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介入
  • 4篇冠状
  • 4篇冠状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预后
  • 3篇临床预后
  • 3篇梗死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反应蛋白
  • 2篇蛋白
  • 2篇蛋白水平
  • 2篇动脉介入
  • 2篇动脉内
  • 2篇心源性
  • 2篇血管
  • 2篇源性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反搏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胡伟
  • 5篇尹桂芝
  • 5篇陈跃光
  • 5篇余强
  • 5篇肖红兵
  • 5篇顾俊
  • 5篇陈诚军
  • 5篇金贤
  • 5篇冯小弟
  • 5篇张大东
  • 3篇关平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直接PCI后替罗非班应用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后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h)29例和长时间组(L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h)21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LTG患者随访期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STG患者的24.1%(P〈0.05),但两组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后较长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改善中期临床预后。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预后替罗非班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PCI)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对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43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PCI的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为IABP组,将同期行急诊PCI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48例设为对照组;入院后分别测定入院时以及第3天、第7天的CRP水平;比较2组PCI术后TnI峰值,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而第3天、第7天的CRP水平IAB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80.3±42.8)∶(98.9±31.6)mg/L,(70.6±34.3)∶(85.8±25.8)mg/L;均P<0.05];IABP组患者术后TNI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21.6±4.1)∶(23.7±4.6)ng/ml,P<0.05],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4.7±7.3)%∶(40.5±6.2)%,(45.1±6.6)%∶(40.7±4.4)%;均P<0.05];而IABP组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并发心源性休克的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明显降低术后CRP水平,并能有效地改善左室功能和降低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余强金贤尹桂芝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主动脉内气囊泵C反应蛋白质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预后与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临床预后与CRP的关系。方法97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年龄≥60岁),PCI治疗前测定CRP水平,并分为CRP〈8mg/L组(62例)以及CRP≥8mg/L组(35例);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观察两组PCI治疗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结果两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球囊扩张次数、压力、时间,支架置入数量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CRP〈8mg/L组优于CRPI〉8mg/L组,且CRP水平为住院期间、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预测价值;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对于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后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老年C-反应蛋白质预后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疗效评估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1例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治疗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IABP支持的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7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评价2组术后30天以及3个月的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IABP组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左室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3.8%±8.2%比39.4%±5.9%,45.5%±6.6%比40.6%±4.6%,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16/41比30/47)、3个月(18/41比33/47)的MACE事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IABP组在降低术后30天、3个月的死亡率方面尤为明显(30天16/41比对照组30/47,3个月18/41比对照组33/47,P均<0.05)。结论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同时采用IABP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左室功能和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余强金贤尹桂芝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心肌梗死休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C反应蛋白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临床预后的关系
2008年
顾俊胡伟肖红兵冯小弟金贤余强尹桂芝关平陈诚军陈跃光张大东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介入治疗术临床预后心血管不良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