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泽兴

作品数:33 被引量:13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14篇物候
  • 11篇植物
  • 8篇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木本
  • 6篇木本植物
  • 4篇开花
  • 4篇花期
  • 3篇物候学
  • 3篇春季
  • 2篇电子设备
  • 2篇选区
  • 2篇异常区
  • 2篇异常区域
  • 2篇异常体
  • 2篇植被
  • 2篇植物花
  • 2篇植物花期
  • 2篇植物叶
  • 2篇中国中东部

机构

  • 32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长安大学
  • 2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33篇陶泽兴
  • 18篇王焕炯
  • 16篇戴君虎
  • 12篇葛全胜
  • 4篇许端阳
  • 3篇刘亚辰
  • 2篇曹巍
  • 2篇仲舒颖
  • 2篇刘浩龙
  • 1篇张明庆
  • 1篇姚华荣
  • 1篇黄文婕
  • 1篇李同昇
  • 1篇吴绍洪
  • 1篇王红丽
  • 1篇方修琦
  • 1篇马翔
  • 1篇陈春阳
  • 1篇宋文静

传媒

  • 4篇地理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全球变化数据...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生态旅游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2—2020年横断山区植被分布与植被活动变化被引量:5
2022年
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和多条重要江河的上游,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和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之一,区域植被对维系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横断山区实施了多项重大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但囿于资料和调查不足,对于横断山区全域性、长时段的植被变化及其与海拔关系研究相对较少。鉴此,本文结合使用1992—2020年间多种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生产的土地覆被数据和2000—2020年间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采用转移矩阵、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植被类型转换、植被覆被面积与平均海拔变化关系以及植被活动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分析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横断山区分布最广泛的植被类型是常绿针叶林与灌丛—草地镶嵌类型。植被发生变化的区域集中分布在河谷和南部低海拔区域,草地多向森林特别是常绿针叶林转换,植被覆被逐渐向好。这表明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生态保护政策起到重要积极作用。时间序列数据显示,植被覆被面积变化剧烈的时期往往处在政策实施的起始阶段。②植被活动整体呈现增强趋势。在植被类型未变化的区域中,75%以上区域植被活动增强,其中超20%的区域显著增强(P<0.05),且森林植被活动增强趋势大于草地。③对植被活动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主要是气候变化和地形条件。尽管大部分区域植被活动受气候变暖影响而增强,但在干热河谷的植被活动明显受到降水减少的限制。有近1/4面积的植被活动在减弱,主要分布在山地东坡或南坡,或与降水较多、山高坡陡而造成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有关。这些发现可为横断山区生态保护政策效益评估、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和未来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植被变化预测提供�
杨靖戴君虎姚华荣姚华荣陶泽兴
关键词:植被分布转移矩阵
一种船舶应急停靠点规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应急停靠点规划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船舶应急停靠行动规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构建多级指标体系,所述多级指标体系用于表征船舶停靠环境特点;基于所述多级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适宜阈值从待停靠区域中筛选出...
许端阳葛全胜曹巍陶泽兴吴茂炜汪源王焕炯
1963—2018年中国垂柳和榆树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时空变化被引量:14
2020年
积温需求是决定北半球温带地区木本植物开花时间的主要因子。全球变暖使植物在冬季受到的冷激量减少,可能会改变植物开花的积温需求。气候变化导致的中国木本植物开花始期积温需求的时空变化仍不清楚。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1963—2018年垂柳(Salix babylonica)和榆树(Ulmus pumila)开花始期数据,利用3种积温算法(GDD、GDDS和GDH)系统分析了两种植物开花积温需求的空间格局和在代表性站点的年际变化,构建了基于冷激日数模拟积温需求的模型。主要结论为:垂柳和榆树开花始期的积温需求在低纬度地区大于中纬度地区。站点多年平均积温需求与冷激日数呈显著的负指数关系,即随冷激日数增加,积温需求降低。时间上,3个典型站点(贵阳、西安和牡丹江)垂柳开花积温需求的变化趋势分别达到1.28~1.41°C·d/a(P <0.01)、1.63~1.89°C·d/a(P <0.01)和0.12~0.58°C·d/a(仅GDD算法P <0.05),榆树开花的积温需求在贵阳和西安同样显著增加,但在牡丹江变化不显著。冷激日数随时间减少是两个站点积温需求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因牡丹江冬季气温低,冷激日数多且年际变化小,冷激对积温需求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时空耦合样本建立的冷激日数—积温需求模型对垂柳开花积温需求的模拟效果较好,R2达0.54~0.66。对榆树开花积温需求的模拟效果稍差(R2为0.33~0.64)。就不同算法而言,冷激日数对GDD算法得到的积温需求模拟效果更好。本文为量化植物开花积温需求的时空变化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花期预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陶泽兴葛全胜王焕炯
关键词:物候
一种植物叶片厚度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叶片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植物叶片厚度测量装置。包括:基座、固定装置和测量装置,基座上设置有两个侧板,每个侧板上设置有一固定装置,两个侧板之间设置有导杆和滑轨,导杆位于滑轨的下方;测量装置由有多个测量...
陶泽兴
一种便携式叶面积扫描和记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研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叶面积扫描和记录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铰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与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扫描装置;所述箱体的腔体中设置有传送装置,所述传送...
陶泽兴
文献传递
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基本特征及用于历史气候重建的处理方法被引量:3
2017年
历史物候记录对过去气候变化研究弥足珍贵。诗歌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体裁之一,其中的历史物候记录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编和利用。但对诗歌物候记录的特征和处理方法仍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诗歌中物候记录的内容、特征及其在季节指示和反映农时中的应用,发现诗歌中的物候记录主要包括动物物候、植物物候和周期性气象、水文现象等3种,并呈现出距今越近,经济、社会越发达,记录越多的时空特点。然后,从物候记录筛选、物种鉴别、物候事件发生时间识别、物候期确定等方面总结了历史气候研究中诗歌物候记录的处理方法:1从诗歌的创作背景、文学成分、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和人为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以保证其中物候记录的有效性;2区分古今动、植物名差异,并将物种鉴定到种;3针对年、月、日缺记的不同情况,依据物候规律和背景资料确定物候事件的发生时间;4根据现代物候观测标准,对诗歌中的文字描述进行归类定级,确定所包含的物候期。以期为诗歌物候记录的提取及其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刘亚辰方修琦陶泽兴戴君虎
关键词:诗歌历史气候变化气候重建
一种适用于山区的物候观测配套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候观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山区的物候观测配套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下部设置有可调节的支腿,所述基座的上部设置有观测装置,所述观测装置的一侧设置有显示记录装置;所述观测装置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的...
陶泽兴
近30年中国中东部地区植物分布变化被引量:8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某些植物分布范围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已有研究尚未对中国中东部地区近30年来的植物分布变化进行系统总结。采用荟萃分析方法(meta-analysis),通过搜集已发表文献中关于植物引种、植被和物种分布及其变化等数据资料,得到近15年119个植物物种的251条分布变化证据,经与《中国木本植物分布图集》中记载的原分布记录(约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对比,统计了不同物种的分布范围变化,并分析了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近30年来,统计物种中80%在水平地带上发生北移,平均移动值约为3.37°;中东部地区植物分布响应气候变化的区域集中在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带以及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过渡带。分析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绝大多数地区有显著的增温趋势,升温导致温暖指数(Warmth Index)增加,满足植物生长的热量需求,是植物北移的重要原因。
宋文静吴绍洪陶泽兴戴君虎
关键词:气候变化植物分布
北京地区东京樱花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被引量:7
2018年
基于1965—2014年北京颐和园观测的东京樱花(Cerasus yedoensis)始花期数据和同期日均气温资料,运用相关、回归分析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了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对气候变化的分段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965—2014年间,北京地区东京樱花始花期总体呈现显著提前趋势,且于1990年发生了突变。1990—2014年的平均始花期较1965—1989年提前了10 d。始花期与2—4月气温最为相关,气温的敏感度总体为-4. 1 d/℃。对比1990年前后两个时段东京樱花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发现1990年后始花期的气温敏感度有所增加,从-2. 9 d/℃增至-4. 6 d/℃。根据时空物候模型分析,后一时段樱花开花当日温度相对较低,积温累积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这是导致樱花始花期气温敏感度在后一时段较高的直接原因。
高新月陶泽兴王焕炯王焕炯张明庆
关键词:气候变化
中国常见木本植物春季展叶物候及叶冻害变化
2023年
植物遭受冻害将导致细胞脱水、光合能力降低,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过去40年,气候增暖一方面降低了霜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另一方面使植物春季物候期提前,延长了植物叶和花暴露在严酷低温环境的时间。准确评估植物冻害变化需综合考虑气候增暖的双重效应。目前,国内尚未有研究对植物在中国不同气候分区的冻害进行系统分析。论文基于中国物候观测网的物候观测记录,计算了过去40年4种常见木本植物(榆树、刺槐、垂柳、白蜡)叶的春季冻害程度,揭示了冻害变化的时空格局,同时探究了春季最大冻害发生时间的变化及其与物候的关系。研究发现:(1)各物种展叶始期主要呈提前趋势,约60%的区域提前趋势显著(P<0.05)且幅度超过1 d/a。(2)各物种在72.22%~83.03%的区域最大冻害发生时间提前,这与其更早的展叶始期密切相关。其中,各物种在温带地区最大冻害时间提前最多(8.3 d),其次为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和寒温带地区。(3)榆树、刺槐和垂柳叶的春季冻害较大,最大冻害主要出现在50°N以北及青藏高原西侧部分地区。相比之下,白蜡由于展叶始期较晚且叶的抗冻性较强,其受到的冻害相对较小。榆树、刺槐和垂柳的年平均冻害程度显著增大(P<0.05),而白蜡的冻害程度变化整体不明显。就不同气候分区而言,榆树和垂柳在温带地区冻害增加的比例最大,刺槐在高原气候区冻害增加的比例近10%,在寒温带、温带和暖温带区的冻害增加的比例均在3%~6%之间,白蜡仅在暖温带地区的冻害有所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准确评估植物冻害风险、制定具有区域差异的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策略提供参考。
陶泽兴戴君虎
关键词:物候抗冻性冻害木本植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