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开明

作品数:69 被引量:407H指数:11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新生儿
  • 17篇儿童
  • 16篇小儿
  • 8篇急性
  • 7篇血清
  • 7篇缺血
  • 7篇呼吸道感染
  • 7篇肺炎
  • 6篇缺氧
  • 6篇综合征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脑病
  • 5篇炎症
  • 5篇细胞
  • 5篇疗效
  • 5篇患儿
  • 4篇血性
  • 4篇疟疾
  • 3篇蛋白

机构

  • 38篇海南医学院
  • 28篇焦作市第二人...
  • 6篇海南省人民医...
  • 4篇东方市人民医...
  • 4篇万宁市人民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海南省妇女儿...
  • 2篇三亚市中医院
  • 2篇海南省屯昌县...
  • 2篇屯昌县人民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中南大学
  • 1篇大连市儿童医...
  • 1篇海南省第三人...
  • 1篇枣庄市妇幼保...
  • 1篇中国中药协会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三亚市妇幼保...

作者

  • 68篇霍开明
  • 15篇颜海峰
  • 6篇孟丽萍
  • 5篇赵志华
  • 4篇贺卫霞
  • 4篇韩栋光
  • 4篇杨子江
  • 3篇郑凤莲
  • 3篇张兰
  • 3篇蒋玉茹
  • 3篇郑风莲
  • 2篇王艳
  • 1篇李中
  • 1篇杨光风
  • 1篇翁海美
  • 1篇赵芳
  • 1篇张雅梅
  • 1篇王爱珍
  • 1篇王红梅
  • 1篇陈红霞

传媒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华北煤炭医学...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河南职工医学...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0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8β-甘草次酸钠改善幼鼠变应性鼻炎和鼻黏膜组织病变及对Th1Th2的平衡机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18β-甘草次酸钠(18β-SGA)对变应性鼻炎(AR)幼鼠及其对Th1/Th2失衡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SD幼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8β-SGA低、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根据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AR模型。造模后进行对应给药处理,持续4周。大鼠鼻部症状根据行为学评分法进行记录;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以及IL-4、IL-5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鼻黏膜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通道蛋白5(AQP5)、NF-κB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黏膜组织中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评分显著降低(P=0.002),鼻粘膜组织出现明显血管扩张、水肿和严重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现象。18β-SGA可减轻大鼠AR鼻部症状,抑制血清中IL-2、IFN-γ含量的下降及IgE、IL-4和IL-5含量的升高(P=0.001;P=0.003;P=0.008;P=0.002;P=0.002),下调鼻黏膜组织中ICAM-1、AQP5与NF-κB蛋白表达(P=0.002;P=0.004;P=0.005),并抑制p-PI3K、p-AKT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P=0.006;P=0.002;P=0.002)。结论18β-SGA能减轻大鼠AR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和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调节体内Th1/Th2平衡相关。
符玉水符元证杨辉钟丽花霍开明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
海南省2012—2020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多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小儿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季节、年龄、性别、混合感染及临床表现等),为本省预防和控制小儿MP感染提供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MP、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Q热立克次体、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IgM抗体。血清MP-IgM抗体阳性定义为MP感染,对MP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项目符合入选条件患儿共35 731例,血清MP-IgM检测总阳性率39.12%(13 978/35 731),2012—2020年各年的MP-IgM阳性率分别为48.39%、56.23%、56.62%、47.04%、29.71%、24.14%、47.55%、36.84%和24.46%,2013年、2014年MP-IgM阳性率高于其他年份(P<0.05)。海南省夏季MP-IgM阳性率(41.34%)最高,冬季阳性率(35.77%)最低(P<0.05)。各个年龄段均有MP感染,学龄前期小儿MP-IgM阳性率(51.80%)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婴儿期小儿MP-IgM阳性率(15.36%)低于其他年龄组(P<0.01)。女性MP-IgM阳性率44.77%高于男性阳性率35.83%(P<0.05)。MP感染合并呼吸道病原体9种中另一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32.63%(4 561例),合并2种病原体IgM阳性者占1.26%(176例)。MP感染多见于肺炎(68.73%),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84.72%)、发热(51.01%)和喘息(3.16%)。结论 MP是海南省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前期、幼儿期小儿,疑似MP感染患儿应做MP特异性检测明确病原。在高发季节,要加强幼儿园、学校等场所健康宣教,预防呼吸道感染。
廖尚秋谭惠张雪梅万科成陆雄富朱厚才杨子江张宇庆刘嘉宇谭晓宇杜宇昂白恩旭蔡思铭霍开明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呼吸道感染
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痰热闭肺证及其机制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观察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痰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0例CAP患儿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1例。两组患儿给予抗感染、退热、祛痰、平喘及呼吸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口服羚羊清肺颗粒,1 g/次,3次/d;观察组内服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监测体温,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和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记录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记录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记录治疗失败情况;进行治疗前后痰热闭肺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疾病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106,P<0.05);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2.119,P<0.05);观察组患儿的退热起效和完全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咳嗽、咯痰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7 d的完全退热率96.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2.81%(53/64)(χ^2=7.085,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失败率为9.23%(6/65),低于对照组的23.44%(15/64)(χ^2=4.775,P<0.05);观察组痰热闭肺证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次要症状评分和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PCT,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五虎汤合清金降火汤加减内服治疗CAP(痰热闭肺证)患儿,可进一步控制临床症状,具有起效快、症状消退快、病程短的优点,并可减轻炎症反应,控制疾病进展,完全退热率,提高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的疗效。
王艳郑义雪霍开明翁海美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痰热闭肺证五虎汤炎症因子
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被引量:59
2019年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和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4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2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日照射2次,每次8h,连续照射5d。在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0.125g,温水冲服,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在对照组患儿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儿给予茵栀黄颗粒1g,温水冲服,每日3次,连续治疗5d。记录2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住院之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2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儿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于治疗后评估2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观察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分别为(58.79±17.68)、(34.56±14.25)μmol·L^-1,观察组患儿每日血清总胆红素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t=9.054,P<0.05)。2组患儿治疗前CD3^+、CD4^+、CD8^+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疗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痊愈51例,有效21例;对照组患儿痊愈27例,有效44例,无效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4.593,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1/72)、5.56%(4/72),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9,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
陈进芳霍开明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颗粒布拉氏酵母菌蓝光照射
青蒿琥酯治疗小儿脑型疟疾48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治疗小儿脑型疟疾的疗效。方法脑型疟疾患儿8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青蒿琥酯,对照组给予奎宁,观察7d后的疗效。结果7d治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8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26.1±10.2)h和(39.5±11.6)h,昏迷苏醒时间分别为(36.2±10.1)h和(59.7±12.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副作用相对较大。结论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疾疗效好而迅速,副作用少,可以作为首选药。
霍开明
关键词:青蒿琥酯脑型疟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亚低温对新生儿HIE血清炎症因子、神经损伤及神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炎症因子、神经损伤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现代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4例新生儿HIE,随机分为对照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和联合组(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全身亚低温治疗),两组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神经损伤标志物及神经行为测定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儿血清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82、5.894、5.791,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的含量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6.736、7.626、7.942,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神经行为测定评分均增高(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行为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t=5.191,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及亚低温不耐受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静脉滴注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全身亚低温疗法可有效改善新生儿HIE血清促炎因子的水平,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神经行为。
曹娟王红怡霍开明吴振奎陈慧玉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亚低温炎症因子神经损伤神经行为
尿乳酸盐/肌苷比值早期预测新生儿患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背景和目的:围产期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窒息儿中有三分之一将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神经保护干预治疗已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疗效,正逐渐受到重视,因此在生后早期预测出可能发生HIE的窒息...
霍开明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脑缺氧
文献传递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早期临床特点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早期临床特点,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医院确诊的38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否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总结其并发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早期临床特点。结果 384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有73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9.01%;送检标本培养共分离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占46.58%、革兰阳性菌11株占15.07%及真菌28株占38.36%;感染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药物、血清白蛋白水平、胎龄、出生体质量、置管日龄、导管置留时间方面,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辅助机械通气、预防性应用药物少、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胎龄较小、出生体质量较低、置管日龄较早、导管置留时间较长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有关(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常见于革兰阴性菌及真菌感染,在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早期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给予相应预防处理,及时拔出PICC导管,控制血流感染,满足患儿及家属期望值。
庄秀娟霍开明徐莉吴小红岑红霞
关键词:影响因素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81a的表达及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81a(microRNA-181a,miR-181a)的表达与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ARDS患儿,应用新生儿危重评分(neonatal critical score,NCIS)进行评分。根据ARDS患儿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8例)和死亡组(24例),根据NCIS评分结果分为非危重组(53例)、危重组(24例)、极危重组(15例),检测各组血清miR-181a、IL-1β、IL-6及TNF-α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81a、IL-1β、IL-6及TNF-α水平对ARDS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与IL-1β、IL-6及TNF-α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血清miR-181a、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生存组(P<0.05)。极危重组血清miR-181a、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危重组和非危重组(P<0.05),且危重组血清miR-181a、IL-1β、IL-6及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预测ARDS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95%CI)明显高于IL-1β、IL-6及TNF-α,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86.5%和8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死亡组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与IL-1β、IL-6及TNF-α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miR-181a表达水平在ARDS患儿中明显升高,且与IL-1β、IL-6及TNF-α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有望作为预测新生儿ARDS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古裕鸟霍开明庄秀娟蒋家敏吴小红黄旭芳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白介素-1Β白介素-6
口服头孢克肟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62例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头孢克肟口服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113例细菌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给予头孢克肟分散片3~6mg(/kg·d),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针50~100mg/(kg·d),分2次静脉点滴。两组总疗程5~7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和94.1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头孢克肟口服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疗效满意,副作用少。
霍开明赵志华
关键词:细菌性肠炎头孢克肟小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