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永峰
- 作品数:39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连云港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不含掌背动脉的手背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
- 目的:探讨用不含掌背动脉的手背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3月~2011年10月,用不含掌背动脉的手背筋膜蒂逆行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7~47岁,平均33.2岁....
- 于吉文刘建盛路新张建何维栋霍永峰姚力
- 一种镜身弯度可调节的输尿管镜及其固定机构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镜身弯度可调节的输尿管镜及其固定机构,具体涉及输尿管镜领域,包括握持盒和弹性软管,弹性软管连通设在握持盒的一侧,握持盒的顶部连通设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外壁设有进水阀,握持盒的底部连通设有排液管,排液管的外壁...
- 薛鹏郭晶平李海桃王鲲鹏顾金保汪辉李鑫厉雷明霍永峰晏淼
- 改良的Schatzker分型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案的指导意义
- 目的探讨改良的Schatzker分型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制定术前计划的指导作用,使术前计划更充分,减少术中误判。方法 2006年3月~2011年10月,对58例需要切开复位及内固定的常规SchatzkerⅤ型、Ⅵ型胫骨平...
- 于吉文刘建盛路新张建何维栋霍永峰顾光学
- 关键词:胫骨平台
- 文献传递
- 一种用于泌尿外科的尿结石体外碎石仪
- 本发明涉及体外碎石仪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泌尿外科的尿结石体外碎石仪,解决了现有的体外碎石仪通常只能调节躺板的高度,不能多向调节患者的位置,存在一定局限性的问题,其包括尿结石体外碎石仪底座和尿结石体外碎石仪本体,所述...
- 薛鹏郭晶平李海桃王鲲鹏顾金保汪辉李鑫厉雷明霍永峰晏淼
- 一种骨科临床用腿部拉伸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骨科临床用腿部拉伸装置,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两组的顶端固定有同一组第一底板,两组的底端固定有同一组第二底板,第二底板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两组转轴,转轴的外圈固定套接有齿轮,齿轮的上方...
- 霍永峰殷照阳徐刚孙守君
- 经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18例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10例(55%)达到解剖复位,5例(27%)复位满意,3例(18%)复位欠佳。18例中有完整随访结果者16例,平均随访30月,13例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感染,异位骨化率12.5%,坐骨神经损伤6.25%。根据Matta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50%),良7例(43%),差1例(7%)。优良率80%。结论:髋臼骨折中,后壁骨折,后柱骨折,后柱伴后壁骨折,大部分横型骨折,及某些T型骨折可以通过单一K-L入路完成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手术中能达到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功能良好。单一手术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早期可以髋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张建刘建何维栋霍永峰顾光学
-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 经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
- 目的探讨K-L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18例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 10例(55%)达到解剖复位,5例(27%)复位满意,3例(18%)复位复位欠佳。18...
- 张建刘建何维栋霍永峰顾光学
- 关键词:髋臼骨折手术入路
- 文献传递
- 改良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AO/OTA C型Pilon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改良前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AO/OTA C型Pilon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笔者自2012-08—2015-06采用改良前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26例Pilon骨折,观察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骨折复位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8.4(12~23)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平均108(84~132)min。术后发生3例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骨折解剖复位16例,复位可8例,差2例,优良率92.3%。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8.4(11.2~25.6)周,未发生内固定失效及骨不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踝关节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83.6(69.4~97.8)分;优10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4.6%。结论改良前内侧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AO/OTA C型Pilon骨折,具有显露充分、切口并发症少、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 徐刚厉雷明史东平李小飞霍永峰盛路新宋波
-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PILON骨折踝关节
- Ilizarov骨搬移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共收治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38岁(23-54岁),手术清创后胫骨缺损平均7.7cm(3.0-21.0cm),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7.5cm2(3.6-18.4cm2)。应用llizarov技术安装外架及固定针,采用骨缺损端同步延长与加压固定、术中直接加压固定或快速加压固定后逐步延长。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8-36个月的随访(平均16.2个月),全部患者胫骨缺损在7-28个月获得重建,平均12.3个月。4例骨缺损端术后快速加压获得愈合。2例对合端接触后无骨愈合征象,采用“手风琴技术”,1例骨端愈合,另外1例无效后植骨愈合。9例大段骨缺损皮肤软组织卡压于骨搬运端之间,行皮肤修整断端清理,其中6例同期进行松质骨植骨。14例软组织缺损在骨搬移过程中创面逐渐缩小获得愈合,1例特大面积皮肤缺损经游离植皮后愈合。根据Paley评价标准,本组优12例,良2例,中1例,优良率93.3%。结论 应用Ilizarov技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 殷照阳殷建孙晓彭爱民霍永峰盛路新
- 关键词:胫骨骨折伊利扎罗夫技术外固定器
- 侧块螺钉在颈椎病单开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侧块螺钉在颈椎单开门手术中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0年2月至2007年8月间共38例行侧块螺钉固定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36例患者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9例,长节段后纵韧带骨化合并黄韧带钙化8例,颈椎多节段退变压迫脊髓8例,多节段颈椎不稳6例,颈椎前路术后行2次手术1例,无骨折脱位脊髓损伤4例。结果:本组38例中36例(94.7%)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月-7年,平均随访3年。脊髓功能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A级恢复至B级1例,B级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1例。有C级恢复恢复至D级4例,完全恢复2例:D级24例级完全恢复。结论:颈椎侧块螺钉固定能改善颈痛,能提供较稳定的固定,避免再关门,是颈椎后路单开门辅助治疗十分有效的方法。
- 张建刘建顾光学何维栋霍永峰
- 关键词:颈椎病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