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宏卫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匹格列酮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化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匹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Müller细胞活化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第2代原代培养的大鼠Müller细胞鉴定后分为6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药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组:加入1μg/m L LPS;Pio组(共3组):分别加入0.1、1.0、10.0μmol/L Pio处理后再加入1μg/m L LPS;拮抗剂组:加入1.0μmol/L Pio及1μmol/L GW9662(PPARγ拮抗剂)处理后再加入1μg/m L LPS。将各组Müller细胞分别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RGC-5细胞株)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RGC-5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测定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核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的表达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的分泌。结果 :(1)LPS刺激后Müller细胞中GFAP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Pio组GFAP的表达较LPS组均有下降(P<0.05)。(2)Pio组PPARγ蛋白表达较LPS组明显增加(P<0.05),拮抗剂组PPARγ蛋白表达较Pio组显著降低(P<0.05)。(3)Pio组NF-κB P65的表达较LPS组明显下降(P<0.05),而拮抗剂组较Pio组明显上升(P<0.05)。(4)Pio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的水平较LPS组明显下降(P<0.05)。拮抗剂组TNF-α、IL-6较Pio组有明显上升(P<0.05)。(5)不同处理组的Müller细胞与RGC-5细胞共培养,Pio组RGC-5细胞凋亡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拮抗剂组较Pio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 :PPARγ激动剂Pio能抑制Müller细胞的激活、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释放,从而保护视网膜神经元。
- 顾宏卫张少华张俊芳秦柏胡楠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吡格列酮MÜLLER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恢复仪容用一体化义眼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恢复仪容用一体化义眼,包括左侧义眼和右侧义眼;所述的左侧义眼和右侧义眼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义眼和右侧义眼均包括义眼片、义眼台和连接体;所述的义眼片和义眼台通过连接体连接;所述的义眼片、义眼台和...
- 顾宏卫张俊芳秦柏季敏管怀进
- 大鼠角膜碱烧伤模型制备方法的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索相对稳定性强、一致性好的大鼠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方法:将87只SD大鼠分为角膜缘碱烧伤20s组(A组,34只),角膜缘碱烧伤40s组(B组,23只),角膜中央碱烧伤40s组(C组,30只),用浸润1mol/L氢氧化钠的滤纸片,分别烧灼大鼠角膜缘和角膜中央,术后7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透明度、角膜溃疡及角膜新生血管情况,并记录上述指标。结果:角膜缘碱烧伤(B组)较角膜中央烧伤(C组)溃疡发生率、角膜穿孔率和角膜上皮荧光素钠染色阳性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缘烧灼时间长组(B组)溃疡发生率及角膜穿孔率高于角膜缘烧灼时间短组(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烧灼角膜缘和角膜中央(A,B,C组)均能诱导出角膜新生血管。结论:对于研究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以选择3mm圆形滤纸片角膜中央烧伤为佳;对于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所致角膜病变的实验,以选择环形滤纸片放置于角膜缘20s为佳。
- 顾宏卫胡楠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动物模型新生血管
- 多西环素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影响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DOX)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s)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波形蛋白(Vimentin)和角蛋白(CK)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原代培养的HPFs。分别设置对照组、DOX低、中、高浓度(50、100、200mg/L)组,应用CCK-8法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HPFs活力及迁移能力,利用细胞三维培养及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各组细胞VM生成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呈梭形且Vimentin阳性表达,CK阴性表达,符合成纤维细胞特性。与对照组相比,DOX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VM密度及MMP-9和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DOX各浓度组组间相比均有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HPFs形成的VM密度与MMP-9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949、0.960,均P<0.05)。结论:DOX可通过减少MMP-9及VEGF的表达抑制HPFs的活力及迁移能力,减少VM的形成,提示MMP-9和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形成VM的分子机制。
- 贺梦璇张俊芳杨铃秦柏顾宏卫管怀进石海红
- 关键词:翼状胬肉血管生成拟态多西环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角膜化学伤后炎症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背景已有研究证明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可重建损伤的角膜上皮并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但BMSCs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BMSCs移植在大鼠角膜化学伤后抗炎和抗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从2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双侧股骨及胫骨提取骨髓并进行BMSCs培养和传代,第3代细胞种植于羊膜。18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用NaOH滤纸片贴附于角膜中央的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然后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眼,均取右眼为模型眼。造模1周后,BMSCs移植组行带有BMSCs的羊膜移植;羊膜移植组行无BMSCs的羊膜移植;模型对照组不进行移植。术后2周裂隙灯显微镜下进行角膜透明度评分并计算角膜新生血管(CNV)面积,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角膜中白细胞介素2(IL-2)、IL-10、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角膜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的表达。结果传代细胞CD90及CD29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9.78%及99.79%,CD34、CD45及C011b的表达率分别为7.90%、1.16%和1.28%,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种植于羊膜后生长状态良好。角膜碱烧伤后1周,各组大鼠角膜水肿混浊评分和CNV面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21,P=0.979;F=0.076,P=0.927)。移植术后2周,羊膜移植组和BMSCs移植组大鼠角膜混浊水肿评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1、0.001),CNV面积均小于模型对照组(P=0.005、0.000)。与羊膜移植组比较,BMSCs移植组CNV面积较小(P=0.001)。角膜中Th1细胞分泌的IL-2和IFNγ在BMSCs移植组明显下降,与模型对照组及羊膜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2、0.003、0.045),而Th2细胞分泌的IL
- 卞丹梅顾宏卫胡楠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化学烧伤角膜炎症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
- 眼球病理取材模具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球病理取材模具,包括左半模具和右半模具;左半模具内设置有第一前半容腔和第一后半容腔;右半模具内设置有第二前半容腔和第二后半容腔;第一前半容腔、第一后半容腔、第二前半容腔和第二后半容腔均包括角膜区、巩...
- 张俊芳顾宏卫胡楠管怀进秦柏杨铃
- 文献传递
- 小檗胺抑制兔Tenon囊和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钙调素拮抗剂小檗胺(berbamine,BER)对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和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BER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BER对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变化。HE染色检测BER对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经不同浓度BER处理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ER处理后兔Tenon囊成纤维细胞呈现G1期阻滞,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20mg/LBER处理9h,细胞凋亡率从0.64%增加到31.86%。HE染色显示BER显著抑制兔小梁切除术后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结论:小檗胺在体内外均能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方式抑制兔Tenon囊和滤过道内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 张俊芳顾宏卫秦柏陆宏胡健艳管怀进
- 关键词:小檗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小梁切除
- 血管生成拟态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拟态(VM)在翼状胬肉进展中的作用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探讨VM与翼状胬肉进展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筛选符合条件的翼状胬肉标本,进行胬肉分期(静止期/进展期)、分型(初发型/复发型)及临床特征指标采集。采用CD31/PAS双重染色检测不同类型翼状胬肉中VM的形成差异。以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为研究对象,HE染色观察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分析VM与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临床病理特征及MMP-2、MMP-9、VEGF的相关性。结果静止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15.38%,进展期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6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初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40.80%,复发型翼状胬肉VM阳性率为81.48%,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VM与进展期及复发型翼状胬肉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VM阳性的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组织,其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VM阴性者,而变性程度低于VM阴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初发型进展期翼状胬肉VM与翼状胬肉血管分级、上皮细胞层数、杯状细胞数、成纤维细胞数、血管数、炎症细胞数、纤维化程度、MMP-2、MMP-9及VEGF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与胬肉变性程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VM结构,可作为其血供途径之一,VM可促进翼状胬肉的进展,MMP-2、MMP-9及VEGF可能是翼状胬肉VM形成的分子机制。
- 贺梦璇唐秋阳张俊芳杨铃秦柏顾宏卫管怀进石海红
- 关键词:翼状胬肉血管生成拟态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羊膜移植术对角膜化学烧伤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 顾宏卫卞丹梅胡楠张俊芳
- 关键词:羊膜移植术化学烧伤角膜细胞因子
- 一种眼科治疗用眼皮支撑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治疗用眼皮支撑装置,包括支架体和吸盘;所述支架体两端固定粘附贴;所述吸盘通过旋转座与支架体相连;所述内撑爪安装在吸盘的底侧;所述连板连接在吸盘与旋转座之间;所述真空泵通过导管与吸盘相连;所述真空泵...
- 康丽华张国伟杨梅张俊芳杨铃顾宏卫秦柏胡楠管怀进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