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巍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隐身
  • 1篇入射
  • 1篇入射角
  • 1篇频带
  • 1篇平板
  • 1篇全向
  • 1篇吸波
  • 1篇宽频
  • 1篇宽频带
  • 1篇棱柱

机构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4篇空军工程大学

作者

  • 4篇屈绍波
  • 4篇徐卓
  • 4篇裴志斌
  • 4篇顾巍
  • 4篇顾超
  • 3篇刘嘉
  • 1篇柏鹏
  • 1篇周航
  • 1篇林宝勤
  • 1篇马华
  • 1篇彭卫东

传媒

  • 3篇物理学报
  • 1篇空军工程大学...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电阻膜的宽频带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被引量:21
2011年
基于电阻膜设计了一种宽频带、极化不敏感和宽入射角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的结构单元由六边形环状电阻膜结构、介质基板和金属背板组成.仿真得到的反射率和吸收率表明,该吸波体在7.0—27.5GHz之间对入射电磁波具有宽频带的强吸收,证实了电路谐振相对于电磁谐振易于实现宽带吸波.仿真得到的不同极化角和不同入射角下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率表明,该吸波体具有极化不敏感和宽入射角特性.仿真得到的基板和电阻膜对超材料吸波体吸收率的影响表明,电阻膜结构和金属背板之间形成的电容以及电阻膜结构的电阻都存在一个最佳值,此时电路谐振最强、吸收带宽最大.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林宝勤周航柏鹏顾巍彭卫东马华
关键词:宽频带
准全向平板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准全向吸波特性的平板超材料吸波体,其准全向吸波特性是由超材料吸波单元的双面吸波、极化不敏感和宽入射角实现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吸波体在6.18GHz的确有一个双面吸波的吸收点,且吸收率对极化角和入射角均不敏感.提取的等效阻抗表明可以调节超材料的电磁响应使其在吸收频率处与自由空间阻抗匹配来抑制反射.仿真的能量损耗分布表明:该吸波体对电磁波的吸收主要源于基板的介质损耗;采用两种不同介质基板的设计可使前吸波体与后吸波体的耦合度明显降低、抑制耦合所导致的传输.该吸波体可能在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刘嘉顾巍
任意多面体隐身罩材料参数的推导及验证被引量:1
2011年
基于坐标变换理论推导了任意多面体隐身罩的隐身条件,并得到了相应隐身罩材料参数的张量表达式.根据导出的材料参数的张量表达式,通过全波仿真分别对正四面体和十四面体隐身罩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实了所得材料参数张量表达式的正确性,研究结果为三维复杂形状隐身罩的设计奠定了理论研究基础.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刘嘉顾巍
不规则多棱柱隐身罩材料参数的一般张量表达式被引量:1
2010年
基于坐标变换理论推导了任意多棱柱隐身罩的隐身条件,并得到了相应隐身罩材料参数的张量表达式。根据导出的材料参数的张量表达式,通过全波仿真分别对三棱柱、四棱柱和六棱柱隐身罩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证实了所得材料参数张量表达式的正确性;利用所推公式设计的隐身罩的确能够控制电磁波绕着内部被隐物体传播,并使波离开隐身罩时恢复成原来的传播方向,从而成功地将内部物体隐身。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刘嘉顾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