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富英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民族
  • 2篇跨界
  • 2篇跨界民族
  • 2篇边疆
  • 2篇边疆安全
  • 1篇大学生
  • 1篇彝语
  • 1篇彝族
  • 1篇语用功能
  • 1篇战争
  • 1篇中俄
  • 1篇中俄关系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少数民族大学...
  • 1篇清代
  • 1篇清代东北
  • 1篇婉语
  • 1篇委婉
  • 1篇委婉语
  • 1篇我党

机构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军事科学...

作者

  • 7篇马富英

传媒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民族学刊
  • 1篇华西边疆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试论跨界民族对边疆安全的影响
2016年
边疆安全问题极其复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应通盘考虑中国边疆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认真分析跨界民族对边疆安全的影响因素,充分发挥跨界民族在维护边疆安全中的积极作用,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边疆安全防御体系的构建。
马富英
关键词:民族跨界
凉山彝族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
2010年
委婉语是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比喻的、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的双方能够采用一种比较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使谈话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的一种表达方式。委婉语的使用能达到礼貌、避讳和掩饰的社交功能。凉山彝语中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委婉语,它们大部分由趋吉避凶而来,透过这些委婉语,对彝族的民族心理,文化内涵可窥见一斑。
马富英
关键词:彝语委婉语语用功能
全球化背景下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被引量:8
2014年
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来说,跨界民族既是潜在的的解构性力量,也是现实的整合性力量。跨界民族的特殊性导致了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特殊性,加强跨界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对于维护边疆安全与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马富英
关键词:跨界民族国家认同
中俄关系中的边疆安全研究
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历来是一个国家繁荣安定的体现。边疆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因其地缘政治位置的特殊性,在国家安全方面表现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国家安全的各个层面均有深远影响。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缘战略地位,使得边疆...
马富英
关键词:边疆安全民族利益领土争端
全民国防视角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调查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全民国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性战略工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还处于一种感性层面,尚未上升到理性层面,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认知与行为能力较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全民国防的贯彻落实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国防意识作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安全统一的“精神长城”,应在教育理念、内容和形式上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驾护航。
马富英依乌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国防意识
雅克萨战争及清代东北边疆防务被引量:1
2012年
雅克萨战争,是清政府为了抵御沙皇俄国的侵略进行的一次正义的自卫反击战,体现了清朝政府团结边疆各民族、积极抵御外敌入侵、寸土不让与外敌的边疆防务思想与治国理念。只有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真正保证边疆的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才能为国家抵御外敌入侵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大的后备力量。清代统治者在东北边疆采取了政治、军事、民族政策上积极得当的防务战略与措施,逐渐加强了对中俄边界地区的控制和管理,从而保持了东北边疆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和平与稳定。
马富英
关键词:清代
长征时期我党关于民族问题探索的历史演变与现实启示被引量:3
2018年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期,党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中国革命和民族实际的民族纲领政策,开创了一条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探索之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民族纲领与民族政策主张是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独立、民族分离、建立联邦或区域自治等方面去阐释。随着我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党已认识到民族独立或联邦制并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不主张民族自决和实行联邦制,并最终确认了在统一的国家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认真分析长征时期党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演变进程,对新时期科学总结党民族工作经验和指导民族工作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马富英依乌
关键词:长征时期民族问题民族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