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志瑾

作品数:27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黄河水文水资源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分成水资源费使用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水利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黄河
  • 6篇耗水
  • 5篇降水
  • 5篇降水量
  • 4篇水资源
  • 4篇径流
  • 3篇电池
  • 3篇蓄电池
  • 3篇水库
  • 3篇农业
  • 3篇耗水量
  • 3篇河段
  • 2篇电池正极
  • 2篇蓄电池正极
  • 2篇引水
  • 2篇引水量
  • 2篇引退
  • 2篇淤地坝
  • 2篇雨量
  • 2篇雨量计

机构

  • 21篇黄河水文水资...
  • 8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山东黄河水文...

作者

  • 27篇马志瑾
  • 7篇高亚军
  • 4篇吕文星
  • 4篇金双彦
  • 4篇张萍
  • 3篇潘启民
  • 3篇李东
  • 2篇张遂业
  • 2篇张春岚
  • 2篇李焯
  • 2篇蒋秀华
  • 2篇刘东旭
  • 2篇王志勇
  • 2篇郭邵萌
  • 1篇杨晋芳
  • 1篇张学成
  • 1篇周鸿文
  • 1篇李晓宇
  • 1篇王国重
  • 1篇宋瑞鹏

传媒

  • 5篇人民黄河
  • 2篇地下水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文
  • 1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内蒙古水利
  • 1篇泥沙研究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河南水利与南...
  • 1篇中国水文科技...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防污防堵塞的降水量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污防堵塞的降水量测量装置,包括雨量计本体,还包括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包括壳体、清理装置和动力装置,所述壳体包括罩体、漏斗和容纳筒,容纳筒外底面连接有安装板,容纳筒内部设置有雨量计本体,容纳筒的上端开口处...
马志瑾徐十锋赵丽霞马成彭海龙唐鑫泉喇承龙常远远常斌张旭
文献传递
1951—2020年黄河上中游径流变化特征及归因分析
2024年
【目的】河川径流是地表重要的水资源,对其变化特征和原因进行解析,是流域水资源科学管理规划的前提。【方法】本文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Pettitt突变检验、Budyko弹性系数法等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和中游近70年(1951—2020年)径流变化的趋势和成因。【结果】(1)1951—2020年黄河上游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4.04 mm/(10 a),P> 0.05),中游呈不显著减少趋势(4.90 mm/(10 a),P> 0.05);上游、中游年潜在蒸散发均呈不显著增加趋势(1.77、2.23 mm/(10 a),P> 0.05);(2)黄河上游和中游1980—2020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林草面积的增加,上游、中游年NDVI分别以0.025/(10 a)、0.042/(10 a)的速率显著增加(P <0.01);(3)1951—2020年,上游和中游年径流量分别以3.46、7.46 mm/(10 a)的速率显著减少(P <0.01),并分别在1986年、1990年发生突变;(4)上游和中游径流对降水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潜在蒸散发变化,且径流对各影响因子的敏感性逐年增强,即气候和土地利用/覆盖的变化将更容易引起径流的变化;(5)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导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降水和潜在蒸散,但各影响因子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在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上游地区降水、潜在蒸散发、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性质和程度分别为-14.04%、1.30%、112.73%;中游地区分别为21.54%、3.63%、74.83%。【结论】1951—2020年黄河上游和中游径流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主导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且各因子对径流的影响在不同区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和中游不同区间的水资源管理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持。
孙莉茹毕华兴马志瑾马志瑾王宁王宁王鑫
关键词:径流变化归因分析
黄河干流兰州断面不同时期径流指标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根据1950—2018年黄河干流兰州断面的日平均流量、极端流量、月平均流量等数据资料,采用水文分析方法和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计算方法对其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50—1968年、1969—1986年、1987—2005年和2006—2018年兰州断面的年最大日平均流量、极端流量、流量过程变异程度等指标呈现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小流量洪水频次增加,中大流量洪水频次减少,小流量洪水历时增长,中大流量洪水历时缩短;最小化指标的极端流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最大化指标的极端流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流量过程变异程度逐阶段上升。分析指出各指标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的蓄水运行、沿黄工农业耗水以及全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实施。
金双彦高源张萍马志瑾
关键词:水库运行
多元门限回归短期径流预报模型在黄河上游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以黄河上游玛曲水文站断面作为入库流量控制站,门堂站作为上游站,利用多元门限回归模型,建立了3日径流滚动预报模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马志瑾
关键词:黄河上游
201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创新高初步分析
2021年
2019年黄河地表水耗水量370.70亿m3,创下了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数量的历史新高。经与上年比较,初步分析天气雨情客观原因,政策因素,新增工程取水量,引水量屡创新高,特别是黄河水经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引进永定河,随着永定河过流结束了45年的断流,成为有可能黄河水第一次进入海河入海。
李东张学成马志瑾潘启民李晓常远远
关键词:创新高水资源利用
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调整对水电站发电影响及补偿措施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原型试验前的水库运用方式与水利部报国务院的水库运用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对水电站发电影响,原型试验前的水库运用方式为:汛期当潼关流量大于2500m3/s时敞泄,否则按305m控制;非汛期最高运用水位321~322m。水利部报国务院的运用方式为汛期敞泄;非汛期最高水位不超过318m,平均水位不超过315m。针对因调整水库运行方式给三门峡枢纽局造成的发电收入损失,结合具体情况,提出补偿措施方案。
孟景马志瑾李敬茹
关键词:三门峡水库发电量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近期水沙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1956—2004年为基准期,2005—2010年为监测对比期,对该区近期的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多年均值相比,监测期年均降水量增加了3.9%,而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8.2%,年均全沙输沙量和d≥0.05 mm、d≥0.1 mm的粗泥沙输沙量分别偏少了85.9%、90.8%和93.0%。近期该区降水量呈现微弱的增加趋势,而径流量和输沙量呈现减少趋势,原因主要是监测期内该区没有发生大范围和高强度暴雨,加之退耕还林还草和封禁措施的实施,区域生态环境已明显改善。
高亚军王志勇马志瑾徐建华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粗泥沙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
一种便携式降水量采集传输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降水量采集传输系统,包括量雨器、数据采集传送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量雨器包括壳体、偏斜漏斗、滚轮、延迟漏斗和储水箱,所述壳体由进雨筒和测量筒组成,所述控制器包括蓄电池、电源开关、电磁阀和干簧管,所述电源开...
马志瑾高亚军喇承芳刘姝芳芦璐赵量马成王莹喇承龙徐十锋
水量统一调度以来黄河内蒙古河段耗水量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始于1999年3月,本次对1999-2011年黄河内蒙古河段引水和退水的年内、年际变化以及引排比关系进行了分析;利用遥感图片,核查了黄河干流石嘴山—头道拐河段的引退水口门;分别采用引退水法和水量平衡法计算了黄河内蒙古河段的引黄耗水量。结果表明:该研究时段内蒙古河套灌区退水量与引水量的比值平均为0.16,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引退水关系比较好,存在"大引大排"现象;引退水法年平均耗水量为75.44亿m3,年际变化相对比较平缓;水量平衡法年平均耗水量为56.72亿m3,年际变化非常明显;两种方法耗水量差别明显的原因之一是颁证引退水口门与实际引退水口门数量不相同。
金双彦张遂业马志瑾张萍
关键词:耗水量引水量内蒙古河段水量统一调度
基于LSTM模型的宁蒙河段封河时间预测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为解决目前使用的封河时间预测模型输入参数多、边界条件要求高以及长预见期预测精度较差等问题,采用长短时记忆(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方法,对黄河宁蒙河段封河时间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非极端天气条件下,LSTM模型的预报精度满足水情预报的要求,该模型的预见期和预测精度优于传统预报模型,对运行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要求远低于现有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及冰水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提升宁蒙河段封河时间预报水平。
马志瑾章博
关键词:宁蒙河段黄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