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驿
- 作品数:150 被引量:45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洛克沙胂暴露对土壤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运用Biolog法分析洛克沙胂作用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以揭示洛克沙胂在环境中残留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集新鲜土壤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洛克沙胂溶液混匀,使药物质量分数(以As计)分别为:低质量分数组15 mg· kg-1、中质量分数组75 mg· kg-1、高质量分数组150 mg· kg-1,放置在室温(20~25℃)下培养,于处理后第1、2、3、5、8周分别采取培养土壤,用Biolog法进行分析。【结果和讨论】洛克沙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功能影响显著,且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经主成分分析,第1周,洛克沙胂低质量分数组( w=15 mg· kg -1)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第2、3、5、8周,各组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类型差异显著,其中高质量分数组( w=150 mg· kg-1)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结果表明,洛克沙胂可致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与多样性改变,胁迫浓度越高其作用越强。同时,洛克沙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能力与多样性的影响还表现出时间差异,在暴露胁迫的后期(第5、8周),洛克沙胂的影响逐步减弱,可能与洛克沙胂在土壤中发生化学结构改变和降解有关。
- 张草白玲郭瑞子马驿孙永学
- 关键词:洛克沙胂土壤微生物群落
- 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在猪粪便及尿液中的排泄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给猪连续3 d饲喂含无味恩诺沙星的饲料后,对其排泄的粪便和尿液进行了药物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粪便和尿液中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排泄量都比较高,粪便中排泄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尿液中药物排泄的浓度,停止给药后第15天,在猪粪中可检测到恩诺沙星,停止给药后第10天,猪尿液中可检测到环丙沙星。
- 马驿陈杖榴
- 关键词:恩诺沙星环丙沙星HPLC
- 不同驱虫药物对奶牛消化道线虫和吸虫驱除效果的试验被引量:15
- 2004年
- 本文介绍应用两种不同药物对舍饲奶牛消化道寄生的线虫和吸虫进行了驱除试验,1组奶牛投服丙硫苯咪唑,2组奶牛投服一次净打虫星。结果投药后第5天,1组奶牛的消化道线虫和吸虫虫卵减少率分别为100%和78.1%,2组的减少率分别为90.9%和87.2%;投药后第10天,1组奶牛的减少率分别为100%和18.8%,2组奶牛的减少率分别为72.7%和17.0%。从而说明,丙硫苯咪唑与一次净打虫星对奶牛消化道吸虫的驱除效果不显著,对驱除线虫有良好效果。
- 彭金菊马驿
- 关键词:驱虫药物奶牛消化道线虫吸虫
- 白头翁散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效果试验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了解白头翁散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给鸡人工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后,观察中药白头翁散、加味白头翁散、氟苯尼考、强力霉素、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联合以及加味白头翁散与强力霉素联合使用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和预防组的死亡率较阳性对照组降低,仅使用中药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效果均不太理想,白头翁散对鸡的巴氏杆菌病治疗和预防的保护率分别为15%、25%,加味白头翁散对鸡的巴氏杆菌病治疗和预防的保护率分别为20%、25%;白头翁散与氟苯尼考联合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防治效果明显增强,保护率分别为90%、95%,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加味白头翁散与强力霉素联合对鸡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效果(保护率分别为75%、85%)明显比单用中药防治效果好。
- 陆毅兴邵思欣许斯祺王一梁诗欣马驿彭金菊
- 关键词:白头翁散抗生素多杀性巴氏杆菌
- 蚤蝇侵害人工养殖蜗牛的防治被引量:3
- 2005年
- 蜗牛作为特种动物人工养殖已在部分地区开展,但危害蜗牛的蚤蝇一旦被感染,则导致蜗牛生长缓慢,甚至会引起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亏损,笔者对广东某白玉蜗牛养殖场受蚤蝇的侵害作了诊断与防治试验,应用蜗牛灵稀释液喷洒和浸泡取得较好防治效果。
- 彭金菊马驿刘毅
- 关键词:蜗牛
- “一专多能”动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 2019年
- 针对南方滨海地区畜牧业发展及区域畜牧、兽医和水产行业相互交融的特点,从行业(企业)需求、学生成才与就业的需求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三能”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出发,确立了培养具有“三能”优秀品质和“一专多能”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制定优化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组织方式、方法和手段,依托相关专业、学科,加强实验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条件建设,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专业基础实验–专业技能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科研和创新性实验”为主的“四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构建“课程认知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假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习教学改革,形成两条主线四个层次完整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 尹福泉张峰贾汝敏马驿巨向红高振华吴江刘艳芬陈进军安立龙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具有抑菌活性的红树植物根际土壤细菌鉴定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在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挖掘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抑菌活性筛选,提取活性菌株的DNA,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分析。试验从红树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702株细菌,筛选出35株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其中M27抑菌效果最好,对4种指示菌均具有抑菌作用,且抑菌圈直径均在13 mm以上。在属水平上,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分属7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为优势菌属,占有抑菌活性菌株的54.3%。试验初步揭示了红树植物根际土壤具抑菌活性细菌的多样性,为开发新型抗菌药提供理论依据。
- 蔡灿辉戴悦张静怡陈秀莲杜欣欣陈欢张汝军马驿彭金菊
- 关键词:根际细菌抑菌活性细菌多样性
- 六种抗菌药单用与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为了评价常用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了红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替米考星6种抗菌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及其联合使用时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新霉素、多西环素和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氟苯尼考、红霉素和替米考星均表现为耐受;红霉素与多西环素、替米考星与多西环素、替米考星与新霉素、多西环素与新霉素的联合应用均表现为协同作用;红霉素与氟苯尼考、红霉素与新霉素、替米考星与氟苯尼考、氟苯尼考与新霉素、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的联合应用均表现为累加作用;替米考星与红霉素、新霉素与阿莫西林的联合应用均表现为无关作用;阿莫西林与多西环素、阿莫西林与氟苯尼考、阿莫西林与替米考星、阿莫西林与红霉素的联合应用均表现为颉颃作用;红霉素、氟苯尼考、新霉素联合,氟苯尼考、替米考星、新霉素联合均表现为协同作用,其余3种药物组合的抑菌效果则均表现为无关作用。说明不同药物联合应用的抑菌效果不同,还需要不断探索。
- 吴群黄楠刘贝欣邱子雯刘俊林邓志勇马驿
- 关键词:大肠杆菌抗菌药
- 氟苯哒唑-吡喹酮控释药丸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 马驿
- 关键词:山羊吡喹酮
- 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解磷菌耐药性的影响
- 2022年
- 建立土壤生态模型,考察氟苯尼考胁迫对土壤解磷菌耐药性的影响。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氟苯尼考(Ⅰ组0 mg/kg,Ⅱ组0.1 mg/kg,Ⅲ组1.0 mg/kg,Ⅳ组10.0 mg/kg,Ⅴ组100.0 mg/kg),于加药前和加药后第7天、第21天、第49天采集土壤样品,分离解磷菌。分别采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和K-B纸片扩散法测定解磷菌对氟苯尼考和17种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添加浓度的增大,耐氟苯尼考解磷菌的数量逐渐增多;加药后第49天,从Ⅳ组分离的解磷菌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最高为45%;17种抗菌药中,对氟苯尼考敏感的解磷菌和耐氟苯尼考解磷菌对其中10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氟苯尼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解磷菌的耐药性。
- 陶松若廖翠怡彭金菊丁月霞马驿
- 关键词:氟苯尼考胁迫解磷菌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