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3篇型心
  • 3篇利尿
  • 2篇心病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型心绞痛
  • 2篇衰竭
  • 2篇他汀
  • 2篇稳定型心绞痛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钠利尿肽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绞痛
  • 2篇冠心病
  • 2篇冠心病患者
  • 2篇伐他汀

机构

  • 10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平煤集团总医...

作者

  • 10篇高俊峰
  • 5篇吴玉国
  • 4篇莫华
  • 3篇李松
  • 2篇张琪
  • 1篇赵婷
  • 1篇杨秋兰
  • 1篇孙文利

传媒

  • 2篇首都医药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原医刊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探讨卡维地洛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216例心功能Ⅱ一Ⅲ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强心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收缩压、舒张压及6rain步行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3.52%,高于对照组的78.70%(P〈O.01);两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LVESD、LVEF、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6min步行试验的距离均有所改善(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以上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卡维地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安全性高。
高俊峰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及时机选择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再灌注时机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471例STEMI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溶栓组(IrITI'组,192例)和介入组(PCI组,279例),观察比较两组30d内病死率、1年内死亡率、1年内再入院率、心肌梗死率等,并分析开始治疗时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0d病死率:ITT组为6.3%(12/192),PCI组为5.7%(16/279)(OR=0.91;95%CI,0.57—1.64);1年死亡率:ITT组为7.3%(14/192),PCI组为8.2%(23/279)(OR=1.13;95%CI,0.75~1.73);1年内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ITT组为13.5%(26/192),PCI组为13.6%(38/279)(OR=1.01,95%CI,0.73~1.40);两组1年内心肌梗死发生率、再次行PCI率、冠脉搭桥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与患者30d内、1年内死亡率相关,随着心肌缺血时间的延长,增加因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再次入院甚至死亡的风险。
任进平宋贵峰高俊峰吴玉国赵婷
关键词:心肌梗死再灌注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水平比较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脑钠肽(BNP)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连续入选住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及对照组25例,测定BNP浓度,同时测定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并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AMI组BNP、CK、CK-MB、TN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UAP组BNP、CK、CK-MB、TNT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与SAP组及对照组BNP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及UAP患者的BNP与CK、CK-MB、TNT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P<0.05),与LVEF值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BNP浓度存在差异,BNP可反映心肌坏死的程度并可作为预后监测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张琪孙文利李松高俊峰莫华杨秋兰任进平吴玉国汤克虎
关键词:冠心病B型钠利尿肽预后
冠心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112例临床观察
2007年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被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心绞痛的再灌注或血运重建治疗。本文对我院2002年12月至2006年12月完成的112例接受择期PCI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并发症、临床疗效进行观察、随访。现报告如下。
高俊峰汤克虎杜锦权
关键词:冠脉介入治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血运重建治疗稳定型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变化及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①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都给予B-受体阻止剂、ACEI、利尿荆及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阿乐10rag,每晚1次,共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测定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的提高(P<0.01),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有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吴玉国宋贵峰李松高俊峰莫华汤克虎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
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观察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组的1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字母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严格卧床休息、吸氧,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常规抗心绞痛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加用盐酸曲美他嗪片20mg口服,3次/d。2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64/68),对照组总有效率82.3%(56/6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及血清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观察组:(1.5±1.2)次/d比(3.8±1.7)次/d,(5.4±2.5)min比(14,6±3.6)min,(3.4±2.0)片/周比(10.8±3.0)片/周,(14±6)mg/L比(29±9)mg/L;对照组:(2.2±1.4)次/d比(3.9±1.6)次/d,(7.7±2.8)min比(15.2±3.9)min],(5.6±2.3)片/周比(11.3±3.2)片/周,(19±8)mg/L比(28±10)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盐酸曲美他嗪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效果好,是一种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高俊峰
关键词:心绞痛盐酸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80例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直接PCI治疗组和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组各40例,分别记录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史特征、化验检查、心电图、手术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后的心肌酶学峰值变化及心电图ST段回落的差异。结果两治疗组治疗前的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与直接PCI组相比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率明显升高(P<0.05)。直接PCI联合应用血管抽吸导管治疗组心肌酶CK-MB峰值明显低于直接PCI组(P=0.038)。结论直接PCI联合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更大程度的达到心肌再灌注,减小心肌梗死面积的效果。
汤克虎高俊峰莫华任进平吴玉国
关键词:直接PCI血栓抽吸导管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45岁以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与同期住院的61例老年AMI作对比研究。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多数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重,血管病变简单,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高俊峰李松任进平
关键词:青年急性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溶栓指征的78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早期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于入院当日El服氯吡格雷300mg,以后100mg/d,持续3个月。观察两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心绞痛症状缓解率,溶栓后I、6、12个月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h时,联合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及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8%(33/38)比65.0%(26/40),89.5%(34/38)比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溶栓后1、12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联合治疗组[17.5%(7/40)比2.6%(1/38);47.5%(19/40)比18.4%(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或〈0.01)。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8%(6/3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再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近、远期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
高俊峰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心肌梗死
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住院AMI患者30例、UAP患者30例及对照组30例,测定BNP浓度,同时测定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BNP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梗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BNP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BNP与CK-MB之间有良好的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在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血浆BNP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对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汤克虎张琪高俊峰莫华任进平吴玉国
关键词:冠心病B型钠利尿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