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荣

作品数:59 被引量:718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8篇气候
  • 18篇降水
  • 10篇气象
  • 10篇青藏
  • 10篇青藏高原
  • 8篇气温
  • 6篇冻土
  • 6篇气候特征
  • 6篇降水量
  • 5篇日数
  • 5篇突变
  • 5篇积雪
  • 4篇数值模拟
  • 4篇年际
  • 4篇年际变化
  • 4篇值模拟
  • 3篇植被
  • 3篇三峡库区
  • 3篇气候变化
  • 3篇气象站

机构

  • 26篇中国气象局国...
  • 22篇通辽市气象局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内蒙古自治区...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中国气象局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新疆气象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锡林浩特国家...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作者

  • 58篇高荣
  • 11篇董文杰
  • 10篇钟海玲
  • 10篇韦志刚
  • 8篇尤莉
  • 3篇王凌
  • 3篇王澄海
  • 3篇叶殿秀
  • 3篇王遵娅
  • 2篇李栋梁
  • 2篇高歌
  • 2篇崔洋
  • 2篇宋连春
  • 2篇尚大成
  • 2篇余莲
  • 2篇师锐
  • 2篇张强
  • 2篇杨霞
  • 2篇郭慧玲
  • 2篇王荣

传媒

  • 9篇内蒙古气象
  • 6篇现代农业
  • 6篇气象
  • 6篇冰川冻土
  • 4篇内蒙古科技与...
  • 4篇高原气象
  • 4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当代畜禽养殖...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中国防汛抗旱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Meteor...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开鲁县1954—2011年降水日数及降水量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开鲁气象站1954—2011年逐日降水量数据,分析了近58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季变化趋势和气候倾向率以及4—10月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比例。结果表明:(1)开鲁58a平均年降水量为332.5mm,年平均降水日数64d,占全年总日数的17.5%,日降水量强度仅5.2mm;(2)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则多;(3)近58a年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均呈显著的减少变化趋势,降水日数减少1.8d/10a,降水量减少13.2mm/10a;特别是1999—2011年日降水强度明显减小,年平均降水量仅277.5mm,比前45a平均减少了2成,春夏季干旱突出;(4)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3%,雨季集中,旱季明显;(5)作物生长季(4—10月)降水量级少,有效降水日数少,因此,发生干旱的概率高,特别是季节连旱,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
张钰姜秀萍高荣贺俊艳
关键词:降水量日数降水强度
通辽市近51年低温日数的变化规律
2015年
利用内蒙古通辽地区10个台站1961年~2011年逐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分析本地区小于等于-20℃低温日数的时空变化。结果得出:全市小于等于-20℃低温日数空间上由北向南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通辽市历史极端最低值达到-36.6℃,出现在巴雅尔吐胡硕站。通辽市近51年来低温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各台站中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巴雅尔吐胡硕,最高值均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最低值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郭慧玲高荣
关键词:年变化
武汉市10个主要极端天气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1
2010年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仅在春季变化显著,最长热浪天数仅在冬季变化显著;低温阈值则为极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和冬季,造成"热春"、"暖冬"频繁;暖夜、闷热、傍晚至夜间的强对流等显著增多,暖日、高温热浪增加,霜冻日大幅减少。2)6个极端降水指数以增趋势为主,其中强降水阈值、比例、日数以及最大5日降水量在冬季增趋势最明显,仅夏季强降水阈值、比例略有减小,冬季日降水强度的增大趋势、夏季持续干期的缩短趋势显著性水平分别可达0.1、0.01。3)一些气温指数在1980—1990年代发生突变,而降水指数未现突变。
陈正洪向华高荣
关键词:气温降水
通辽气象站深层地温变化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根据通辽气象站1972—2018年深层地温资料,利用线性趋势法分析其年、季、月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近47年通辽气象站各深层地温历年呈显著的上升变化趋势,各深层地温四季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各层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80cm和160cm深层地温均发生了突变现象,并且都在2017年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气温对深层地温的影响作用明显。
高荣张鑫孙大雨乌文奇
关键词:地温
通辽气象站地面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气象数据差异分析
2013年
利用通辽国家基本站2011年逐日20时气温、湿度、气压资料,分析了自动观测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及产生差值的可能原因。分析认为:仪器的测量原理、感应原件的不同、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观测的时空差异和人为主观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采样和算法的不同是造成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产生差值的主要原因。
高荣尤莉张钰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人工气象站
区域植被大气相互作用模式对中国气候的模拟
植被覆盖作为陆地表面的重要特征,其变化可以改变地表反照率、粗糙度高度、土壤湿度等地表属性,从而对陆气间的交换产生重要影响。在IGBP、WCRP和IHDP三大国际研究计划中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的环境和气候效应都被列为研究的关...
高荣董文杰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土壤冻结始日和终日的年际变化被引量:37
2003年
利用青藏高原 1981— 1999年青海和西藏 5 8个气象站观测的土壤冻结上、下限记录 ,分析了冻结始日、冻结终日的空间分布和年际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最早、最晚和平均冻结始日的分布基本一致 ,都是由北向南逐渐推迟的 ;最早、最晚和平均冻结终日的空间分布也比较一致 ,呈现南北早、中部晚的特点 .在 2 0世纪 80年代高原土壤冻结多偏早 ,解冻多偏晚 ,冻结日数偏多 ;而 90年代正好相反 ,冻结多偏晚 ,解冻多偏早 ,冻结日数偏少 ;冻结始日有明显的 3~ 4a周期变化 ,冻结终日有明显的准 7a周期变化 ;1981年、1982年为冻结早、解冻晚年 ,1983年、1990年为冻结晚、解冻晚年 ,1993年、1999年为冻结晚、解冻早年 .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
关键词:青藏高原土壤冻结年际变化多年冻土
20世纪后期青藏高原积雪和冻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06
2003年
利用1981—1999年青海和西藏72个气象台站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积雪日数和冻结日数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冬春积雪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是增加的,在20世纪90年代则是减少的;而此20年间高原季节性冻土冻结日数呈递减趋势。多年平均的高原冬春积雪日数由南向北是减小的,多年平均的冻结日数由高原中部向四周是递减的。高原冬春积雪日数、冻结日数均以2~6年周期变化,气温以准3年周期变化,西藏降水以准8年、准3年周期变化,而青海降水以3~5年周期变化,高原冬春积雪日数、冻结日数和冬春气温振荡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都呈现加快趋势。冬春积雪日数的变化与冬春气温的变化呈负相关,与冬春降水的变化呈正相关;冻结日数的变化与冬春气温和冬春降水的变化均呈负相关。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王澄海钟海玲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冻土气候变化
青藏高原冻土积雪对天气气候预测的研究与应用
王澄海董文杰韦志刚高荣崔洋尚大成师锐余莲王芝兰邹旭东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青藏高原冻融过程与中国夏季降水关系的研究(40175020)”,“青藏高原冻融过程与亚洲夏季风异常关系的研究(40575037)”和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亚洲季风区海陆气相...
关键词:
关键词:降水预报气候变化
云的观测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随着高科技在气象观测中的不断投入和观测仪器的不断更新,人工观测气象要素的项目越来越少.自从实现自动气象站后,其它观测项目都可以在自动仪器上读取,而云的观测还很难实现自动化,仍靠目测.……
高荣
关键词:气象要素高积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