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立言

作品数:9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安阳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教育
  • 6篇双主体
  • 5篇教育主体
  • 4篇主体论
  • 3篇自我
  • 3篇自我教育
  • 3篇教育过程
  • 2篇双主体论
  • 2篇主体性
  • 2篇主体性发展
  • 2篇教育对象
  • 2篇教育内容
  • 2篇教育主体论
  • 1篇德育
  • 1篇德育首位
  • 1篇新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活动
  • 1篇异分母
  • 1篇异分母分数

机构

  • 9篇安阳教育学院

作者

  • 9篇魏立言

传媒

  • 9篇上海教育科研

年份

  • 1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4
  • 1篇1991
  • 2篇198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下)被引量:15
1994年
三、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观点之争 关于教育主体性问题的研讨,主要聚集在三种不同观点的论争上:教师唯一主体论、学生唯一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问题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三种观点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而且还在于各种观点内部又是“同室操戈”、各自立异。以双主体论为例即可窥见一斑。双主体论内部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世界:“主导主体”说、“主导主动”说、“轮流主客体”说、“双主体主从”说、“三体——双中心人物”说、“教育主体的滑移位错”说、“同时主客体”说,等等。
魏立言
关键词:双主体论教育对象自我教育教育过程
谈谈教育主体的受动性问题
1999年
1996年5月15日,由吴畏、顾明远、滕纯、潘仲茗、陈孝彬、金学方组成的专家组,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与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合作进行的“少年儿童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在与实验班的孩子们举行的气氛热烈的座谈会上。
魏立言
关键词:受动性教育主体主体性发展费尔巴哈教育实验自觉能动性
教学基本规律新论
1994年
一、目的、规律和规律的表述主观上合目的性与客观上合规律性是人类认识活动、实践活动的总轨迹。这其中包含着目的、规律、目的与规律的关系三方面的问题。第一,人类活动必然具有目的性。譬如走路,就算是一个人由于心中烦闷,走出去漫游片刻,好像是漫无目的。
魏立言
关键词:异分母分数双主体全面发展教育桑代克
主体性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
1998年
素质教育是建立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基础上,从中国实际出发,顺应并汇入现代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潮流,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设施、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师队伍等方面展开的一项宏伟的教育现代化建设,而以培养出具有现代素质的人为最终目的,即所谓“现代化是先化人,后化物”。素质教育肩负着为中国的现代化而“先化人”的历史使命。但由于人是一个主体性存在,他的素质的现代化决不会是静等着任人来“化”,而是主体素质的主体性发展。
魏立言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基本内核师生双主体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
全文增补中
教育主体论(下)被引量:1
1989年
三、教育双内因在赞成“学生单主体”的理由中,有人认为:“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内外因作用的原理,在教育工作中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但用在这里却缺乏具体分析。如果人要想改良某一动、植物品种,必须根据它们的内因才能获得成功,难道动、植物就成了主体吗?显然不是的。
魏立言
关键词:主体论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双主体知情意行
教育主体性问题论争述略(上)被引量:25
1994年
一、问题的提出 1.顾明远说:“近几年来教育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命题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我认为,这个讨论是非常有益的。在后一命题上我是始作俑者。1981年我在《江苏教育》第10期上发表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一文;
魏立言
关键词:主体性建构江苏教育教学论研究主体教育主客体关系
双主体论与学生唯一主体论之比较被引量:4
1994年
本文作者去年曾在《少先队研究》杂志上撰文《少先队主体性之研究:是双主体还是唯一主体》,文中涉及燕国材同志的“学生唯一主体论”观点。随后燕国材同志在该刊1993年第5期发表《再论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与魏立言同志的“商榷”的商榷》,对魏文的观点表示了不同意见。本文则是作者对燕文所作的“再商榷”,鉴于许多读者对上述二文的内容不甚了解,本刊在发表时对一些讨论的细节作了删节处理。
魏立言
关键词:双主体论教育过程自我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活动教育实践
教育主体论(上)被引量:22
1989年
教育是将人提到“人的高度”的实践活动。人在什么程度上成为“人”,是由人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来决定的。如果说,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都是为主体生产对象的同时,也为对象生产主体的话;那末,教育就是专门为对象造就主体的,也就是说,教育是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主体,应该是教育科研的主题。
魏立言
关键词:教育内容主体论双主体身心发展规律自我教育
关于德育首位的思索
1991年
一、首位与到位江泽民同志在建国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并非是经过了这场政治风波之后才提出来的.列宁曾说:"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列宁选集》第4卷,第451页).倒是这场政治风波使我们看清了违反这项教育思想会带来何等的后果!前几年由于社会大气候和学校内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严重削弱了德育,导致学校德育工作不到位.不论是观念上、各种教育措施上、还是队伍数量、质量上,处处表现了不到位.现在要纠正过来,让它到位.怎样才算到位呢?
魏立言
关键词:教育措施政治风波现代青年片面追求升学率心理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