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娟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玻璃和汉紫六博棋子分析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利用超景深显微镜(OM)、激光拉曼光谱仪(Raman)、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色度仪等多种手段,对陕西战国秦墓出土的两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六博棋子进行了综合分析检测。鉴定出蓝色样品为铅钡玻璃,紫色样品为中国紫制品,发现了中国紫在战国时期的新用途。并对比陕西出土的铅钡玻璃制品与两湖、四川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铅钡玻璃制品在成分组成上的差异,推测战国时期铅钡玻璃的制作工艺已成熟,可根据器物形制的需求进行不同的成分配比。同时,还发现当时的玻璃制作已有旧料重熔制作新器的现象。在确定中国紫成分的基础上,利用色度计进行色度测试,根据光谱数据,首次为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确定了特征光谱峰,使快速、无损的对人造硅酸铜钡颜料的鉴定识别成为可能。
- 黄晓娟黄晓娟张扬力铮王丽琴王丽琴
- 关键词:战国
- 陕西米脂汉墓出土玉覆面和玉鞋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玉覆面是古代玉敛葬的重要形式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用玉制度与葬俗。此次研究以米脂县银南新区M103出土的玉制品为对象,通过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XRD分析以及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显微分析对选取的11片玉片样品的材质和加工工艺以及玉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科学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透闪石玉是组成玉覆面及玉鞋的主要玉种,此外还有少量蛇纹石玉和石英岩玉。玉片上的红色附着物为朱砂,很有可能是用于纺织品染色。纺织品痕迹显示其为麻织物,织物可能是用于承托和固定玉片。玉片的加工痕迹显示,可能是受工艺水平限制或制作时间仓促,制作较粗糙。
- 黄晓娟艾剑王丽琴严静赵西晨曹铭婧
- 关键词:西汉早期
- 陕西周原贺家遗址出土车马器工艺调查及数字化复原被引量:5
- 2021年
- 采用金相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能谱、X光照相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周原贺家遗址出土的青铜车马器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成分分析、工艺痕迹调查,以及绿松石镶嵌工艺痕迹观察。在此基础上,利用三维扫描、高清照相、数字建模等技术对周原出土的镀锡铜车马器进行了详细的信息采集,使出土时残损的器物原貌得到了完整复原。同时,结合车马坑遗迹实验室清理的数字化信息,对整个马车及各镀锡铜饰件的装饰位置进行了数字化复原,使西周“第一豪车”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 黄晓娟严静范娟娟杜冠博陈刚王占奎王丽琴
- 关键词:镶嵌工艺
- 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身体装饰件的保护修复及复原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马家塬墓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桃园村,该墓地反映了战国晚期生活在当地的西戎部族的文化面貌和丧葬习俗,出土了多组结构排列复杂、图案花纹精细、组成材质多样且由小件构件组成的质地脆弱的装饰组件。对于这种文物,由于现场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如果在现场清理,就会造成对文物本体的破坏和大量信息的流失,不但不能使脆弱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无法完整揭示组件间的相互关系。本文详述了通过实验室考古对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M4出土的质地脆弱、组合关系复杂的身体装饰组件进行发掘清理、文物提取、保护处理,并根据清理过程中获得的各组件间的组合关系对墓主人头饰、项饰、腰带及其坠饰进行了有据复原。此次复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戎人葬俗资料的补充,或可为考古学家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提供可做比较之新资料。
- 黄晓娟韦清赵西晨严静
- 关键词:战国墓文物复原
- 陕北寨头河墓地出土硅酸盐类装饰珠的分析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结合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拉曼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对陕西黄陵寨头河墓地出土战国时期的10件装饰性料珠样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依据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可将这些样品分为钾钙硅酸盐体系和铅钡硅酸盐体系两种类型。蜻蜓眼珠样品,与湖北、四川、湖南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同类样品在化学成分组成方面十分相似,但MgO的含量规律有所不同,可能是原料使用的不同。铅钡硅酸盐费昂斯制品中检测到中国蓝和中国深蓝晶体,扫描电镜观察到了硅酸钡铜晶体和硅酸钡晶体,推测硅酸钡应该是在中国蓝或中国紫形成的过程中而产生,而非在埋藏过程中产生。
- 黄晓娟王丽琴王丽琴孙周勇孙占伟李建西
- 关键词: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
- 湿度对骨质文物的影响及最佳存放湿度的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系统考察了在不同湿度下,老化400天后骨样的抗弯强度、色差值、显微形态、元素含量、尺寸和重量各项指标的变化,找出了湿度对骨质文物影响的规律,从而确定60%湿度为骨质文物的最佳存放湿度。
- 王丽琴程德润党高潮黄晓娟周剑宏
- 陕北米脂出土汉代玉覆面和玉鞋的实验室清理及复原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通过现场完整提取,实验室清理,后期修复复原的工作流程对陕北米脂出土汉代玉覆面进行了及时保护及有据复原。利用X-光探伤、多光谱摄影、三维扫描和高清摄影等信息提取记录技术,对整个清理过程中的信息进行了提取和记录。同时通过总结工作过程中可以避免的问题,阐述了实验室考古与现场保护的紧密关系。强调了作为整个大考古理念的不同阶段,需要有各个领域知识结构的团队共同完成。其中文保人员参与的作用,除了未雨绸缪及时介入,还需结合专业所长,准确合理地选择与使用现场保护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协助考古人员完整保存考古学信息,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研究资料。
- 黄晓娟赵西晨严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