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钟英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乳腺
  • 5篇淋巴
  • 4篇淋巴结
  • 3篇乳腺癌
  • 3篇手术
  • 3篇前哨
  • 3篇前哨淋巴结
  • 3篇腺癌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密度
  • 2篇乳癌
  • 2篇乳腺病
  • 2篇乳腺病灶
  • 2篇乳腺疾病
  • 2篇组织化学
  • 2篇外科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 2篇微转移
  • 2篇腺病

机构

  • 1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1篇黄钟英
  • 5篇周新惠
  • 5篇于吉人
  • 5篇邬一军
  • 3篇刘小蕉
  • 2篇郑树森
  • 2篇许顺良
  • 2篇张胜
  • 2篇彭志毅
  • 2篇林冰影
  • 2篇章熙道
  • 2篇葛玲玉
  • 2篇钱秉坤
  • 1篇胡振华
  • 1篇庄莉
  • 1篇牟凌骏
  • 1篇林建灿
  • 1篇蒋国平

传媒

  • 3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4
  • 1篇199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 ,检测 49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腋淋巴结阳性组微血管密度为 (116.0± 43 .2 )个 /mm2 ,阴性组为 (74.5± 3 2 .8)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瘤体直径≤ 2 .0cm组微血管密度为 (68.5± 2 4.9)个 /mm2 ,>2 .0cm组为 (10 8.2± 42 .7)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 erbB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为 (110 .1± 43 .9)个 /mm2 ,阴性组为 (81.0± 3 8.9)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组微血管密度为 (119.0± 3 9.6)个 /mm2 ,未复发组为 (64 .4± 2 4.1)个 /mm2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微血管密度可作为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于吉人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中微血管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9例乳腺癌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结果 腋淋巴结阳性转移组微血管密度为116.0±43.2个/nm^2,阴性转移组为74.5±32.8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瘤体“≤2.0cm”组微血管密度为68.5±24.9个/nm^2,“>2.0cm”组为108.2±42.7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C-erbB-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为110.1±43.9个/mm^2,阴性组为81.0±38.9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组微血管密度为119.0±39.6个/mm^2,未复发组为64.4±24.1个/mm^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肿瘤组织内微血管的生成程度与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关系密切,微血管密度可作为乳腺癌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于吉人
关键词:乳腺癌微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隐匿性乳腺病灶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评价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X线摄影发现的隐匿性乳腺病变定位活检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临床扪诊阴性 ,而乳腺X线片显示成簇的细小钙化、模糊小结节及局部结构紊乱等可疑的恶性病灶 ,通过计算机立体定位下穿刺 ,留置导丝于可疑的病灶区 ,然后手术取活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31例患者 ,乳腺X线检查发现病灶34个 ,定位穿刺留置导丝 32根 ,导丝引导下手术活检 32例次均一次性成功定位与切除 ,定性诊断正确率为 10 0 %。病理检查结果 :恶性病变 9例次 11个病灶 ,良性病变 2 3例次。恶性病变中浸润性导管癌 4例次 5个病灶 ,导管内癌 3例次 ,乳腺单纯癌 2例次 3个病灶。结论 立体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活检术对乳腺隐匿性病变定位活检准确 ,既解决了外科医生术中对乳腺微小的病变定位的困难 ,又解决了盲目手术切除或针穿活检假阴性的问题。此技术创伤小 ,简单易行 。
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关键词:乳腺疾病立体定位穿刺活组织检查
乳癌前哨淋巴结中mammaglobin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探讨乳癌前哨淋巴结中mammaglobin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3 2例乳癌患者术中注射亚甲蓝定位前哨淋巴结 (SLN ) ,巢式RT -PCR法检测腋淋巴结中mammaglobinmRNA的表达。结果 SLN定位成功率为 93 .8% (3 0 /3 2 ) ,SLN与非SLN组微转移检出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在常规病检阴性的淋巴结中 ,巢式RT PCR法的微转移的检出率为 14 .4% (3 8/2 63 )。结论 mamma globin巢式RT PCR法是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的检出淋巴结转移的方法。联合SLN定位和巢式RT PCR的检测 ,可明显提高乳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效率。
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于吉人郑树森
关键词:乳癌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被引量:15
1993年
手术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33例,均为女性,40~49岁为高峰发病年龄。所有患者甲状腺均肿大,其中3例伴粘液性水肿。13例测定了T_3、T_4,结果分别为正常或升高;16例测定了TGA、TMA,其中TGA升高13例,TMA升高14例,术中冰冻切片13例,8例证实为CLT: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CLT,其中17例为单纯CLT。对本病的诊断及其与甲亢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本病手术(包括术中活检)指征是:临床上无法与其他甲状腺疾病相鉴别,特别是甲状腺癌,需要切除峡部以解除因本病引起的气管压迫。
黄钟英林建灿
关键词: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
巨乳症一例
病史摘要患者,女,37岁,工人。因"双乳胀痛增大1年,加重2月"入院。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乳胀痛,经前明显,经后减轻。双乳中央区局部皮肤微有发红增厚及皮温升高,双侧乳腺渐增大,无破溃,双侧乳头无溢液,无发热等其...
魏海燕于吉人黄钟英
文献传递
乳腺复杂性窦道的处理被引量:2
2006年
牟凌骏庄莉黄钟英胡振华
关键词:窦道形成乳腺临床综合征疾病发展
巢式RT—PCR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腋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乳腺癌患者术中肿块周围注射美蓝定位前哨淋巴结,用巢式RT-PCR法检测腋淋巴结中Mammaglobin mRNA的表达。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85.0%(17/20),SLN与非SLN组微转移的检出率具显著差异(P<0.01)。在常规病检阴性的淋巴结中,巢式 RT—PCR法微转移的检出率为 15.6%( 17/109)。结论:巢式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巢式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腋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效率。
周新惠黄钟英邬一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微转移聚合酶链反应RT-PCR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其微转移检测的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邬一军周新惠黄钟英郑树森于吉人蒋国平
关键词: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淋巴结转移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被引量:41
2001年
目的 探讨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 2 5例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行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 2 6处 ,对每处病灶计算出穿刺针针尖至病灶中心的距离(D) ,并直接测量出留置的导丝头端至病灶中心的距离作对照。判断标准 :优 :D≤ 2 5mm ;良 :D =2 6~ 4 9mm ;差 :D≥ 5 0mm。结果 定位优 2 0例次 ,良 5例次 ,差 1例次。穿刺针针尖至病灶中心距离的计算值与直接测量值相符。 1次性病灶切除 2 6例次 ,标本体积的中位数为 10 5cm3,检出乳腺癌 6 (6 / 2 6 )处。结论 立体定位导丝导向活检不能触及的乳腺病灶能以最小的手术范围完整切除病灶 ,定位定性效果确切 ,可避免假阴性。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
葛玲玉钱秉坤许顺良章熙道张胜林冰影彭志毅黄钟英刘小蕉
关键词:乳腺疾病介入性放射学放射外科手术活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