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岳 作品数:9 被引量:8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厌氧发酵固体剩余物建植高羊茅草皮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考察沼渣在草皮无土栽培中的适宜性,该文通过大田试验,设计单因素区组试验,以沼渣为原料复合有机基质培植高羊茅草皮,研究了沼渣体积分数改变对复合有机基质理化特性、高羊茅幼苗生长以及高羊茅草皮成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T60基质(沼渣体积分数为60%)中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最高,大于其他3种基质;随着沼渣体积分数提高,复合基质的p H值显著降低,干、湿容重显著降低,入渗率和总孔隙度显著增高,保水性增大;2)复合有机基质对高羊茅幼苗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单位面积幼苗株数、幼苗株高、幼苗叶宽、草皮盖度、颜色等级、均一性和根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基质,从高羊茅幼苗生长来看,以60%和90%沼渣组成的复合有机基质适于建植高羊茅草皮;3)60%沼渣复合基质下,高羊茅草皮的总生物量、地上以及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基质,其草皮根冠比明显小于其他基质,该基质显著改变了高羊茅草皮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配格局,促进生物量向地上部分转移,利于草皮生长,因此,该复合有机基质为高羊茅最佳建植基质。 宋成军 田宜水 罗娟 齐岳 赵立欣 赵学兰 田溪关键词:化学特性 沼渣 草皮 无土栽培 复合菌剂和NaOH预处理提高秸秆厌氧消化性能 被引量:21 2013年 为提高纤维素类原料厌氧消化性能,降低处理成本,该研究采用复合菌剂和2%、4%、6%、8%NaOH(以玉米秸秆干物质质量计)对以玉米秸秆为代表的纤维素类发酵原料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纤维素等成分的含量、厌氧消化性能和生产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复合菌剂和NaOH处理后,秸秆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总含量显著降低,产气量和产气效率提高,其中,添加6%NaOH的预处理方式效果最佳,复合菌剂次之,与未处理相比,单位干物质质量产气量从120.70mL/g分别提高到374.30和334.76mL/g,厌氧消化时间从大于30d缩短到18和19d。采用复合菌剂和2%、4%、6%、8%NaOH预处理生产沼气所需的可变成本分别为0.72、0.80、0.98、1.09和1.57元/m3。综合考虑产气效率和生产成本,复合菌剂预处理由于具有较低的处理成本、较高的产气效率和较短的消化时间更利于推广应用。 陈羚 罗娟 董保成 宋成军 万小春 齐岳 赵立欣关键词:厌氧消化 秸秆 预处理 不同预处理剩余污泥的中温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设计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热处理时间和碱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有机质溶出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和碱预处理均可明显地促进有机质溶解和提高厌氧产气效率;与原污泥相比,高温处理20 min后,剩余污泥可溶性有机质和累积厌氧产气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 550 mg/kg和3 275.33 mL,较对照污泥分别增加了7.4倍和34.15%;高浓度CaO(6%和10%)处理后,剩余污泥中STOC浓度分别达到3 280 mg/kg和3 340mg/kg,较对照污泥STOC浓度(305 mg/kg)提高了9.75和9.95倍;CaO预处理对污泥厌氧消化影响较复杂,表现为低浓度促进产气和高浓度抑制产气;2%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比对照提高了39.87%;6%和10%CaO处理下,累积产气量低于对照污泥。 宋成军 董保成 赵立欣 罗娟 陈羚 齐岳关键词:剩余污泥 预处理 有机质 厌氧消化 玉米秸秆厌氧产氢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玉米秸秆结构致密导致秸秆发酵难于直接降解的问题,首先分别采用0.2%、0.4%、0.6%、0.8%的HCl溶液对其进行预处理,以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进行中温(38℃)发酵产氢试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的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随着盐酸质量分数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0.6%HCl处理效果最佳,单位累积产氢量和产氢速率分别为87.90 m L/g和3.05 m L/(g·h)。再以0.6%HCl溶液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为底物进行发酵产氢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秸秆粒径、底物浓度、初始p H值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粒径越小越利于发酵产氢;适度增加底物浓度可增加产氢量;适宜的发酵初始p H值有利于产氢细菌的生长繁殖;得到较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秸秆粒径150μm、底物浓度15 g/L、初始p H值为7,此时累积产氢量为112.87 m L/g。 罗娟 田宜水 宋成军 齐岳 王骥 赵立欣关键词:秸秆 发酵 制氢 裹包青贮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效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秸秆是重要的沼气工程原料,秸秆预处理对其后续厌氧消化效率影响巨大。采用田间裹包青贮方法,设计3因素正交实验,考察了秸秆含水率、压缩比和添加剂对玉米秸秆发酵时间和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过裹包青贮,发酵总时间(total fermentation time,TFT)减少1~2 d,累积产气量达到总产气量的90%所用时间(TFT90%)减少了40%~50%,消化效率明显提高;秸秆含水率对产气效果有明显影响,随着含水率增加,单位总固体(total solid,TS)累计产气量(cumulative biogas yields per TS,CBYT)和沼气日产率(biogas yields rate average day,BYR)由高到低排序为:35%~40%,40%~45%,30%~35%;秸秆压缩比对产气效果有明显影响,随着压缩比的增加,其对CBY和BYR的效应由高到低排序为:185、143与138 kg/m3;添加剂类型对产气效果亦有明显影响,在不同添加剂处理下,其对CBYT和BYR的效应由高到低排序为:尿素处理〉甲酸处理〉无添加剂处理;正交实验极差分析表明,对CBYT和BYR的影响排序为:含水率﹥压缩比﹥添加剂,其田间裹包青贮进行厌氧发酵的优化组合为:青贮秸秆含水率为35%~40%,压缩比为185 kg/m3,添加剂为营养型,青贮20 d,CBYT和BYR达到最大,分别为646.57 m L/g和173.25 m L/(d·g)。 宋成军 陈羚 齐岳 罗娟 赵学兰 田宜水 赵立欣关键词:裹包青贮 玉米秸秆 厌氧消化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与对策 被引量:16 2016年 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性和统领性工作,目前中国在农业循环经济领域已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但尚未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该文剖析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所存在的核心问题,基于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生命周期视角,系统阐述了中国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标准体系构建过程、基本组成、结构维度(包含产业链维、产业维、层次维)、制定原则和结构框图,构建了包括基础、管理通用、产业链链接、方法与专用等4个层次的农业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最后详细解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及有机农业标准关系的关系;并根据中国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提出亟需制定的相关标准建议,可为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宋成军 赵学兰 田宜水 齐岳 罗娟 赵立欣 刘天池关键词:农业 农业循环经济 农业产业链 生态效率 批式与连续两相发酵的果蔬废弃物厌氧产气性能 被引量:10 2016年 该研究采用批式试验与连续发酵试验探讨了苹果与蔬菜废物的厌氧发酵产气性能,结果表明:38℃下苹果与蔬菜废物混合进行厌氧发酵发生了协同促进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合原料的产气能力。在苹果废物与蔬菜废物的混合比例F:V=4:1时,混合原料的产沼气潜力达到了914.6 L/kg。利用修正的Gompertz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果蔬废物批式厌氧发酵产气的累积产气过程,拟合结果的R2在0.983~0.999之间。果蔬废物连续进出料产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HRT=24 d、35℃中温发酵条件下,果蔬废物为原料的一体化两相(combined two phase,CTP)反应器有机负荷OLR可达2.5 g/(L·d)时,此时CTP反应器的产气量最高可达12.9 L/d,反应器内物料比产气量为390 L/kg。这表明CTP反应器可以作为果蔬厌氧发酵产气的反应器。与全混式反应器相比,CTP反应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对果蔬废物的发酵效率低于全混式反应器。 冯晶 张玉华 罗娟 齐岳关键词:发酵 沼气 废弃物 CaO预处理提高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性能 被引量:21 2013年 为探索CaO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采用了3种不同质量百分数的CaO分别在3种不同处理时间下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在中温条件下进行了厌氧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过CaO预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组分被不同程度破坏,厌氧消化产沼气能力有较大提高,厌氧消化时间有所缩短。综合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厌氧消化时间等各项参数来看,以5%CaO预处理3d的处理效果最佳,与未经预处理的效果相比,累积产气量提高了136.85%,消化时间缩短了5d,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72%和7.18%,综合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组,有效地提高了玉米秸秆厌氧消化的产气量和产气效率。 罗娟 张玉华 陈羚 宋成军 李小刚 齐岳 赵立欣关键词:厌氧消化 沼气 玉米秸秆 设施园艺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沼气特性 被引量:5 2014年 为获得典型设施园艺废弃物的产沼气特性,该文分析了5种不同设施园艺废弃物-黄瓜蔓、西红柿茎叶、小白菜、西瓜蔓和青草的物料特性,并在中温条件下研究了5种原料的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在38℃条件下,以西瓜蔓为例进行了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separated two phase anaerobic digestion,STP)回流方式比较试验,比较分析了西瓜蔓在渗滤液喷淋和浸泡2种回流方式下的产气性能,研究了不同回流方式下的渗滤液pH值、沼气产量、甲烷含量的变化,为设施园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试验结果表明:5种设施园艺废弃物的产气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西瓜蔓、小白菜、黄瓜蔓、西红柿茎叶和青草,其中西瓜蔓的单位干物质产气量达到508.85 mL/g(干物质total solid,TS);设施园艺废弃物对分离式两相厌氧消化工艺(STP)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渗滤液喷淋回流方式要优于浸泡回流方式,其产气量和甲烷含量更高,其中累计产气量达到506.39 L,比浸泡回流方式高出10.81%,甲烷体积分数基本稳定在53%~56%,系统稳定性更好,研究结果为设施园艺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提供参考。 罗娟 田宜水 陈羚 宋成军 齐岳 李小刚 赵立欣关键词:厌氧发酵 农业废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