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士松
- 作品数:1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英国政府管理职能演变规律初探
- 丁士松
- 关键词:英国政府
- 地方政府与农业经济管理
- 1996年
- 丁士松
- 关键词:地方政府农业经济农业法农业投入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科研单位
- 关于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被引量:5
- 2000年
- 根据教学论的一般原理,结合教学对象的具体实际,政治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应将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作为首要宗旨。该课程必须按体系性、衔接性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其作为“原理性”而非“概论性”课程的特色。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将教学范式由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以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 丁士松
-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高校
- 儒家人治理念的价值预设及其现实困境
- 2007年
- 儒家理念中的人治是"圣王之治",其内含的价值预设主要有四:一是人性本善或可善;二是人具有通过内在修炼成就圣贤人格的无限能力;三是"人是天生的道德动物",必须过社会道德生活;四是社会由圣王治理天经地义。由于儒家思想家未能对人能否成圣、如何判别圣人、圣人何以为王、圣人为王后如何治国、如何确保圣王永远为圣(绝不滥用权力)等五大关涉其理念生命力的关键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圆满解答,以至其人治理念不仅内含一系列逻辑矛盾,而且一旦付诸实施,必将陷入理念与现实相背离的困境之中。
- 丁士松
- 关键词:儒家人治预设
- 论邓小平政治思维的基本特征被引量:5
- 1999年
- 中国国情与时代需要决定了邓小平的政治思维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政治思维的立足点;2.从“经济的政治功能”的独特视角认识现时代的政治现象;3.以注重矛盾同一性的辩证分析作为分析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方法;4.从法律化的民主制度层面探索解决深层次政治问题的现实途径。
- 丁士松
- “法政治哲学”范畴分析——兼析邓小平法政治哲学的科学内涵
- 2008年
- 作为理论范畴,法政治哲学是指对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的哲学思考与追问,是关于法政治现象的认知、评价及政治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等构成的观念系统;作为学科概念,法政治哲学则指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三门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法政治哲学与法哲学、政治哲学、法政治学之间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邓小平法政治哲学是法政治哲学的子范畴,是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与政治关系中重大问题进行哲学思考与分析的产物,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经验教训的哲学抽象与概括。
- 丁士松
- 关键词:法哲学政治哲学邓小平
- 论人治被引量:22
- 2008年
- 人治在形式上表现为掌权者个人意志之治,实质上则是不受法律制约的绝对权力之治。在人治国家,最高掌权者的个人意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本原性与至上性,在理念与现实中均先于、高于法律。因最高掌权者的行为不受既定规则的规范,而完全受其个人意志或主观好恶支配,故其行为不具有可预见性。正因为如此,人治政治生活充斥着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广大国民只能终日生活于对国家权力及其执掌者的恐惧之中。人治具有多种表现形态或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常态与非常态、体制性与技术性、显性与隐性人治。
- 丁士松
- 关键词:人治法治
- 如何界定县域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
- 1995年
- 合理界定"县域重大经济事项"的范围,对于县级人大充分地行使职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 丁士松
- 关键词:经济事项重大事项地理环境行使职权经济工作
-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人治问题研究
- 该文首先针对近代以来人们在人治与法治涵义上的种种片面认识,对人治、法治、法制、民主等概念进行了具体的辨析.并在揭示人治与法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传统人治的理念预设及其理论困境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该文第二章就当代中国社会由...
- 丁士松
- 关键词:法治人治
- 文献传递
- 邓小平政治民主与法治思想的价值蕴涵探析
- 2003年
- 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与时代需要 ,不仅赋予自由、秩序、平等、效率四大古老的政治或法律价值范畴以鲜活的时代内涵 ,而且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领域中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价值之内在统一性与冲突可能性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以此为基础 ,邓小平提出了“秩序优先”与“平等至上”的政治价值选择原则。邓小平将生产力作为政治价值评判的客观标准 ,实现了价值与事实的统一。
- 丁士松
- 关键词:政治民主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