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十千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低剂量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1型肝肾综合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对高剂量与低剂量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1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和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1型肝肾综合征共56例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特利加压素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27例患者接受高剂量(6~8h 1mg)特利加压素治疗方案,低剂量组29例患者接受低剂量(12h1mg)特利加压素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7和14d24小时尿量、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治疗14d疗效和结局以及不良反应。各组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自身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特利加压素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高剂量组患者24小时尿量分别增至(1112±262)ml和(1938±312)ml,显著优于低剂量组的(986±162)ml和(1760±300)m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500、1.830,P值均〈0.05。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值分别降至(35.1±8.6)mmol/L和(30.2±6.3)mmol/L,显著优于低剂量组的(43.2±10.9)mmol/L和(35.1±7.6)mmol/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3.200、5.901,P值均〈0.05;高剂量组血清肌酐分别降至(219.0士35.1)μmol/L和(128.2±41.6)μmol/L,优于低剂量组的(230.3±82.1)μmol/L和(151.5±38.7)μmol/L,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2.997、5.765,P值均〈0.05。但是,治疗后第14天,高剂量组患者24小时尿量降至(720±136)ml。高剂量组血清尿素氮值增高至(54.4±15.0)mmol/L,与低剂量组的(57.7±17.3)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6,P〈0.05);同时,高剂量组患者血清肌酐增高至(397.8±127.4)μmol/L,与低剂量组的(480.3±179.8)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8,P
- 万十千万学发朱清静彭建新
- 关键词:肝硬化肝肾综合征特利加压素
- 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早期应答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 2014年
-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经拉米夫定治疗早期应答(HBVDNA出现阴转<12 w)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拉米夫定治疗12 w内HBVDNA转阴性的HBeAg(-)慢乙肝患者120例分A组60例(继续拉米夫定治疗:100 mg qd po 连续144 w),B组60例(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 mg qd po连续144 w)。动态观查患者血清HBVDNA,HBeAg/HBeAb、肝功能和病毒变异情况。结果 A组HBVDNA阴性在48、96、144 w时分别为90.0%、83.3%、73.3%;B组分别为93.3%、86.7%、76.7%。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两组ALT复常率也相似(P>0.05)。 A组有4例出现 YMDD变异,B组无YMDD变异,仅有3例针对ADF耐药的基因位点变异。结论对于拉米夫定治疗后HBVDNA早期转阴性的HBeAg(-)慢性乙肝患者,继续使用拉米夫定或改用阿德福韦酯序贯治疗均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 万十千万学发张丽军王雪梅张黎明朱清静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序贯治疗
- 小剂量干扰素α-2b递增方案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应用干扰素α-2b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IFNα-2b)治疗。初始剂量为200万U/次,皮下注射,每周3次,加利巴韦林600mg/d,分3次口服,治疗1~3个月后,根据病情逐步将IFNα-2b剂量增加至300~500万U/次肌注及利巴韦林800~1000mg/d,分3次口服,治疗48周,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有17例耐受较好并完成IFN疗程,而1例无法耐受利巴韦林治疗提前终止。与治疗前比较,17例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Alb、CHE、PTA、HCVRNA,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C-Ⅳ)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小剂量IFNα-2b开始逐渐加量联合利巴韦林方案可治疗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但治疗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 阮连国朱清静蔡艳萍周星李霞万十千
- 关键词: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价值探讨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和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4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45例肝硬化未并发SBP患者和40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各组血清PCT、CRP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诊断SB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78±0.84)ng/m I和(27.54±9.38)mg/L,明显高于肝硬化未并发SBP组[(0.06±0.03)ng/m I和(6.71±3.62)mg/L和慢性肝炎组(0.05±0.02)ng/m I和(5.82±3.10)mg/L,P<0.05],而肝硬化未并发SBP组与慢性肝炎组比较,两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CT联合CRP检测诊断SBP的敏感性(90.9%)和特异性(95.3%)明显高于PCT或CRP单一检测(分别为81.0%和82.2%和68.2%和72.2%,P<0.05)。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硬化并发SBP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 刘丹朱清静万十千李志斌
- 关键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核苷类似物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近期观察
-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联合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在内科综合及血浆置换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应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
- 阮连国朱清静蔡艳萍周星李霞万十千张巍
-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核苷类似物血浆置换
- 文献传递
- 丹黄方对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丹黄方对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部分肝叶切除肝再生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丹黄方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接受部分肝叶切除手术。从手术前3 d至手术后48 h,丹黄方组给予丹黄方(10 g/kg)灌胃及0.85%氯化钠(4.0 ml/kg)腹腔注射,每天1次;pHGF组给予0.85%氯化钠(4.0ml/kg)灌胃和pHGF(1 ml/100 g)腹腔注射,每天1次;手术组及假手术组仅给予0.85%氯化钠(4.0 ml/kg)灌胃和腹腔注射。采用RT-PCR方法检测HGF mRNA的表达。[结果]丹黄方组肝组织中HGF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手术组(P<0.01),与pHG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黄方具有促进部分肝叶切除大鼠肝组织中HGF mRNA的表达作用。
- 朱清静杨玲蔡艳萍周星阮连国李霞万十千李传龙盛国光
- 关键词:丹黄方肝再生促肝细胞生长素
- 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剔毒护肝方药物血清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影响。方法:传代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系HSC-T6与不同剂量剔毒护肝方(大、中、小剂量组)共同培养48小时,应用Annexin-V-碘化丙锭染色检测剔毒护肝方对大鼠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水平。结果:剔毒护肝方能使大鼠HSC凋亡率明显增多,同时可使凋亡抑制分子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分子Bax表达增强(P<0.01)。结论:剔毒护肝方可下调Bcl-2/Bax比率,促进HSC凋亡。
- 梁红梅朱清静杨玲蔡燕萍阮连国周星万十千李霞李传龙
-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凋亡
- 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_1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 D1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每组6只。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对照组仅切开腹腔翻动肝左叶和中叶。大黄组和pHGF组于实验前3 d至实验结束,分别腹腔注射大黄1 ml/100g和pHGF 1 ml/100 g,每日1次。术后48 h处死大鼠,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肝组织cyclinD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显著促进cyclinD1 mR-NA表达,从而促进肝部分切除术后大鼠的肝再生。
- 李天兴朱清静蔡艳萍周星阮连国李霞万十千
- 关键词:CYCLIND1肝再生
- 药物性肝病5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致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及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住院治疗的5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前3位为抗结核药占62.1%(36/58),中草药占19.0%(11/58),抗微生物药占3.4%(2/58);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35例(60.3%),恶心呕吐18例(31.0%),发热5例(8.6%),皮肤瘙痒5例(8.6%),无任何症状21例(36.2%),皮肤巩膜黄染20例(34.5%),肝大4例(6.9%),皮疹3例(5.2%);治疗1个月后痊愈29例(50.0%),好转24例(41.4%),未愈3例(5.2%),死亡2例(3.4%)。结论:临床上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很多,用药期间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定期随访肝功能试验,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停用有关药物。
- 李霞朱清静蔡艳萍万十千周星阮连国
- 关键词:药物性肝病回顾性分析
- 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大黄对大鼠肝再生过程中cyclinD1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模型组、大黄组和pHGF组大鼠切除肝脏左叶和中叶。对照组仅切开腹...
- 朱清静李天兴蔡艳萍周星阮连国李霞万十千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