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 作品数:154 被引量:614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 双能量CT冠状动脉成像结合CT心肌灌注诊断冠心病准确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脏双能量cT冠状动脉造影(DE—CTA)结合CT心肌灌注(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1例临床可疑或已知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双能量CT和负荷一静息SPECT检查,所有患者在1个月内接受导管造影检查。重建冠状动脉DE-CTA和DE.CTP图像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心肌灌注缺损的评判,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建立DE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价值的基线值,进而计算DE—CTA加DE.CTP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结果28例患者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参考标准:(1)DE-CTA显示112支冠状动脉,其中41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38/47)、95%(62/65)、93%(38/41)、87%(62/71),准确性为89%(100/112);(2)DE—CTP显示46支狭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心肌灌注缺损,诊断狭窄≥50%冠状动脉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36/47)、85%(55/65)、78%(36/46)、83%(55/66),准确性为81%(9l/112);(4)DE.CTA加DE—CTP诊断52支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5/47)、89%(58/65)、86%(45/52)、97%(58/60),准确性为92%(103/112)。结论DE-CT一次扫描即能获得冠状动脉解剖学和血流灌注信息,可以对冠心病做出综合性诊断。DE—CTP能够为CTA提供有益的补充。
- 王瑞张兆琪郭淼黄晓勇于薇王永梅晏子旭毕涛于洋池立群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灌流
- 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观察与探讨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血脂特点,寻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弥漫性病变的合适干预靶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治疗的61例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为弥漫性病变组,同期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选取行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结果弥漫性病变组患者术前心率、心肌梗死史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0±16)次/min比(64±14)次/min、67.2%(41/61)比46.7%(28/60)、(2.7±0.8)mmol/L比(2.4±0.8)mmol/L、(1.8±0. 8)mmol/L比(1.4±0. 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脂控制不佳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弥漫性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血脂控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情一个极其重要的干预靶点,临床医师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 唐田祁丹妮高铭鑫于文渊王鹏程胡晖于洋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血脂异常
- 乳内动脉行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模拟右冠状动脉弥散性狭窄并使用右乳内动脉(RIMA),建立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CVBG)模型。方法:对14只小型猪应用高胆固醇饮食结合右冠状动脉多节段内膜剥脱术,诱发形成右冠状动脉重度弥散性狭窄。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非体外循环下使用RIMA对实验组实施CVBG,对照组则进行单纯开胸术。术后6 h行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桥血管流量监测及非放射性彩色微球法检测心肌各层血流量等检查。结果:6只小型猪成功建立了CVBG模型。实验组缺血心肌经再灌注后平均血流量较对照组显著改善[(0.33±0.05)vs.(0.19±0.03)mL.g-1.min-1,P<0.05],实验组的心功能较对照组明显好转[(0.51±0.06)vs.(0.43±0.06),P<0.05]。结论:通过高胆固醇饮食结合右冠状动脉多节段内膜剥脱术,诱导右冠状动脉重度弥散性狭窄,使用RIMA与心中静脉吻合成功建立了CVBG模型,并初步证明CVBG可改善心肌缺血,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 李海涛于洋顾承雄高铭鑫黄信生张帆
- 关键词:乳内动脉
- 术中冠状动脉序贯桥即时血流测量的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探索一种使用即时血流测量仪(transit time flow measurement,TTFM)测量序贯桥血流量的方法,从而能更可靠地反映吻合口的通畅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131例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以大隐静脉为桥血管(伴或不伴同期使用乳内动脉桥)行冠状动脉序贯吻合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39例;年龄(61.35±8.24)岁。术中采用两种方法对桥血管的血流量、搏动指数(PI)和舒张期血流灌注率进行测量,非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非阻断测量法),即保持桥血管自然通畅状态,使用TTFM在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 cm处进行测量,并记录各数据;阻断待测吻合口远端血流的测量方法(简称阻断测量法),即针对序贯桥,用哈巴狗血管夹暂时夹闭待测吻合口远端的桥血管,使用TTFM于桥血管距待测吻合口近端2 cm处进行测量,并分别记录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7.43±15.22)ml/min vs.(59.28±30.13)ml/min]、钝缘支[(26.14±19.74)ml/min vs.(47.19±24.27)ml/min]以及左室后支[(19.16±8.92)ml/min vs(.38.83±20.11)ml/min]序贯吻合口血流量较非阻断测量法显著减少(P<0.05);采用阻断测量法测量的对角支(2.93±1.30 vs.2.31±0.91)、钝缘支(2.62±1.17 vs.2.01±0.87)以及左室后支(2.33±0.92 vs.1.80±0.73)的PI值较非阻断测量法明显增加(P<0.05);两种方法各吻合口处舒张期血流灌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均>50%。通过非阻断测量法和阻断测量法分别发现1个和3个吻合口不通畅,重建后效果良好。结论序贯桥主干的血流流速高于单根桥血管,显示出其血流量大、血栓发生率低的优势。而阻断测量法更能精确地反映各个吻合口的通畅情况,敏感发现血管吻合通畅性不良的情况,从而及时进行吻合口重建,提高
- 于洋张帆高铭鑫李海涛李京倖顾承雄
- 非开胸法室壁瘤相关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球囊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数周,形成左心室室壁瘤(LVA)并结合程序刺激方法,建立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SMVT)的非开胸动物模型。方法:中华实验小型猪7只,体质量(35±5)kg,运用PTCA球囊堵闭猪LAD形成AMI。存活猪在AMI后数周内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SMVT。术中及术后观察LAD、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改变,SMVT诱发、终止方式及SMVT周期变化。结果:5只猪证实左心室室壁瘤形成。术后4 w对5只猪行程序刺激,诱发出11种SMVT,周长为(223.63±32.55)ms,且可被程序刺激和直流电复律终止。其中,7种SMVT为房室分离,4种SMVT为室房1:1逆传;8种呈左束支传导阻滞,3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演变过程与人体心肌梗死过程基本一致。结论:运用PTCA球囊堵闭LAD造成AMI后LVA形成,并通过程序刺激成功诱发SMVT。此种非开胸法建立室壁瘤相关持续性单行性室性心动过速动物模型成功率高。研究结果提示,折返可能是室壁瘤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 高铭鑫顾承雄于洋李海涛宋伟张帆
- 关键词:室壁瘤室性心动过速电生理学动物模型
-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科研绩效评估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对北京市三甲医院的科研绩效进行分析,为科研管理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78个科室的科研投入(科研经费和人员职称)和科研产出(论文、专利和成果奖励)数据,按照医院发展规划分成4类,选取适宜的指标构建DEA模型,对医院的科研绩效进行评估。结果从科研投入分析,B类科室在经费投入的占比最高,C类科室在人员投入的占比最高。从科研产出分析,B类科室在论文和成果2项产出方面高于其他三类科室,而在专利方面C类科室的占比最高。DEA分析发现医院整体的科研绩效综合效率为0.951,纯技术效率为1.000,规模效率为0.951。其中A类、C类和D类科室的综合效率为1。B类科室的综合效率为0.951,出现规模递减。分析其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发现,B类科室存在论文产出不足的情况。结论医院的科研规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专业优势学科的科研规模有待提升,应从做好医院科研发展顶层设计、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和完善综合性的科研绩效考核体系出发,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医院科研体系和科研能力。
- 吴涛于洋李晓璐李葳岳花兰
-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医院科研绩效评估
- 心力衰竭力学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成年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再生现象和新生心肌细胞命运,探讨心肌再生后心肌纤维化的机制,及其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转归的关系。方法中国小型猪9只,体质量18~20 kg。实验组(n=6)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上的等流量点,对照组(n=3)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术中监测左心室不同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4周后取出心脏标本,将左心室分成17段,4%多聚甲醛固定1周,进行HE、PTAH、Ki-67-DAB单染色联合α-sarcomeric-actin-DAB双重染色,进行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LAD结扎4周后,左心室17段心肌内均可发现大小不等梗死灶,左心室腔近心端与远心端收缩期存在显著压力差。此压力差是心肌张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加重心力衰竭的关键因素。LAD结扎4周后梗死区域周边有大量新生心肌细胞,与原有成熟心肌细胞有直接纤维延续。梗死心肌周边大量新生的心肌细胞解体,心肌纤维断裂,细胞结构消失,细胞核散落于纤维化的心肌组织中。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区域周边有大量新生心肌细胞,在心肌张力作用下心肌细胞再生、细胞解体、心肌纤维化同步进行,并形成心力衰竭恶性循环。
- 卫洪超顾承雄于洋汪川高铭鑫李海涛李京倖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再生纤维化心力衰竭
- 标准化结直肠肿瘤生物样本库的建立、管理及质量控制的经验探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依托哈尔滨医科大学大肠癌研究所,在东北地区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结直肠肿瘤生物样本库。探究结直肠肿瘤组织样本的采集、保存,样本库构建方法,样本数据管理以及对所存储样本的质量控制技术,为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及转化医学和个体化治疗提供高质量的样本资源。方法收集自2013年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结直肠肿瘤外科诊断并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肿瘤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将样本置于-80℃低温冰箱冷冻保存;同时定期对所取样本进行随机的DNA、RNA质量检测。结果截止2017年10月,本生物样本库共收集了440例患者的肿瘤、癌旁、正常组织及少量的血液样本共1 828份。且随机抽取样本的DNA、RNA质量检测结果均符合标本质量标准,能够满足科学实验需求。结论初步建立了一定规模标准化、规范化的结直肠肿瘤样本库,制定了标准化的样本库运行和管理规程,提高了生物样本利用的效率,为结直肠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生物样本资源。
- 于洋王贵玉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生物样本库
- 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技术进展与展望被引量:5
- 2020年
- 近年来,个体化治疗已成为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策略。随着药物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药物基因组学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模式正在逐渐转变,检测方法和检测的药物品种也在不断增多。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应用于临床药物个体化治疗的治疗药物监测和基因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总结,并归纳了有望应用于个体化治疗的新技术,同时提出了目前临床个体化治疗模式仍存在的一些瓶颈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纪宏宇于洋蔡本志
-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治疗药物监测基因检测
- 单中心婴幼儿主动脉弓手术选择性脑灌注结果分析
- 2023年
- 目的 汇报单中心婴幼儿选择性脑灌注(SACP)策略下主动脉弓成形术结果,并对比单纯SACP与SACP联合降主动脉插管(DAC)持续下肢灌注对保护肾功能的有效性,以及不同灌注策略对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术后病程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连续56例行主动脉弓成形术患儿纳入本研究。所有手术均在SACP策略下进行,依据是否采用额外下肢灌注(降主动脉插管,DAC)策略,将患儿分为单纯SACP组(n=41)与额外DAC组(n=15)。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拟比较的终点事件包括两组患儿的生存率、体外循环时间、ICU时间、术后肾功能等情况。平均随访时间(4.4±2.7)年(6个月至10年)。结果 额外DAC组和单纯SACP组中分别有2例(13.3%)和5例(12.2%)患儿死亡(P=0.91)。单纯SACP组中有更多患者需要肾脏替代治疗(P=0.03),以及更高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P=0.05)。相较于单纯SACP组,额外DAC组体外循环时间(P=0.02)及ICU时间均明显降低(P=0.04)。两组间神经系统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49)。结论 婴幼儿SACP策略下行主动脉弓成形结果满意。顺行脑灌注合并通过DAC持续下肢灌注可以有效改善主动脉弓重建手术婴儿的术后早期结果。
- 于洋崔博群林多茂马骏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急性肾损伤选择性脑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