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洋

作品数:52 被引量:452H指数:12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湖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康复
  • 19篇帕金森
  • 18篇帕金森病
  • 10篇卒中
  • 10篇病患
  • 9篇帕金森病患者
  • 9篇康复治疗
  • 8篇步态
  • 7篇疗效
  • 7篇脑卒中
  • 6篇电刺激
  • 6篇日常生活活动
  • 6篇重型
  • 6篇疗法
  • 6篇脑损伤
  • 6篇创伤
  • 5篇症状
  • 5篇颅脑
  • 4篇吞咽
  • 4篇吞咽障碍

机构

  • 48篇天津市环湖医...
  • 8篇南开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学高等...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50篇于洋
  • 19篇朱志中
  • 13篇张琳瑛
  • 13篇巫嘉陵
  • 8篇王玥
  • 6篇梁思泉
  • 6篇梁恩和
  • 5篇崔立玲
  • 5篇王宏图
  • 5篇陈荣杰
  • 5篇尹苗苗
  • 5篇侯玮佳
  • 4篇张玥
  • 4篇刘培培
  • 4篇郝福春
  • 4篇于靖
  • 4篇李海涛
  • 4篇闫华
  • 3篇许英
  • 3篇范金涛

传媒

  • 9篇中国现代神经...
  • 8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机器人

年份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综合康复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于洋张琳瑛郭玉娟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综合康复卒中单元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进行诊治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综合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8周。分别于训练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稳定极限(LO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锻炼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BBS评分、LOS、TUGT、PDQ-39评分、锻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BBS、LOS、锻炼时间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后两组患者TUGT、PDQ-39低于训练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主动性。
程元元于洋梁思泉王玥朱志中吴璠巫嘉陵
关键词:帕金森病虚拟现实康复治疗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共6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别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进食策略训练,对照组)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 d,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 34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型)1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型)8例、后循环梗死型(POCI型)10例、腔隙性梗死型(LACI型)4例;34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OCSP分型TACI型10例、PACI型7例、POCI型11例、LACI型6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增加(P=0.003,0.000)、SSA评分减少(P=0.003,0.000);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VFSS评分增加(P=0.004)、SSA评分减少(P=0.020)。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朱志中崔立玲尹苗苗于洋王宏图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
中文版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研究中文版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IBRI)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文版QOLIBRI进行评价,共49例患者资料数据搜集完整,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分析量表内各条目间相关性、量表重测信度及内部同质性,考察其信度;通过检验变量问偏相关性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及因子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结构效度分析,与情绪量表(HADS)、健康状况简表(sF-36)、扩展的Glasgow预后量表(GOSE)相关性分析,评价其校标关联效度。结果信度分析:量表内部多数条目之间显著相关。
于洋张琳瑛梁恩和
关键词:颅脑损伤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信度
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电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止血、营养脑神经、抗炎、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头部电刺激和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疗法(MNS)。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采用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技术评定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情况,治疗期间连续7d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GCS评分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GCS评分改善程度[(10.53±3.8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8.73±2.27)分](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值均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治疗第5、6、7天,治疗组ICP水平[(2.72±O.10)分、(2.48±0.19)分、(2.09±0.2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3±0.14)分、(2.89±0.12)分、(2.53±O.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的意识状态水平,对其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于洋张琳瑛朱志中梁恩和闫华
关键词:电刺激重型颅脑损伤昏迷小脑顶核电刺激正中神经电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中轴症状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原发性帕金森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肌强直等运动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疾病的进展常常出现姿势异常、平衡障碍及步态障碍等中轴症状。近年来PD治疗理念不断发展,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运动症状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DBS对PD患者中轴症状的治疗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由于PD中轴症状的复杂机制,DBS对其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将总结近年来有关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患者中轴症状作用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对帕金森病中轴症状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李海涛于洋王玥程元元杨贺超梁思泉
关键词:原发性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程控
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平衡和步行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和...
朱志中尹苗苗崔立玲周晓娜于洋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最大步行速度(MWS)及“起立一行走”计时测定(TUGT)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MwS、TU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MWS、TUGT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6周后比较,观察组患者BBS[(46.67±5.35)分]、TUGT[(16.86±5.33)s]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提高脑梗死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朱志中尹苗苗崔立玲周晓娜于洋闫华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疗法核心稳定性训练
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小脑共济失调一例
2016年
患者女性,29岁。主因言语不清、双侧肢体活动失衡3月余,于2014年10月10日入天津市环湖医院就诊。患者入院前4个月顺产一女婴,产褥期第10天出现发热,体温37.3~38.6℃,伴乏力,经当地医院退热处理后体温降至37.3~37.6℃,乏力症状稍有缓解;产褥期第14天体温突然升至41℃,伴寒战和意识不清,遂入外院急救中心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
刘晶程程姚宏石峰于洋
关键词:小脑共济失调康复病例报告
康复综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电特征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康复综合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电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AD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2组患者进行相同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康复综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及脑电特征分析,比较2组测评结果及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MSE、BI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脑电信号高频带相对功率比值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增加[β1:(1.254±0.331)vs(0.883±0.204)、(0.853±0.287);β2:(1.033±0.256)vs(0.679±0.413)、(0.628±0.117),P<0.05]。脑电高频带β1、β2相对功率比值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67,r=0.57,P<0.01),与BI评分相关性较低(r=0.34,r=0.30,P<0.05)。治疗组治疗后δ、θ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α、β频带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频带比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康复综合治疗对于改善AD患者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通过脑电特征分析可客观评价康复治疗效果。
于洋张惠红姚宏闫华周玉颖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脑电描记术康复日常生活活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