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荣敏

作品数:173 被引量:1,294H指数:2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3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8篇医药卫生
  • 20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4篇活性
  • 18篇生物转化
  • 18篇细胞
  • 17篇虫草
  • 16篇蛹虫草
  • 15篇转基因
  • 15篇基因
  • 14篇多糖
  • 14篇洋参
  • 14篇西洋参
  • 14篇类化
  • 14篇类化合物
  • 14篇化合物
  • 13篇银杏
  • 13篇植物
  • 12篇愈伤
  • 12篇愈伤组织
  • 12篇生物合成
  • 12篇细胞培养
  • 10篇学成

机构

  • 123篇暨南大学
  • 50篇沈阳药科大学
  • 24篇浙江大学
  • 10篇广东药学院
  • 7篇沈阳药学院
  • 5篇中国药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江苏大学
  • 4篇北京生物医药...
  • 3篇广东食品药品...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173篇于荣敏
  • 32篇朱建华
  • 22篇赵昱
  • 20篇宋丽艳
  • 20篇姚新生
  • 20篇严春艳
  • 15篇张辉
  • 13篇李铣
  • 10篇宾文
  • 9篇汪宇
  • 8篇张辉
  • 8篇朱廷儒
  • 6篇叶斌
  • 5篇王欢
  • 5篇马文霞
  • 5篇徐秀泉
  • 5篇陈敏青
  • 4篇宋丽艳
  • 4篇宋永波
  • 4篇董权锋

传媒

  • 29篇中药材
  • 15篇中草药
  • 15篇食品与药品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0篇中国生化药物...
  • 6篇生物工程学报
  • 4篇药物生物技术
  • 4篇暨南大学学报...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药物化学...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Acta B...
  • 2篇生命的化学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国药师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2000中国...
  • 2篇中国药学会全...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7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6篇2008
  • 8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16篇2004
1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平台生产单克隆抗体的优化策略
2024年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主要为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作为重组蛋白生物药物,IgG具有广泛的临床适应性。植物平台为治疗性重组蛋白的生产提供了快速、灵活和易于扩展的替代平台,在个性化治疗蛋白的生产和流行性疾病药物开发时期受到广泛关注。由于单克隆抗体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翻译后修饰途径的影响,植物平台生产的重组单克隆抗体可能存在微观异质性,从而影响抗体的稳定性、生物活性或引起不必要的免疫原性。本文就以下两方面展开综述:植物平台中特异性β-1,2-木糖和核心α-1,3-岩藻糖的消除、β-1,4-半乳糖基化途径的引入和其他糖基化修饰方式的修改等优化策略进展;植物源重组抗体表达体系、培养体系和下游加工方式的优化策略进展,以提高植物源单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生产条件。
陈子晴刘德于荣敏朱建华
关键词: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主要通过阻滞肿瘤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其对有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兴趣。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致力于新型青蒿素衍生物的合成与开发,以期发现具有更好疗效的化合物。此外,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逆转肿瘤耐药性的研究也成为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本文对最近5年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研究进行了述评和展望。
李晶晶陈飞飞宋丽艳朱建华于荣敏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素衍生物抗肿瘤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虫草类制剂中核苷类化合物的含量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建立以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虫草类制剂中核苷类化合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以0.4%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F254薄层板,以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水-氨水(8∶2∶6∶0.5∶0.12)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射法锯齿扫描,测定波长为254nm,参比波长为300nm。结果:腺苷、尿嘧啶、尿苷的点样量分别在11.16~58.03μg(r=0.998 5)、1.04~6.24μg(r=0.991 5)、0.8~4.8μg(r=0.991 2)范围内与各自斑点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三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559%、96.366%、95.270%,RSD分别为0.74%(n=6)、0.73%(n=6)、0.9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虫草类制剂的质量控制。
马艳汪宇杨光照于荣敏
关键词:金水宝胶囊至灵胶囊宁心宝胶囊双波长薄层扫描法
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转基因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冠瘿组织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西洋参冠瘿组织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分离所得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20(R)-拟人参皂苷-RT5(Ⅰ)、人参皂苷Rh2(Ⅱ)、胡萝卜苷(Ⅲ)、棕榈酸甲酯(Ⅳ)、亚麻油酸甲酯(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Ⅵ)、9,12-十八碳二烯酸(Ⅶ)、棕榈酸(Ⅷ)和β-谷甾醇(Ⅸ)。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中分离得到。
朱建华李卫民于荣敏
关键词:西洋参人参皂苷RH2
罂粟科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7
2004年
对近十几年来罂粟科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及最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出罂粟科植物主要含有生物碱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 ,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神经系统作用、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 。
于荣敏王春盛宋丽艳
关键词:罂粟科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基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分离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西洋参冠瘿组织是本研究组利用植物转基因技术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中Ti质粒上的一段DNA(Transferred DNA,T-DNA)插入西洋参植物细胞核基因组而得到的转基因植物组织.本试验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从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基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将其鉴定为:20-(R)拟人参皂苷PF1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b3和胡萝卜苷.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基中分离得到.
张爱丰朱建华于荣敏
关键词:转基因西洋参培养基人参皂苷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化学成分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等方法分离何首乌毛状根中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何首乌毛状根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2,3,5,4'-四羟基反式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1)、没食子酸(2)、没食子酸甲酯(3)、3,5-二羟基苯甲酸(4)、丁香酸(5)、对羟基苯甲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豆甾醇(9)、烟酸(10)、碳直链十七酸(11)、碳直链三十一酸(12)。结论上述12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严春艳马娜王金林于荣敏
关键词:何首乌毛状根化学成分
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生物转化瑞香素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利用转基因何首乌毛状根对瑞香素(I)进行生物转化研究,对其生物转化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并建立其产物的时效曲线图。方法:将瑞香素投入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共培养36 h后,利用TLC和HPLC进行产物检测,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磁共振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利用HPLC考察共培养时间对转化产物(Ⅱ)、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及分析转化产物降解的原因。结果:瑞香素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中发生了生物转化反应。分离鉴定出一个产物: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Ⅱ)。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转化生成Ⅱ的最佳共培养时间为36 h,总摩尔转化率为32.11%。蔗糖-水培养基(仅含有蔗糖和水)可以使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转化产率大幅增加,总摩尔转化率达72.44%。初步推断产物(Ⅱ)的降解与MS培养基中金属离子有关。结论:使用何首乌毛状根悬浮培养体系可大量生物合成天然药材中含量极低的活性化合物——瑞香素-8-O-β-D-葡萄糖苷。
邓文娟周良彬于荣敏
关键词:生物转化瑞香素
去氧青蒿素B合酶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去氧青蒿素B合酶及其应用。本发明在青蒿素(Artemisinin,ART)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提供了一种新的功能酶:去氧青蒿素B合酶(Deoxyarteannuin B synthase,DBS),其可以催...
朱建华郭子正于荣敏
野罂粟细胞培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野罂粟生物碱的研究
野罂粟系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内含生物碱等多种化学成分。药理实验显示:野罂粟碱的镇痛作用虽仅为吗啡的1/10-1/5,但却无致躯体依赖性作用,显示出非常好的无成瘾性镇痛药及潜在的戒毒新药开发价值。但由于该植物资源匮乏、生物...
于荣敏程红霞张辉姚新生
文献传递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