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能高

作品数:42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骨折
  • 14篇腰椎
  • 8篇手术
  • 7篇胸腰椎
  • 7篇椎弓
  • 7篇椎弓根
  • 6篇术后
  • 6篇椎骨
  • 6篇外科
  • 5篇椎弓根钉
  • 5篇外科治疗
  • 5篇疗效
  • 5篇内固定
  • 4篇胸腰椎骨折
  • 4篇腰椎骨折
  • 4篇引流
  • 4篇远端
  • 4篇植骨
  • 4篇肉瘤
  • 4篇突出症

机构

  • 40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2篇付能高
  • 19篇张映波
  • 18篇蒋成
  • 17篇蔚芃
  • 11篇张志明
  • 10篇何江涛
  • 8篇夏羿凡
  • 8篇吴青
  • 4篇陈小芬
  • 4篇杨鑫
  • 4篇谢海洋
  • 4篇张伟
  • 3篇张静
  • 3篇陈骞
  • 2篇王字兴
  • 2篇夏先学
  • 2篇李奎
  • 2篇柯珍勇
  • 2篇何姝
  • 2篇陈果

传媒

  • 7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四川医学
  • 4篇川北医学院学...
  • 4篇第八届全国创...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四川省医学会...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第六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iltse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后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被引量:22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后路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6—01诊治的109例胸腰椎骨折。分别采用Wiltse肌间隙入路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其中Wiltse入路组47例,后正中入路组62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12h、3d、7d的血清肌酸激酶,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的JOA评分。结果109例均获得随访6~14个月,平均9.6个月。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hse入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2h、术后3d血清肌酸激酶低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路组术后1周、6个月的VAS评分低于后正中入路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高于后正中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腰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肌间隙入路出血量较少,对椎旁肌及小关节囊的损伤小,术后慢性腰痛发生率低,符合脊柱微创手术理念。
张映波张超谢海洋李奎付能高何江涛蔚芃蒋成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后正中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
急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瘫痪患者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和骨密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检测急性脊髓完全横断性损伤瘫痪患者不同时间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BMD),评估继发骨质疏松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急性脊髓损伤瘫痪后继发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3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为高处坠落伤,根据有无脊髓损伤及瘫痪症状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A)测定急性脊髓损伤瘫痪患者血清或尿液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应用双能X射线BMD仪检测腰椎和股骨颈BMD。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和对照组比较,骨形成标志物检测值即轻度升高,腰椎和股骨颈BMD检测轻度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骨吸收标志物检测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术前、术后1个月及对照组比较,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检测值除Ⅰ型原胶原羧基端延长肽(PICP)外均有明显升高,腰椎和股骨颈BMD检测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瘫痪患者术后及随访期内无神经功能恢复,两组患者切口无感染,随访期内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结论对急性脊髓损伤瘫痪患者,除PICP敏感性较差外,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结合BMD检查,可早期发现并预防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
付能高张志明杨鑫
关键词:急性病生物学标记骨密度
158、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及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治疗
付能高蔚芃吴青夏羿凡张映波
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聚醚醚酮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进行随访。比较分析腰椎后路椎间打压植骨融合与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系统在腰椎不稳治疗上的疗效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腰椎不稳症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36例,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8~79岁,平均54.2岁。随机分A、B两组,两组术前、术后随访按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对术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椎体活动度、椎体矢状面移位进行比较。结果:①两组在术前、术后临床缓解率、椎体活动度、椎体矢状面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在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术前、术后及两组之间在椎间隙高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EK组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79±1.48)mm到术后随访(11.18±0.78)mm,植骨组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84±1.54)mm到术后随访(9.90±0.88)mm,植骨组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较多。结论:两种方式均能有效的治疗腰椎不稳,在临床症状缓解率、椎体矢状面移位、椎体活动度、椎体融合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EK同自体骨作为腰椎不稳椎间融合植骨材料,PEEK术后很好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但费用贵。自体骨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多,但无免疫排斥,费用便宜。无论我们选择采用自体骨或者PEEK,都尽可能提高植骨量,都要选择合适内固定。
张映波付能高张伟蒋成蔚秡
关键词:腰椎不稳打压植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系统
姜黄素联合顺铂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_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姜黄素及其联合顺铂对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分别单独(姜黄素组或顺铂组)及联合(姜黄素与顺铂联用组)加入不同浓度姜黄素(5、10、20、40μmol/L)、顺铂(2.5 mg/L)作用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SKOV3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组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两药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姜黄素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姜黄素与顺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SKOV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是一种理想的化疗增敏剂。
陈小芬付能高
关键词:姜黄素顺铂卵巢肿瘤
胸椎结核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胸椎结核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的研究.方法:我院于2008年1月2015年1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椎结核患者128例,合并有脊髓功能障碍9例,Franke1分级C级2例D级7例.病变1个椎体22例,连...
张映波谢海洋陈果付能高蔚芃蒋成
关键词:胸椎结核外科治疗术式选择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被引量:3
2014年
通过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LBL)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对比研究, 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增强课程知识点创新性,促进多学科协作性,对临床病例认识全面性及深入性等优点,PBL教学法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具有可行性,值得医学教学推广及探讨。
段晓艳张映波张伟付能高夏先学何江涛蒋成蔚芃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骨科临床教学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付能高蒋成蔚芃张映波
单侧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探讨单侧内固定的价值。方法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64例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单侧固定组30例,双侧固定组34例。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固定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费用方面均优于双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或双侧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临床效果相似;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费用低等优点。
何江涛何姝付能高杨鑫
关键词: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椎弓根钉腰椎椎间融合术
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胸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伤口深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深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全部实施VSD治疗,同时应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并保留内置物。结果:14例患者经VSD治疗7~40 d,无不良反应,内固定得以保留,伤口均愈合。随访8~32个月,无感染复发。结论:在脊柱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部感染的治疗中,VSD技术可有效控制感染,促进伤口早期愈合。
何江涛田维科付能高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脊柱内固定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