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军

作品数:287 被引量:2,185H指数:26
供职机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1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2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2篇玉米
  • 52篇土壤
  • 42篇黑土
  • 38篇高产
  • 36篇春玉
  • 36篇春玉米
  • 29篇施肥
  • 20篇养分
  • 20篇培肥
  • 19篇栽培
  • 18篇秸秆
  • 17篇育种
  • 17篇还田
  • 16篇单倍体
  • 16篇倍体
  • 15篇杂交
  • 13篇根系
  • 13篇肥料
  • 12篇增产
  • 12篇施用

机构

  • 275篇吉林省农业科...
  • 3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6篇吉林吉农草业...
  • 5篇国家农业信息...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5篇河南牧业经济...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4篇白城高等师范...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吉林省科学技...
  • 3篇先正达生物科...
  • 2篇吉林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延边大学
  • 2篇长春市农业科...
  • 2篇吉林省土壤肥...

作者

  • 283篇任军
  • 98篇刘剑钊
  • 93篇蔡红光
  • 72篇袁静超
  • 64篇梁尧
  • 57篇闫孝贡
  • 46篇张洪喜
  • 43篇边秀芝
  • 42篇李淑华
  • 41篇郭金瑞
  • 38篇王立春
  • 35篇代玉仙
  • 34篇徐国良
  • 32篇才卓
  • 32篇刘慧涛
  • 28篇刘小丹
  • 26篇朱平
  • 25篇于明彦
  • 22篇张秀芝
  • 18篇荆绍凌

传媒

  • 61篇玉米科学
  • 29篇吉林农业科学
  • 12篇植物营养与肥...
  • 12篇农业与技术
  • 9篇东北农业科学
  • 7篇土壤通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现代农业科技
  • 5篇中国种业
  • 5篇吉林农业大学...
  • 5篇农业资源与环...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大豆科学
  • 4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土壤肥料
  • 3篇作物杂志
  • 3篇土壤与作物
  • 3篇第十届全国玉...

年份

  • 7篇2023
  • 14篇2022
  • 19篇2021
  • 15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10篇2016
  • 7篇2015
  • 25篇2014
  • 13篇2013
  • 13篇2012
  • 4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20篇2008
  • 11篇2007
  • 11篇2006
  • 9篇2005
  • 18篇2004
2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半湿润区亩产800公斤高产田稳产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
任军边秀芝郭金瑞闫孝贡闫晓艳辛敏刚李景和崔振礼潘树梅戴洪波唐季秋刘剑钊张林张国海杨伟泽
该课题属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的子课题,本子课题在课题组的领导下,在子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的攻关研究与集成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培训有效果,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
关键词:
关键词:高产土壤肥力高产田
农安县玉米综合高产技术集成与示范
任军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闫晓艳张林岳玉兰刘剑钊任禾辛敏纲李景和崔莉盖嘉慧杨伟泽王洪波
在子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属于“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吉林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中的子课题,该课题的攻关研究与集成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技术培训有效果,超额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1.农安县...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被引量:78
2004年
研究长期施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和化肥 (NPK)的黑土微生物量N在作物生长季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黑土微生物量N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N季节波动小 .微生物量N为M42 5 5 2~ 2 39 12mg·kg-1,M2 10 4 0~ 94 31mg·kg-1,NPK 6 2 7~ 87 0 4mg·kg-1,CK 9 15~ 6 9 81mg·kg-1,同一处理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 7~ 14倍 .M2 、NPK处理微生物量N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M4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拔节期 ,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播种期 ;不同处理微生物量N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N的动态变化与极少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动态变化显著相关 ;微生物量N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植物氮、磷、钾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土壤含水量、籽粒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李东坡陈利军武志杰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关键词:黑土长期施肥微生物量氮
晚熟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与扩增
2008年
当前玉米晚熟种质资源主要以78599系统、旅大红骨旅系和Reid旅系为主,继续延长78599系统、旅大红骨旅系和Reid旅系传统的生命力,因此进一步发掘它们的育种价值,丰富晚熟玉米种质基础;并对其改良和扩增进行系统的阐述。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刘文国
关键词:晚熟玉米种质资源扩增
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吉单’玉米品种产量及群体质量的相应特征
2021年
以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吉单631’和‘吉单558’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吉林省的产量表现,分析吉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吉单品种的适宜氮肥用量和群体质量的相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吉单558’和‘吉单631’均在氮肥用量为200 kg/hm^(2)时干物质累积量达到最值。‘吉单558’和‘吉单631’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均表现一致。在乳熟期‘吉单558’和‘吉单631’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值、干物质累积量均与产量显著相关。根据方程模拟,‘吉单558’施氮量为225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7.4和49.2 kg/kg,‘吉单631’施氮量为237 kg/hm^(2),产量最佳,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为9.1和54.7 kg/kg。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为6.2、7.3和8.3 kg/kg,偏生产力分别为63.9、55.9和58.1 kg/kg。根据方程模拟,推荐上述品种在吉林省东部氮肥用量为250 kg/hm^(2)左右,中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13 kg/hm^(2)左右,西部推荐氮肥用量为228 kg/hm~2左右,实际生产中可适当减少肥料用量,从而达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马永鑫袁静超张洪喜程兆伟刘剑钊邢伟明梁尧蔡红光张秀文任军
关键词:玉米施氮量
长期培肥黑土微生物量磷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47
2004年
长期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 (M2 、M4)、化肥 (NPK)方式培肥黑土 ,研究微生物量P在作物生长季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微生物量P显著高于施用化肥 (NPK)和不施肥 (CK) ,微生物量P分别为M48 75~ 4 7 6 8mg·kg-1,M2 3 0 2~ 37 16mg·kg-1,NPK 1 5 9~ 10 6 2mg·kg-1,CK 0 76~ 6 74mg·kg-1之间 ,波动性较大 .M4、M2 处理微生物量P最大值出现在抽雄吐丝期 ,NPK、CK处理最大值出现在大喇叭口期 ;施肥数量和种类不同所引起的黑土微生物量P的差异并未因季节变化及玉米生育时期影响而明显改变 .微生物量P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黑土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微生物量P与黑土生物、理化特性 (除全钾外 ) ,植物氮、磷、钾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与黑土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
李东坡武志杰陈利军朱平任军梁成华彭畅高红军
关键词:黑土有机肥生长季
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的建立及其应用 Ⅰ.专家系统设计被引量:33
2002年
针对我国国情和平衡施肥技术应用现状 ,在阐明生态平衡施肥与平衡施肥主要异同点的基础上 ,以生态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体系为依据 ,建立了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 ,并应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成软件和光盘。本系统在结构上全国通用 ,将全国划分为 12个一级施肥类型区 ,3 8个二级施肥类型区 ,每个施肥类型区参数系统不同。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学习功能、施肥量预测功能、输入输出功能、统计功能。
侯彦林任军郭喆
关键词:生态平衡施肥专家系统系统设计
吉林省中部不同栽培模式大豆生育特征与营养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对吉林省中部两种栽培模式下大豆干物质及养分累积特征的分析,拟探明不同栽培模式下植株生育特征及氮磷钾累积特性。结果表明,高产栽培模式产量为2 268.0kg·hm-2,比常规栽培模式增产16.3%;干物质积累较常规栽培模式提高26.8%。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高产栽培模式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明显增加,较常规栽培模式分别提高52.6%、60.5%、65.71%。高产栽培模式下吸收高峰明显后移,可见增加后期养分供应对于高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闫孝贡盖嘉慧刘剑钊郭金瑞蔡红光张洪喜闫晓艳任军
关键词:大豆栽培模式需肥规律
吉林中部黑土区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技术研究
通过定位试验研究,探讨了黑土区土壤亚耕层培肥技术,明确了亚耕层土壤肥力对提高玉米产量的促进作用及不同耕作措施对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的作用,论述了吉林中部玉米主产区不同产量农田土壤速效养分状况及调控途径,提出了玉米最大效益施肥...
任军郭金瑞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边秀芝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土壤培肥作物产量
文献传递
夏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被引量:59
2006年
选用30个玉米杂交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经过对产量、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r=0.5366),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长(r=0.4989)、千粒重(r=0.4512)与产量的关系呈正相关。提高行粒数和千粒重,增加穗长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岳尧海周小辉任军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