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日照
-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hPET/CT显像与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56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于2周内分别行FDG和MDP骨显像,其中35例经手术、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他影像检查及随访证实存在骨转移病灶。对2种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骨转移患者18F-FDG hPET/CT显像阳性32例,骨显像阳性31例,灵敏度分别为91.4%和8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非骨转移患者中18F-FDG hPET/CT显像阴性19例,骨显像阴性12例,特异性分别为90.5%和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诊断骨转移瘤的准确性分别为91.1%和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hPET/CT显像与99Tcm-MDP骨显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均有价值,两者灵敏度相当,前者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 黄斌豪伍日照甄作武罗强何彩霞高淑清吴月娥
- PET/CT显像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为了提高临床对卵巢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的检出率,分析PET/CT显像在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与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本院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癌的4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行PET/CT检查和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超声等),并经再次手术后病理学检查、多种影像学检查和临床随访而确诊术后复发或转移,比较PET/CT检查与常规检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术后转移或复发患者血清中的CA125水平检出阳性率。结果 PET/CT显像对卵巢癌术后复发与转移灶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0.13%、79.55%、83.22%,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的68.55%、58.65%、6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转移或复发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升高者37例(78.72%),PET/CT显像阳性率为94.59%(35/37),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的78.38%(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术后考虑复发与转移的患者行PET/CT显像检测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准确性高、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优点,对于同时伴有血清CA125升高的患者,应用PET/CT检测其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 伍日照黄斌豪邹伟强段晓蓓秦贵磷周锦俊吴月娥
- 关键词:PET/CT显像卵巢癌常规影像学检查
- 罕见的肝脏组织细胞肉瘤伴多发转移^(18)F-FDG PET/CT显像1例
- 2025年
- 患者女,52岁,右上腹不适1个月,伴消瘦,间有咳嗽,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近期体质量下降近5 kg。上腹部CT平扫和增强显示:肝脏多发稍低密度结节和肿块,增强动脉期不均匀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周围成分持续强化、中间成分呈低密度,建议进一步行MRI检查。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显示(图1):肝脏多发结节和肿块,考虑肿瘤性病变,未能完全排除感染所致,建议行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
- 段晓蓓黄斌豪孙丽霞伍日照邹伟强陈相猛秦贵磷吴婉婉麦锦慈
- 关键词:PET/CT显像组织细胞肉瘤MRI平扫门脉期
- 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随机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接诊的经骨髓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中选取14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行X线和18F-FDG PET/CT检查,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价值和意义。结果:统计数据显示,18F-FDG PET/CT共扫描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29例,总检出率为89.58%(129/144),共发现病变324处,检出率为90.00%,而X线共扫描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2例,总检出率为50.00%(72/144),共发现病变228处,检出率为63.33%,18F-FDG PET/C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病变检出率均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准确率分别83.33(120/144)和41.67(60/144),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18F-FDG PET/CT检查,能够提高患者及病变的检出率,增加检测的准确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伍日照黄斌豪周锦俊梁杏菊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18F-FDGX线
- 胱抑素C和肌酐在肾脏疾病肾功能评估的对比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小球滤过率(GFR)多种检测和判断方法评估GFR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采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RDI)测定235例不同疾病住院患者的总肾GFR(gGFR),比较血清肌酐(Scr)及基于Scr的GFR评估方程(CG公式、简化MDRD公式、CKD-EPI公式)、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及基于Cys C的GFR评估方程(Hoek公式、0rehm公式、Le Bricon公式)与gGFR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评价多种GFR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尿酸、尿素氮、Scr、Cys C、CG公式、简化MDRD公式、CKD-EPI公式、Hoek公式、0rebm公式及Le Bricon公式均与gGFR相关(P均〈0.01),尤以Cys C及Cys C为基础估算的GFR评估方程相关性最好。结论 Cys C及基于Cys C的GFR评估方程在评价GFR准确性和偏差方面优于其他方法,CKD-EPI公式优于简化MDRD公式。
- 甄作武刘荣炽梁雪平邹伟强伍日照廖仕伟黄斌豪
- 关键词:胱抑素C肌酐放射性核素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
- 18F-FDG PET/CT显像评估鼻咽癌治疗后疗效的价值
- 2020年
- 目的分析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鼻咽癌治疗后疗效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85例,在其接受治疗后应用18F-FDG PET/CT显像测评治疗效果。依据对残余病灶的测定方法分为PET/CT组与CT组,采用PET/CT方法进行检测的患者为PET/CT组,采用CT方法进行检测的患者为CT组。对比分析两组真阳性、真阴性、假阳性、假阴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检出率。比较肿瘤周围纤维组织与复发肿瘤组织的SUV平均值。记录PET/CT检测鼻咽癌原位复发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85例患者在治疗后接受检查,其中有残余病变的患者49例,PET/CT阴性者23例,真阴性者19例,假阴性者4例;PET/CT阳性者26例,真阳性者19例,假阳性者7例,PET/CT组对患者治疗后的残余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围纤维组织的SUV平均值显著低于复发肿瘤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检测鼻咽癌原位复发的特异性为86.67%,敏感性为87.5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鼻咽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检测鼻咽癌残余病灶与肿瘤复发的重要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伍日照黄斌豪周锦俊梁杏菊
- 关键词:鼻咽癌18F-FDGPET/CT显像疗效
- ^(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评估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SPECT/PE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7例患者共102次18F-FDGSPECT/PET显像结果。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1例治疗前行SPECT/PET显像,8例为治疗中、后行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例,16例治疗前SPECT/PCT显像,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PET检查,33例治疗后显像。结果 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治疗前阳性显像1例,化疗中和(或)放疗后SPECT/PET显像共8例,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未见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25例治疗前患者中的SPECT/PET显像24例为阳性(96.0%)。42例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治疗前后均行检查患者),其中16例SPECT/PET显像为完全缓解(38.09%),10例部分缓解(23.81%),9例病灶有进展(21.43%),7例缓解后又复发(16.67%)。结论 18F-FDGSPECT/PE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伍日照张祥松黄斌豪甄作武邹伟强罗强
- 关键词:18F-FDG淋巴瘤正电子显像
- ^(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5例淋巴瘤的检查结果,其中11例霍奇金淋巴瘤(HL),7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结果在淋巴瘤治疗前诊断中,对于淋巴结内病灶与结外病灶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检出率分别为96.4%(81/84)、85.7%(24/28),均高于CT、MRI检查检出率(P<0.01)。在评估淋巴瘤治疗前分期上,31例阳性显像患者中,12例临床分期经检查后得以改变,达38.7%,10例(32.3%)临床分期上升,2例(6.5%)临床分期下调,导致8例(25.8%)患者治疗计划发生改变。在判断淋巴瘤治疗后残留复发灶中,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对发现残余或复发病灶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及正确度分别为77.6%(38/49)、73.5%(25/34)和75.9%(63/83),均高于CT、MRI检查(P<0.01)。结论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估方面,18F-FDG双探头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伍日照黄斌豪甄作武邹伟强罗强
- 关键词:18F-FDG淋巴瘤正电子显像
- 209例病人行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配合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PET/CT显像检查的护理和注意事项,规范检查的护理配合,提高检查质量。[方法]对209例行PET/CT检查的病人于检查前中后以及药物注射时给予精心的护理措施。[结果]209例病人进行PET/CT检查过程中有198例能够明确诊断和肿瘤分期,护理中因病人不合作的有3例,因喝甘露醇水不敏感没有得到清理肠道的有8例,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结论]熟练掌握PET/CT检查注意事项、提高护理质量,可保证检查图像的质量,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上提供有力依据。
- 吴月娥黄斌豪伍日照段晓蓓李文晶林建芳
- 关键词:肿瘤正电子显像护理配合
- Graves甲亢患者亲属中患甲亢病的情况分析
- 目的分析Graves甲亢患者直系和旁系血亲中患甲亢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11年5月行~(131)I治疗的Graves甲亢患者7896例,根据亲属患病情况,分为2组:Ⅰ组为直系血亲组(包括父母、祖父母...
- 黄斌豪甄作武伍日照
- 关键词:甲亢患者GRAVES甲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