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之彦

作品数:127 被引量:733H指数:1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乳腺
  • 32篇成像
  • 26篇磁共振
  • 22篇肿瘤
  • 20篇磁共振成像
  • 16篇影像
  • 16篇CT
  • 14篇X线
  • 11篇肿块
  • 10篇乳腺X线摄影
  • 10篇乳腺癌
  • 10篇腺癌
  • 9篇淋巴
  • 8篇影像学
  • 8篇乳腺摄影
  • 8篇体层摄影
  • 8篇肝脏
  • 7篇乳腺肿
  • 6篇术后
  • 6篇螺旋CT

机构

  • 10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7篇华西医科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同济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汕头大学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郑州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安局
  • 1篇上海国际旅行...
  • 1篇通用电气公司

作者

  • 124篇何之彦
  • 26篇缪竞陶
  • 18篇张贵祥
  • 15篇陈海曦
  • 11篇姚戈虹
  • 10篇胡运胜
  • 10篇闵鹏秋
  • 9篇杨秀军
  • 8篇刘爱群
  • 8篇杨志刚
  • 7篇张皓
  • 7篇陶勇浩
  • 7篇周翔平
  • 6篇陈勤
  • 6篇李征宇
  • 6篇李康安
  • 6篇陆媛媛
  • 5篇许静波
  • 5篇顾爱华
  • 5篇李志宇

传媒

  • 15篇中华放射学杂...
  • 11篇中国医学计算...
  • 9篇放射学实践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2006年华...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4篇肿瘤影像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上海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四川医学
  • 2篇第二届全国乳...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0篇2007
  • 12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7篇2002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评价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诊断试验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在肝肾间巨大肿块CT定位诊断中 ,用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象区分肝脏与非肝脏来源占位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和临床证实的位于肝肾间区域 ,直径≥ 4cm肿块共 97例 ,均行CT增强扫描。其中肝脏来源 (试验组 ) 4 3例 ,非肝脏来源 (对照组 ) 54例。重点观察下腔静脉肝段推移的CT征象并用诊断试验评价该征象。结果 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在试验组中的出现率为 86 .0 % (37/43) ;在对照组的出现率为 7.4% (4/54)。在推移方向的分布上 ,试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 (χ2 =0 .0 3 ,P >0 .0 5)。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诊断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敏感性 86 .0 % ,特异性 92 .6 % ,准确性 89.7%。结论 下腔静脉肝段推移征是诊断肝肾间巨大肿块来源于肝脏的有价值的CT征象。
伍兵闵鹏秋宋彬刘荣波何之彦杨开清
关键词:肝肿瘤下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常肝脏MR肝灌注成像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讨正常肝脏MR灌注特征、量化指标和参考标准。方法连续选取100例临床拟行上腹部MR检查、无肝脏病变的受检者行上腹部常规MR成像及MR肝灌注成像。选择包含门静脉主干、腹主动脉、肝实质的单层斜冠状层面、采用2D FSP...
张皓顾爱华缪竞陶胡运胜张贵祥何之彦
文献传递
肝内胆管脓肿的CT特征探讨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脓肿 (intrahepaticbileductabscess,IBDA)的CT表现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89年 10月至 1999年 2月经手术及临床抗炎治疗后复查证实的IBDA连续性病例 31例的CT资料。病因包括多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胆道逆行感染。所有病例分别从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及反映两者间相关性的征象进行观察。结果  31例中均可见肝脓肿CT表现特征 (31/ 31,10 0 % )。胆源性CT表现包括各种梗阻病因的特征性CT表现和其他胆道异常表现 ,包括胆管扩张 (2 9/ 31,93 5 % )、扩张的胆管与脓肿相通 (5 / 31,16 1% )或相紧邻 (8/ 31,2 5 8% )及胆道积气 (10 / 31,32 2 % )等。前两者间相关的CT表现 ,包括肝脓肿与梗阻点及其近侧扩张胆管相一致 (15 / 31,48 4% ) ,肝脓肿发生于无 (7/ 31,2 2 6 % )或有 (4/ 31,12 9% )肝内胆管积气的肝叶、肝段等。结论 IBDA的CT表现包括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 ,并能反映两者间相关的具有一定特征的CT征象。
闵鹏秋李鹏何之彦陈卫霞刘燕
关键词:CT病理外科手术
CT和MR仿真结肠镜技术对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对比仿真CT结肠镜 (CTVC)和磁共振结肠镜 (MRVC)成像技术及其探查结肠隆起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取长约 2 5cm猪结肠 2段制作出直径为 3~ 12mm的隆起性“病变”模型共2 0个 ,结肠适度充气后以 3mm准直层厚、1 5mm重建间隔、1 0螺距行CT扫描 ;完全水充盈后以相同矩阵、1 5mm层厚行重T2 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无间隔扫描。在工作站用导航软件作CTVC和MRVC等后处理。其中 1段结肠同时作了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 CTVC和MRVC均类似内窥镜样显示了结肠形态和病变 ,对 3mm及其以上隆起性病变检出率达 10 0 % ,准确性CTVC为 10 0 %、MRVC为71 4% ;结合导航多方位影像 ,准确显示了病灶部位和大小 ,并可靠区分了伪影 ,使MRVC准确性提高至 10 0 %。CTVC显示结肠黏膜和病灶表面细节较MRVC好 (χ2 =4 16 7,P <0 0 5 ) ,但比结肠镜差 (χ2 =5 143,P <0 0 5 )。结论 仿真结肠镜无创性检出了 3mm以上结肠隆起性病变 ,其CT技术优于MR技术 ;结合源影像或其他后处理影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
杨秀军何之彦陶勇浩缪竞陶陈元炯胡远胜王麟川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及解剖学基础
目的结合肾周间隙的解剖学基础,对58例肾周间隙积液病人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肾周间隙积液的CT表现及分布,为临床较为准确地判断肾周间隙病变的扩展范围,对肾周间隙积液的外科学或介入放射学处理提供依据。
金保良何之彦
文献传递
急性胆石性肠梗阻的CT诊断
目的急性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类较为少见的机械性肠梗阻,但在中老年患者中此类肠梗阻发病率相对较高,且常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由于诊断常未能将肠梗阻和胆结石结合考虑,导致延误诊治,故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较高。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腹部...
楼薇何之彦
文献传递
肺癌侵犯左心房的MRI表现及病理解剖基础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探讨肺癌侵犯左心房(ILA)的MRI特点及其病理解剖基础,为肺癌ILA的MRI诊断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3例肺癌ILA的MRI表现及相关的手术病理资料,盲法判断MRI征象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肺癌ILA的MRI表现有:(1)左房壁信号异常,腔内结节或肿块(房壁异常)。(2)肿块包埋肺静脉干,其管院狭窄或闭塞(肺静脉干异常)。(3)肿块与左房间的高信号脂肪线消失(房周脂肪异常)。结论:房壁异常、肺静脉干异常及房周脂肪异常都是MRI诊断肺癌ILA有价值的征象。
明兵缪竞陶敬宗林何之彦
关键词:肺肿瘤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像学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近年来国内、外的有关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文献,分析其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及影像学诊断择优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结果: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主要可分为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静脉四大类并发症。对其进行诊断时多普勒超声作为常规普查的首选手段,CT和MRI作为补充方法可提高确诊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论:不同影像学技术综合运用可以及时、准确诊断肝移植后血管并发症,遵循科学的影像学诊断流程可更好的防治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减轻患者负担,提高诊断水平。
许静波何之彦
关键词:肝移植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83
2002年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7例共 7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其中血管瘤 6例 6个椎体、骨质疏松 9例 16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 42例 5 7个椎体。经CT扫描定位 ,将不透X线骨水泥 (主要成分为粉剂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和液态甲基丙烯酸树脂单体 )按粉剂与液体为 4∶1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 ,用 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后 ,骨水泥在CT表现为点状分布 3个 ,斑片状分布 6个 ,团状分布 42个 ,弥散分布2 8个。CT和平片随访观察骨水泥密度、形态与术后所见无变化 ,未见椎体进一步压缩。 15例良性病变全部达到止痛效果 (15 / 15 ) ,恶性肿瘤止痛效果达 90 5 % (38/ 42 )。止痛从注入骨水泥开始到 7d显效 ,持续 6个月。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适用于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转移瘤等溶骨性病变。
张贵祥陆军潘纪青张悦萍周根泉缪竟陶何之彦
关键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脊柱骨折介入性放射学聚甲基丙烯酸类椎体肿瘤骨质疏松
微小乳腺癌49例的X线表现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乳腺普查的开展和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乳腺微小病灶被越来越多的发现,文献报道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中20%~30%为乳腺癌,因此早期发现并明确诊断对于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更有效、准确地通过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小乳腺癌。
王秀荣何之彦
关键词:微小乳腺癌影像诊断技术乳腺微小病灶乳腺X线摄影乳腺普查乳腺病变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