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何右安

何右安

作品数:41 被引量:36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26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平井
  • 11篇水平井
  • 10篇油藏
  • 10篇盆地
  • 10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页岩
  • 9篇页岩油
  • 8篇致密
  • 8篇储层
  • 7篇压裂
  • 7篇油田
  • 7篇采油
  • 6篇注水
  • 4篇地层
  • 4篇地质
  • 3篇地层能量
  • 3篇动压力
  • 3篇压力梯度
  • 3篇致密储层
  • 3篇渗流

机构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14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江汉石油学院
  • 3篇中国石油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长庆...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41篇何右安
  • 16篇雷启鸿
  • 9篇屈雪峰
  • 6篇王博
  • 6篇赵国玺
  • 6篇黄天镜
  • 5篇成良丙
  • 5篇樊建明
  • 5篇高武彬
  • 4篇梅启亮
  • 4篇张超
  • 4篇赵继勇
  • 4篇刘万涛
  • 4篇陈文龙
  • 4篇杨卫国
  • 4篇何小娟
  • 4篇薛婷
  • 3篇熊维亮
  • 3篇王芳
  • 3篇宋鹏

传媒

  • 6篇低渗透油气田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西部探矿工程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北地质
  • 1篇测井技术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精细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页岩油水平井吞吐采油方法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发领域,公开了一种页岩油水平井吞吐注采方法,包括选择试验区的所有水平井作为试验井;确定CO<SUB>2</SUB>注入方式;确定井口最大注入压力;建立试验区的三维地质模型与数值模型,确定恢复压力目标值,计...
屈雪峰梅启亮雷启鸿樊建明熊维亮何右安张超李桢冯顺彦麻书玮常睿张原立薛婷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水平井体积压裂开发效果评价及认识被引量:60
2015年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水平井衰竭式开发产量递减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初期稳产阶段,主要受人工裂缝周围体积压裂未返排液补充能量的影响;二是递减较快阶段,由压裂未返排液能量补充向溶解气驱的转化过程;三是稳定递减阶段,主要受溶解气驱的控制,基本符合双曲递减规律。在这些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开发试验效果评价,确定合理的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关键技术参数:井距500~600 m,人工裂缝段间距90 m;排量10~12 m3/min,单段入地液量和加砂量分别约为1 100和100 m3;生产流压在初期稳产阶段略大于饱和压力,递减较快阶段略低于饱和压力,稳定递减阶段保持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致密油示范区水平井初期单井产量达到周围定向井的8~10倍;年累积产量达到同样面积直井的1.4~1.8倍,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樊建明杨子清李卫兵王冲何右安
关键词:体积压裂压裂鄂尔多斯盆地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模型被引量:26
2006年
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解法十分繁琐,主要原因是控制方程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同时流体流动边界并非恒定不变。为简化计算,利用油藏压力分布近似表达式,研究了低渗透储层不稳定渗流压力分布特征;进而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牛顿迭代方法计算得到动边界在不同时刻的运动规律;最后,作为比较和验证,分别利用近似解法和解析解法研究了定产生产时的储层压力分布特征和井底压力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阻碍了地层能量的传播和流体的运移,消耗了部分地层能量,不利于油井生产。
郝斐程林松李春兰曹功泽何右安
关键词:低渗透启动压力梯度不稳定渗流近似解半解析解
板内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段为例
2025年
板内走滑断裂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沉积盆地,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页岩油储层同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长7段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压裂施工和生产数据对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其对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根据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断距、垂向穿层特征和平面延伸距离,研究区的断裂系统可以划分为大尺度断层和小尺度断层两个级次。大尺度断层在长7段水平向延伸距离一般大于3000 m或者断距大于10 m,使地震同相轴产生明显错断;水平向延伸距离小于3000 m并且断距小于10 m的是小尺度断层,主要通过叠后地震属性识别表征。大尺度断层主要是沿NEE向和近EW向展布的走滑断层,还发育少量NW向的正断层。小尺度断层以NEE向和近EW向为主,主要沿大尺度断层和深层断裂呈条带状展布,平面上有4种组合样式。小尺度断层在垂向上受岩石力学层控制,分为(长7)段内小断层和穿(长7)段小断层。小尺度断层发育区的含水率高、产量低,小尺度断层发育带之间的区域更有利于长7页岩油的富集。穿段小断层延伸长度多大于1000 m,断穿长7段顶面使得长6段见油;同时使长7段含水率升高并与邻井发生层间压窜,导致长7页岩油产能降低。为了减少压窜,应尽量避免在大尺度断层和穿(长7)段小断层两侧50 m的范围内水力压裂。本研究不仅深化了对板内走滑断裂内部结构的认识,还为页岩油储层的高效经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指导。
何右安曹东升郭雯巩磊常睿王琦鲍天禄卢奕蕾
关键词:页岩油
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井壁稳定性问题的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井壁稳定性问题是石油钻井工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井壁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测井评价方法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论述 。
黄超何右安李鹏华张迎进
关键词:井壁稳定性测井资料测井评价岩石力学参数
变尺度分形技术在裂缝预测和储层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39
2008年
利用声波时差(AC)数据与其他测井资料,运用分形几何中的变尺度分析技术,预测了长庆铁边城油田元48井区长4+521-2储层的天然裂缝分布,并探讨了裂缝发育程度与油井初期产能的关系。根据裂缝相对发育区的分布特征及其地层系数,对该区长4+521-2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生产吻合性好。此研究成果对低渗储层裂缝描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丽丽赵中平李亮陈文龙何右安
关键词:声波时差储层分类
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交错布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低渗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水平井准自然能量开发交错布井方法,其步骤包括:1)首先开展综合地质研究,优选水平井井网部署区,开展储层分类评价,确定主力贡献层段;2)水平段长度的优化;3)井距的优化;4)压裂缝段间...
雷启鸿王芳何右安王冲宋鹏杨卫国饶欣久黄天镜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7致密储层古今构造应力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构造应力是油气运移与富集的控制因素之一,古今构造应力状态的研究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流体包裹体测温、古地磁裂缝定向、声发射法和微地震监测、岩石压缩试验和水力压裂法分别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长7致密储层古今构造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7致密储层裂缝发育关键期为燕山运动Ⅳ幕,其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84°,有效应力大小为44 MPa;现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76°,而现今水平最小主应力有效应力大小为15 MPa。
赵继勇周新桂雷启鸿赵国玺何右安时建超张林炎
关键词:马岭油田
玛北油田深井压裂技术研究
2011年
玛北油田乌尔禾组油藏由于埋藏深、地应力高,造成前期压裂施工泵压高,加砂困难,施工成功率较低。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难点,形成了针对性的压裂改造思路。通过优化施工管柱及施工参数,优选压裂液和支撑剂,较好地解决了玛北油田深井压裂的难题,并为该地区建立了配套的压裂改造优化模式。
黄超何右安汪小宇
关键词:深井压裂压裂液支撑剂压裂优化
盘古梁西区延长组长6油藏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2009年
盘古粱西区位于盘古梁老区与吴410井区之间,近年来长6油藏的开发受到普遍关注、,通过本区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物性等资料,分析研究该区长6储层岩石学、孔隙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盘古梁西区长6油藏储层物性较好,非均质性中一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徐静刚李涛何右安崔攀峰魏玉萍
关键词:储层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