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莹莹

作品数:35 被引量:306H指数:9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宫颈
  • 8篇宫颈癌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7篇肺癌
  • 6篇小细胞
  • 6篇淋巴
  • 6篇CT
  • 5篇能谱CT
  • 5篇淋巴结
  • 5篇淋巴结转移
  • 5篇成像
  • 4篇细胞肺癌
  • 4篇小细胞肺癌
  • 4篇灌注
  • 4篇非小细胞
  • 4篇CT灌注
  • 4篇CT诊断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医学影像

机构

  • 26篇新疆医科大学...
  • 6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泗洪县分金亭...

作者

  • 32篇余莹莹
  • 22篇文智
  • 20篇周永
  • 5篇韩文广
  • 5篇甘晓晶
  • 4篇赵艳萍
  • 4篇努尔兰
  • 4篇许晓燕
  • 4篇周诚
  • 3篇阿里甫
  • 3篇甘晓晶
  • 2篇张曦
  • 2篇张忠双
  • 2篇郭云泉
  • 2篇郭大鹏
  • 1篇刘文亚
  • 1篇王永丽
  • 1篇马继文
  • 1篇武秀兰
  • 1篇顾朋

传媒

  • 4篇中国CT和M...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苏科技信息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海南医学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6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不同评价方式的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诊断学”形成性评价不同评价方式的构建体系,制定形成性评价的最优构建方式。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月、2021年3月-7月,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汉)2017-2本科生60名(影像一班)、医学影像学(汉)2018-2本科生68名(影像二班);两个班级均使用第4版《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别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授课,形成性评价指标占40%,期末测试占60%,按照不同构成体系进行形成性评价体系占比评价。分别实行:影像一班考勤10%,课后作业15%,课前测验15%(大题);影像二班考勤10%,课后作业15%,随堂测验15%(网络平台测试),对学生进行测验。结果:影像一班综合性评价及形成性评价成绩明显高于影像二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采用不同的形成性评价构建体系,建立最适合学生的评价方式,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效率。
张曦余莹莹
关键词:教学形成性评价体系
能谱CT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索能谱CT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方法:根据79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收集两组能谱CT形态学征象、定量参数的指标,分析能谱CT形态学征象、定量参数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结果:两组间肿瘤直径、分叶征、肺内转移、纵隔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骨转移、动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s,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70 keV 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判断静脉期的NIC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905(P<0.001),灵敏度为73.20%,特异度为93.80%,阈值为0.33 mg/cm^(3))。基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示肺内转移、远处转移、静脉期NIC、静脉期λHU是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因素,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953,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7.5%)。结论:基于能谱CT形态学征象及定量参数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中有一定的价值。
余莹莹甘晓晶许晓燕周诚周永文智
关键词:X线计算机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CT特点及识别
2025年
目的 探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所致放射性肺炎(RP)CT特点及识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80例Ⅲ期NSCLC临床资料,依据放疗后是否出现RP分成RP组(n=31)与非RP组(n=49)。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分析RP能谱CT影像学表现,比较两组动脉期、静脉期能谱CT参数。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P急性期CT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实变影,内可见肺纹理影,慢性期CT表现为跨肺叶肺段分布的条带及三角形致密阴影,边缘清晰,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同时能出现支气管扩张征象。动脉期RP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及70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CT70 keV)均高于非RP组,静脉期RP组NIC、Effective-Z、λHU及CT70 keV值均低于非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水浓度差异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Ⅲ期NSCLC患者放疗所致R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为临床防治RP提供依据,可推广应用。
罗楠钱柳海丽且姆·艾力阿娜尔古丽·奥斯曼王靖喆余莹莹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CT
一种乳腺X线检查用于甲状腺的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乳腺X线检查用于甲状腺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所述防护板的上端连接有伸缩绳,所述伸缩绳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伸弹...
张曦武秀兰余莹莹顾朋
一种医学影像诊断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学影像诊断辅助装置,包括光片箱、上盖、底座;所述上盖位于光片箱的上部;所述底座位于光片箱的下部;本实用新型的医学影像诊断辅助装置,结构合理,有利于对多个X光片的重叠对比,大大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
甘晓晶余莹莹
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的多层螺旋CT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其各自的征象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9例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和46例鳞癌患者,分析并比较其CT表现。结果①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组胸膜腔积液、远处转移、心脏大血管受侵、支气管狭窄无阻塞、肺叶实变、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融合的出现率高于鳞癌组(χ^2=3.996、6.263、6.926、10.367、-、17.197、10.367,P〈0.05);两组钙化、心包腔积液、胸膜结节、支气管不全性阻塞及肺不张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6、0.808、-、0.453、2.957,P〉0.05);鳞癌组肿瘤不均匀强化、坏死及支气管闭塞出现率高于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组(χ^2=17.016、10.258、4.693,P〈0.05)。②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融合(OR=4.152,95%CI 1.023-16.850)、远处转移(OR=5.028,95%CI 1.152-21.955)及支气管狭窄无阻塞(OR=5.615,95%CI 1.461-21.578)是中央型小细胞肺癌的危险因素,而肿瘤不均匀强化与中央型小细胞肺癌呈负相关。结论综合分析中央型小细胞肺癌与鳞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两者的鉴别有一定价值。
管恒星周永阿里甫余莹莹文智
关键词:肺肿瘤
能谱CT参数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价值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能谱CT参数预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表达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79例患者分为EGFR基因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动脉期及静脉期的能谱参数指标,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指标预测EGFR基因表达的效能。结果79例患者EGFR基因表达阳性者32例,阴性者47例。1)动脉期NIC、λHU、70 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8,P=0.001;t=4.534,P<0.05;t=3.028,P=0.004);动脉期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434;P=0.666);2)静脉期NIC、λHU、70 keV单能量水平对应的CT值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P=0.001;t=3.874,P<0.001;t=3.031,P=0.003);NWC、有效原子序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P=0.612;t=-0.395,P=0.694);3)比较两组增强前后CT值差值ΔCT值,显示动脉期ΔCT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8,P=0.068),静脉期ΔCT值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2);4)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指标预测EGFR基因表达的效能,显示静脉期NIC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能谱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其曲线下面积为0.884(P<0.001),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95.90%。结论能谱参数指标在预测EGFR基因表达方面有价值,并且以静脉期NIC的效能较高。
余莹莹甘晓晶许晓燕周诚周永文智
关键词: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能谱
宫颈癌CT灌注成像与VEGF、MVD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35例行宫颈CT灌注扫描,并与11例宫颈良性病变作对照。根据灌注所得图像得到时间-密度曲线,分析CT灌注参数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灌注时间-密度曲线特点为速升缓降或中高位强化型,短时间达峰值,峰值高于宫颈良性对照组。宫颈癌组的灌注参数BF、BV、PEI、PMB、MTT、TTP与宫颈良性病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与宫颈癌灌注参数BF、BV、PEI、PMB呈正相关,与MTT、TTP呈负相关。宫颈癌Ⅰ期与Ⅱ期MV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VEGF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组之间、不同的肿瘤临床分期之间,MVD计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之间VEGF表达及MVD计数有差异(P<0.05),但组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癌为富血供、高灌注肿瘤,CT灌注成像参数结合VEGF、MVD分析,对宫颈癌的诊断、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周永余莹莹郭云泉文智张忠双
关键词:子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MS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MDCT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2例我院病理证实的FOP患者资料,随机选取同期43例周围型肺癌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间大病灶(>3cm)和小病灶(≤3)在临床特...
周永韩文广文智余莹莹努尔兰
关键词:机化性肺炎周围型肺癌多层螺旋CT
CT诊断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探讨CT诊断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宫颈癌患者的术前CT资料,分别从淋巴结大小、形态、强化、分布4方面判断淋巴结转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78例患者中22例出现淋巴结转移。1淋巴结在长径、短长径比值、形态、边缘、强化表现几方面,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密度差值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组表现综合分析结果显示,≥3项CT表现的灵敏度为77.27%,特异度为82.14%。2依据盆腔淋巴结的引流途径将淋巴结分为三站,其中以第二站的转移率最高(分别为11.54%、24.36%、7.69%)。结论:当淋巴结长径≥10 mm、短长径比值≥0.7、形态呈圆形或近似圆形及不规则形、边缘模糊或与周围组织有粘连、不均匀性强化或环形强化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较高。≥3项以上特征,淋巴结的转移可能性较大。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余莹莹赵艳萍周永文智
关键词:宫颈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