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西勇

作品数:118 被引量:1,543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30篇经济管理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农业科学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历史地理
  • 4篇生物学
  • 4篇水利工程
  • 2篇社会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42篇土地利用
  • 34篇海岸
  • 24篇海岸带
  • 18篇土地利用变化
  • 16篇岸线
  • 15篇生态
  • 11篇遥感
  • 11篇黄河三角洲
  • 10篇海岸线
  • 9篇生态系统
  • 8篇生态系统服务
  • 6篇气候
  • 6篇情景分析
  • 6篇围填海
  • 6篇胶东半岛
  • 5篇植被
  • 5篇中国海
  • 5篇生态系统服务...
  • 5篇环渤海
  • 5篇HURST指...

机构

  • 92篇中国科学院烟...
  • 68篇中国科学院
  • 4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0篇中国科学院研...
  • 8篇鲁东大学
  • 8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德州学院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国家环境保护...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山东经济学院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作者

  • 118篇侯西勇
  • 15篇于良巨
  • 14篇吴莉
  • 14篇毋亭
  • 9篇王晓利
  • 9篇朱明明
  • 8篇李东
  • 8篇李晓炜
  • 8篇李东
  • 7篇李明杰
  • 7篇路晓
  • 7篇侯婉
  • 7篇宋洋
  • 7篇应兰兰
  • 6篇徐新良
  • 6篇陈晴
  • 6篇施平
  • 5篇常远勇
  • 5篇张华
  • 4篇孙希华

传媒

  • 12篇海洋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6篇地球信息科学...
  • 5篇地理研究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球信息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3篇湿地科学
  • 3篇水资源与水工...
  • 3篇科研信息化技...
  • 3篇自然地理学创...
  • 2篇测绘通报
  • 2篇科技导报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中国科学院院...
  • 2篇生态科学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6篇2013
  • 12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遥感和GIS的20世纪90年代新疆草地资源变化研究
<正> 本文基于GIS技术,以Landsat TM影像解译出的新疆1990年和2000年1:10万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探讨了近10年来草地资源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特征。两期矢量数据叠加,得到耕地、林地、草地、水域...
侯西勇庄大方
文献传递
广州市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SLEUTH模型模拟被引量:31
2010年
高密度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区,也是城区扩展的源,对该区域的精确识别以及扩展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以广州市海珠区1979、1990、2000、2008年4期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运用非渗透表面端元选取模型(V-I-S)与归一化混合光谱分析模型(NSMA)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单窗算法反演地表温度数据(LST),高精度提取非渗透表面丰度,进而设置合适阈值表征研究区高密度城区范围。在此基础上基于SLEUTH模型设置4种场景模拟和预测海珠区高密度城区扩展,并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研究区1979-2050年长达70年的空间扩展状况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为:①SLEUTH模型同样适用于小尺度区域的扩展模拟。②SLEUTH模型模拟中基于自然、人文以及城市扩展内在动力机制等条件参数的设置,促使模拟结果精度更高。③SLEUTH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自1979至今,海珠区高密度城区以较快扩展速率扩张,尤以1990-2004年间变动增长最快;未来的20年其增长速率减缓,并于2030年前后趋于稳定。这种扩张格局与变化状况与研究区产业结构、经济政策、土地规划决策等因素密不可分。
李明杰钱乐祥吴志峰崔海山侯西勇
关键词:SLEUTH模型
我国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问题被引量:45
2010年
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NPS)是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而且,随着点源污染控制水平的不断提高,非点源污染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危害性愈来愈突出。本文在对输出系数法及输出系数模型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非点源污染热点研究区的输出系数进行梳理和比较,总结出输出系数确定的三种常用方法:查阅文献法,野外监测法,数学统计分析法,并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热点研究区平均输出系数参照表,分析各区域输出系数的特征和规律,以便为当前及今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输出系数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应兰兰侯西勇路晓朱明明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输出系数法水环境污染
考虑湿地精细分类的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系统被引量:7
2018年
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是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前提。针对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多样性显著但分类系统鲜有专论的研究现状,从全球海岸带区域的基本特征出发,重点参考《湿地公约》以及区域至全球尺度的湿地分类系统,严格遵循预先定义的分类依据以及分类原则,提出全球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遥感分类系统,包括6个一级类型,分别为耕地、植被、湿地、建设用地、裸地、永久性冰川雪地,20个二级类型和43个三级类型,比较系统且全面地涵盖了全球海岸带区域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和湿地资源。该分类系统层次清晰且分类严格,综合考虑了宏观区域至全球尺度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及变化特征遥感监测研究所需,充分重视了全球沿海区域丰富多样的湿地资源,明确强调了全球高纬度地区苔原类型的归属及分类,合理兼顾了低、中、高不同时空分辨率卫星数据的优势,为建立多时相全球或代表性区域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集提供支持。
侯婉侯西勇
关键词:海岸带遥感
水土条件约束下基于GIS的土地生产力评价研究——以长清县为例被引量:15
2001年
以济南市长清县为例 ,探讨土地生产力的综合评价方法。从综合肥力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考虑影响土地生产力的多种自然因素 ,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 ,对土地生产力水平进行定量化计算 ,计算结果精确到 30m× 30m的像元 。
孙希华侯西勇
关键词:土地生产力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
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多情景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针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耦合影响显著并发生显著变化的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海岸带区域,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对2025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分析与模拟。结果表明:(1)黄河三角洲-莱州湾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由海向陆大体呈现"浅海水域→滨海湿地→人工湿地→陆域多类型混合区域"的格局特征;(2)2000-2015年间建设用地和人工湿地显著增加,而其他类型则显著减少,但区域层面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和强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和特征显著;(3)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呈现由自然型和生态型地类向人工型地类转变以及土地利用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4)至2025年土地利用多情景分析结果显示,趋势延续(BusinessasUsual,BAU)情景中自然型地类向人工型地类的转变仍较剧烈,但显著低于经济社会发展(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SED)情景,生态保护优先(EcologicalProtectionPriority,EPP)情景通过充分挖掘未利用地的资源优势,较好地促进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5)建议加强天然湿地保护,重视未利用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海岸带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宋百媛侯西勇刘玉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黄河三角洲海岸带
基于Spatial-Markov模型的胶东半岛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
吴莉侯西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MARKOV模型胶东半岛
山东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被引量:99
2013年
为分析和预测山东省沿海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该文将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评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基本指标;基于RS和GIS技术分析2000-201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并尝试CA-Markov模型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发现其在景观格局预测方面的不足,因而探索和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该模型不仅适合于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也适合于景观格局过程分析。具体包括:1)基于2000、2005和2010年的Landsat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10a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特征,表明: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扩张而占用大量耕地,草地等又不断开垦为耕地;区域景观格局破碎化趋势显著,人为干扰加剧,各种景观类型的分布向均匀化发展;2)基于Logistic-CA-Markov模型,以11个变量、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为基础,模拟的2010年土地利用图与观测值相比较,虽然得到的Kappa系数较高(0.8530),但难以支持对景观格局特征的预测和分析;3)提出Spatial-Markov模型,基于2000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类图模拟2010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高达0.8872,且景观格局指数也与观测值非常接近,因此,选择该模型预测2015和2020年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4)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间耕地面积将继续减少,城镇、农村居民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景观尺度除了分形维数,其他指数保持2000-2010年间的变化趋势,而在类型尺度,除水域和未利用地外,各种景观类型多个景观指数将总体保持原有的变化趋势。该研究可为山东沿海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并为土地利用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吴莉侯西勇徐新良邸向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
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遥感技术获取山东省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生成1km格网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结构数据以支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动态特征及其区划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差异显著,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总体上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量的维持。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总体稳定,但总量下降明显,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决定了大部分区域具有较高的供给服务价值,而文化服务价值则普遍较低。3)过去10年,除水源涵养和娱乐文化服务价值加速增长外,其他的单项服务价值均持续降低,土壤形成与保护功能的价值损失量和损失率最突出。4)对生态服务价值格局与动态特征进行区划,得到6个类型区和14个亚区。
邸向红侯西勇徐新良吴莉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利用变化区划
1996-2006年美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人类活动深刻影响着美国海岸带地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表现为多时空尺度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本文基于NOAA Coastal Services Center提供的1996年、2001年和2006年土地覆被数据,将美国本土海岸带分为五个子区域:五大湖沿岸区(LC)、西海岸区(WC)、墨西哥湾海岸区(GC)、东北海岸区(NC)和东南海岸区(SC),对其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美国海岸带地区林地持续大幅减少同时在SC和GC湿地数量明显下降,而且1996-2001年较2001-2006年土地面积变化更为剧烈。除了在WC最主要的三种用地类型为林地、草地和耕地,其他4个子区则均为林地、湿地和耕地。自1996-2001年到2001-2006年,土地变化幅度明显放慢,用地结构较稳定,其中美国西海岸用地结构最稳定。林地和草地的相互转化在海岸带区域比较普遍,在SC还发生了明显的湿地与林地间的相互转换。美国海岸带的土地利用程度整体较高,其中以LC数值最高、人类活动程度最强,而WC则最小。
邸向红侯西勇
关键词:LUCC海岸带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