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文东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介入
  • 3篇动脉
  • 3篇动脉瘤
  • 3篇下肢
  • 2篇血管
  • 2篇血管腔
  • 2篇血栓
  • 2篇腔内
  • 2篇椎动脉
  • 2篇椎动脉夹层
  • 2篇疗效
  • 2篇颅外
  • 2篇颅外段
  • 2篇静脉
  • 2篇管腔
  • 1篇导管溶栓
  • 1篇导管溶栓术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瘤诊断
  • 1篇动脉硬化

机构

  • 4篇山西省人民医...
  • 4篇山西医学科学...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8篇冯文东
  • 4篇唐文恒
  • 4篇刘玉娥
  • 3篇张婧娴
  • 2篇郭鹏
  • 2篇任少华
  • 2篇皮兴涛
  • 2篇曹文东
  • 1篇李笃强
  • 1篇刘小军
  • 1篇赵小艳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第十届中国介...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抓取肺动脉及右心房内断裂静脉港导管二例
2017年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access port,VAP)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具有留置时间长、可以长期反复使用、维护间隔时间长、护理方便、感染率低、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李笃强赵小艳皮兴涛郭鹏冯文东曹文东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右心房留置时间血管腔心包填塞
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效果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山西大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传统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肱指数的变化,治疗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率、截肢率、溃疡愈合天数、溃疡复发率及1年后患者行走距离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比治疗前均有上升,且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溃疡愈合天数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单次行走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截肢率以及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能提高患者踝肱指数、缩短愈合天数、提高愈合率、降低截肢率以及溃疡复发率,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冯文东
关键词:血管腔内介入负压闭式引流临床疗效
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住院病例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4±5.2)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例;...
唐文恒刘玉娥张婧娴冯文东任少华
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术(CDT)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116例急性DVT患者采用CDT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健、患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通畅度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导入溶栓导管,且术后即刻下腔静脉造影结果呈现为滤器内通畅,血栓无明显脱落。患者CDT治疗时间2—7d,住院时间7~15d,其中6例牙龈出血,4例皮下瘀青,2例患者术后穿刺处渗血(压迫止血,未曾出现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和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溶栓前,静脉通畅改善率为(55±4)%,且治疗后通畅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T治疗DVT临床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明显,减少了溶栓药物用量且并发症少,因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冯文东
关键词:尿激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术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体会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介入腔内治疗与传统开放手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6年11月下肢血栓塞性脉管炎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共28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共64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患肢治疗后半年最大行走距离及ABI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最大行走距离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肢踝肱指数(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明显高于对照组78.6%(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高于观察组(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腔内治疗可明显改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高治愈率,高安全性,小创伤性的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李笃强皮兴涛郭鹏冯文东曹文东
关键词:下肢闭塞性脉管炎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24例
2013年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血管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支架均经股动脉置入,封堵胸主动脉破裂口。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每3个月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术(CTA)复查。结果24例患者支架释放全部成功,夹层破裂口成功封闭,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随访1—32个月,无远端动脉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恢复正常活动。结论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病死率低、手术成功率高的优点,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唐文恒刘玉娥张婧娴冯文东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STANFORD覆膜支架介入治疗
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观察
2012年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住院病例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发病年龄32~54岁,平均年龄(42±5)岁。临床表现:合并高血压者8例;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例;合并痛风1例;余3例未发现明显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均在造影同时行血管成形术,包括对狭窄的颈内动脉/椎动脉进行球囊扩张和置放支架。其中7例颈内动脉植入自膨式血管支架9枚,4例椎动脉植入支架4枚。术后均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术后及出院后随访3~29个月。结果 11例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无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狭窄的动脉血流通畅,内径渐恢复正常,夹层动脉的动脉瘤也明显缩小。术后随访,均未见相关临床症状复发。结论介入治疗颅外段颈/椎动脉夹层及动脉瘤,损伤小、安全、有效。
唐文恒刘玉娥张婧娴冯文东任少华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椎动脉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刘小军刘玉娥冯文东张静娴唐文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