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辉
- 作品数:28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种阿片类镇痛药分别与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用于脊柱手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3种不同的阿片类镇痛药分别复合丙泊酚用于脊柱手术麻醉,通过统计术中、术后的有关参数,比较其优劣。方法:75例脊柱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25例),舒芬太尼组(Ⅱ组25例)和瑞芬太尼组(Ⅲ组25例)。诱导时各药靶浓度为:芬太尼3ng/mL,瑞芬太尼4.0ng/mL,舒芬太尼0.5ng/mL,丙泊酚3μg/mL。术中维持:丙泊酚浓度不变,芬太尼2~4ng/mL,瑞芬太尼2~6ng/mL,舒芬太尼0.2~1ng/mL。监测血流动力学、麻醉并发症,进行术后VAS疼痛评分及OAAS意识评分。结果:3组患者的基础MBP、HR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在切皮、椎管内手术各期、缝皮和拔管期时的MAP和HR均明显高于基础值(P<0.05),Ⅱ组整个麻醉过程的MAP和HR均低于基础值(P<0.05),Ⅲ组参数时有波动;Ⅱ组维持镇痛时间最长,Ⅲ组最短;Ⅱ组在同时间点的OAAS评分Ⅱ组最低,Ⅲ组最高;术后Ⅰ组的恶心呕吐率(PONV)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Ⅱ组延迟性呼吸抑制5例。结论:在脊柱手术中,以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最为理想,并发症最少,但考虑到舒芬太尼的积蓄性,建议提前半小时停药;而瑞芬太尼又优于芬太尼。
- 何卓文刘东辉欧阳文博李伟彬田丰张坤全周期
- 关键词:阿片镇痛丙泊酚脊柱
-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单肺通气时对肺内分流影响的比较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比较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和异氟醚氧化亚氮吸入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肺通气(OLV)时对肺内分流(Qs/Ot)的影响。方法 60例行VATS,随机分为异丙酚静脉麻醉组(Ⅰ组,n=30)和异氟醚吸入麻醉组(Ⅱ组,n=30)。全部病例以静注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3 mg/kg、阿曲库铵0.25~0.5 mg/kg诱导插双腔气管导管,然后Ⅰ组用微泵持续注射异丙酚8~10 mg·kg-1·h-1,30~45 min间断静注阿曲库铵0 25~0 5 mg/kg维持,根据患者的麻醉深度作调整。Ⅱ组吸入0 8%~2 0%异氟醚和50%氧化亚氮氧气维持麻醉。OLV 30 min、OLV 60 min 测定血气。结果 OLV期间PaO2Ⅰ组高于Ⅱ组,PaCO2Ⅱ组高于Ⅰ组(P<0.05)。结论 在OLV期间异丙酚静脉麻醉比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肺内分流的影响较小,异氟醚吸入麻醉对机体HPV明显抑制。
- 张坤全刘东辉
- 关键词:肺内分流单肺通气异氟醚吸入静脉麻醉阿曲库铵麻醉方法
- 膀胱镜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刘东辉欧阳文博
- 关键词:麻醉
- 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对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 2009年
-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 刘东辉蔡萍梁健群冯肇洪卢先卿张坤全
- 关键词:全麻颈丛神经阻滞颈椎前入路手术
- 患者体温变化对麻醉后复苏效果和抜管时间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的体温变化对麻醉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麻醉后接受保温措施,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接受常规措施,观察比对两组患者麻醉中和麻醉后的各项重要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平均体温高于对照组,麻醉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在低体温情况下,会发生较高的不良反应率,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均会延长,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温可降低麻醉对身体的损害。
- 刘东辉叶之毅陈文雄区惠根
- 关键词:麻醉体温变化拔管时间
- 膀胱镜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比较观察被引量:2
- 2004年
- 刘东辉欧阳文博王水娇
- 关键词:麻醉方法泌尿外科手术治疗生命体征副作用
-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防治被引量:29
- 2008年
- 目的探讨产妇右臀部垫高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仰卧位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60例ASAⅠ~Ⅱ级,无严重胎儿宫内窘迫的,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35例,产妇取仰卧位右臀部垫高4~5cm,对照组125例,取仰卧位将手术床向左侧倾斜30°。用监护仪连续监测并记录,收缩压较基础值下降30%或低于90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素10~15mg,比较两组麻黄素的使用率。结果观察组有14例使用麻黄素,占10.4%,对照组有34例使用麻黄素,占2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右臀部垫高比手术床向左倾斜30°防治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更有效。
- 叶之毅刘东辉张坤全李琼珍
- 关键词:仰卧位综合征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 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药量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行全麻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麻麻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BIS、MAP、HR、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变化情况,以及麻醉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T1、T3~T6时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仅在T1时BI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 h和术后4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而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少麻药剂量,提高全麻麻醉的镇痛、镇静效果,安全性良好,可作为临床常规应用。
- 欧阳文博刘东辉梁健群邓志海闫俊香
-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全麻
- 腋腔扩容后Y型中心静脉针导引硬膜外管用于持续臂丛阻滞麻醉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改进腋路连续臂丛阻滞的方法,以提高麻醉成功率,灵活控制上肢手术的麻醉时间,同时为术后镇痛创造条件。方法:腋路臂丛注药后,用Y型中心静脉针作导引经侧孔往腋腔内置入硬外导管。结果:麻醉成功率达92.5%。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与其他的臂丛持续阻滞方法相比,更具优越性,值得推广。
- 何卓文欧阳文博刘东辉张坤全田丰
- 关键词:臂丛腋动脉
- 高龄髋关节手术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比高龄髋关节手术最常用的3种椎管内麻醉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此类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从高龄髋关节手术的病例中,随机抽取75例并分成3组,即持续硬膜外麻醉组(Ⅰ组,n=25),重比重液腰硬联合麻醉组(Ⅱ组,n=25)和轻比重液单侧腰麻复合硬外麻醉组(Ⅲ组,n=25)。均选L2~3为穿刺点,分别予3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统计3种方法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运动神经阻滞和恢复时间、麻醉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和Ⅲ组的麻醉成功率比Ⅰ组高,麻醉效果更完善;麻醉起效以Ⅱ组最快,Ⅰ组最慢;麻醉平面以Ⅲ组控制得最好;麻醉后低血压以Ⅰ组最多,Ⅲ组最轻。结论:高龄髋关节手术选择轻比重液单侧腰麻复合硬外麻醉的方法最理想,尤其适合于高龄髋关节手术的危重患者。
- 何卓文欧阳文博刘东辉张坤全田丰
- 关键词:髋骨折麻醉硬外麻高龄髋关节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