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娟

作品数:2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8篇中老年
  • 7篇中老年人
  • 6篇脂肪
  • 6篇脂肪性
  • 6篇脂肪性肝病
  • 6篇细胞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酒精性脂肪性...
  • 6篇老年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5篇老年人群
  • 5篇患病
  • 5篇患病率

机构

  • 25篇兰州大学第一...
  • 5篇兰州医学院第...
  • 4篇兰州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作者

  • 25篇刘丽娟
  • 24篇汤旭磊
  • 22篇甄东户
  • 15篇傅松波
  • 9篇关聪会
  • 9篇赵楠
  • 7篇成建国
  • 7篇韩婕
  • 4篇吴晓燕
  • 3篇杨晓梅
  • 3篇孙蔚明
  • 2篇吕海宏
  • 1篇甄洁玉
  • 1篇刘慧慧
  • 1篇蔡艳鹤
  • 1篇高林
  • 1篇尹鸿涛
  • 1篇杨芳
  • 1篇朱任之
  • 1篇李茂欣

传媒

  • 3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华临床营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2年甘...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老年人的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兰州市中老年人不同糖代谢状态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的基线资料,随机抽取兰州市3个社区中40~75岁的符合条件的常住居民10038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腹血糖、负荷后2 h血糖和自报糖尿病分为正常糖耐量(NGT)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糖尿病(DM)组。分别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评价肾功能。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蛋白尿的患病率及eGFR的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IGR和DM是否是蛋白尿和肾功能不全(RI)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eGFR随ACR增加的趋势。结果在整个研究人群中,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分别为26.2%、27.4%和2.5%。DM组蛋白尿、CKD和RI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R组和NGT组(P均<0.05)。无论是否合并糖代谢异常,高血压患者蛋白尿、CKD及RI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P<0.05)。随着CKD1期进展到CKD4期,高龄、DM病史、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病史、DM、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人群的比例明显增加(P<0.05)。IGR人群中,年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113、1.904、2.608,P均<0.05)。在DM人群中,年龄、冠心病、肥胖、高TG血症及高LDL-C血症与RI的患病风险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69、2.535、3.359、1.827、2.690,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M显著增加蛋白尿和RI的风险,OR分别为1.543(P=0.000)和1.446(P=0.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综合显示:虽然eGFR在DM和IGR患者中的恶化趋势相似,但IGR不是蛋白尿或RI的显著危险因素(OR=1.057,P=0.355;OR=0.918,P=0.614)。结论DM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IGR不是蛋白尿及RI的显著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和女性,强烈建议筛查蛋白尿和eGFR,以预防终末期肾病。
王强梅甄洁玉关聪会赵楠刘进进李红利傅松波汤旭磊韩艳萍苏姗张迪刘丽娟甄东户
关键词:蛋白尿慢性肾脏疾病中老年人
人工虫草对糖尿病早期肾病Th1/Th2平衡的影响
目的 2型糖尿病肾病(DN)存在着明显的免疫异常,研究发现冬虫夏草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及减轻蛋白尿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虫草治疗前后2型DN患者外周血中的Th1、Th2细胞,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吴晓燕汤旭磊傅松波吕海宏刘丽娟
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相关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于兰州市3个社区40~75岁居民建立队列人群,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进行平均3.35年随访,共纳入随访资料完整的非DM人群3768名。比较不同BMI中老人群,各TyG指数四分位数组,第1组(Q1,TyG指数5.11~8.36,n=942)、第2组(Q2,TyG指数8.37~8.69,n=942)、第3组(Q3,TyG指数8.70~9.03,n=942)、第4组(Q4,TyG指数9.04~10.86,n=942)DM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不同BMI中老年人群TyG指数与DM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随访约3.35年,新发DM患者274例(7.3%)。总体及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随着TyG指数升高,DM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因素后,Q3、Q4组DM发病风险较Q1组增加(P<0.05)。按照BMI分层后,在肥胖人群中Q3、Q4组DM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正常体重、超重和低体重人群中不显著。结论高水平TyG指数是中老年人群DM发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中老年人群DM发病风险进一步升高。
闵行甄东户汤旭磊车红霞关聪会赵楠刘丽娟韩婕叶月郭梦然许晓双
关键词:糖尿病中老年人群
二甲双胍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成骨细胞功能损害的观察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矿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四氮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测定细胞增殖,生化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S钙染法检测矿化结节形成,盐酸脱钙法检测矿化结节中钙含量。结果 500μg/ml AGEs抑制成骨细胞增殖、ALP活性、钙化结节形成、钙沉积;给予二甲双胍(100~500μmol/L)可不同程度上提高成骨细胞数量和ALP活性,促进矿化结节形成及钙沉积,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增殖、ALP活性、钙化结节形成及钙沉积的抑制。结论 AGEs对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与矿化产生抑制作用,二甲双胍提高成骨细胞的成骨能力,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害。
甄东户汤旭磊成建国韩婕刘丽娟傅松波
关键词:二甲双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骨质疏松
二甲双胍减轻糖基化终末产物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害
目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在骨组织的聚集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甲双胍(metfo...
甄东户汤旭磊成建国韩婕刘丽娟傅松波
文献传递
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在50余年的临床应用中,已显示出安全、有效、全面控制血糖的效果。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二甲双胍促进体外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矿化,逆转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功能的损伤,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动物研究进一步证实二甲双胍增加鼠的骨矿含量以及松质骨容量,促进新骨形成,促进正常血糖大鼠及糖尿病大鼠的骨损伤修复;临床研究也发现二甲双胍影响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但其对骨代谢的影响以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对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甄东户刘丽娟汤旭磊成建国
关键词:二甲双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基线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无相关性:基于5044例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甘肃兰州城关区中老年人群基线血清25(OH)D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和血糖控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开展的"REACTION"研究兰州地区40~75岁居民的资料并于2014年开始随访,对2次调查资料完整的5044例对象进行研究。根据25(OH)D四分位水平将基线人群分为Q1、Q2、Q3、Q4组,比较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各组的糖尿病发病情况和血糖控制情况及其相关性。结果 (1)基线25(OH)D水平与空腹血糖(FPG)、OGTT-2h后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无相关性(P>0.05);(2)平均随访3.4±0.6年后发现,无论在正常糖耐量人群中还是在糖调节受损患者中,与Q1组相比,Q2、Q3、Q4组的糖尿病前期亦或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均未见显著降低(P>0.05);(3)T2DM患者随访后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随访前(63.4%vs 60.6%),且随访后的Hb A1c、FPG、2h-PG水平较随访前明显下降,但与Q1组比较,无论是血糖控制达标率还是Hb A1c、FPG、2h-PG水平,Q2、Q3、Q4组随访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基线25(OH)D水平的高低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及T2DM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关。
苏姗汤旭磊车红霞甄洁玉刘丽娟赵楠刘进进关聪会傅松波王丽婷李红利张迪王强梅甄东户
关键词:25(OH)D正常糖耐量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前瞻性队列研究
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分析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HbA_1c的变化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3年后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流调中无糖尿病、NAFLD的40~75岁社区居民,于2014年随访进行问卷调查,采集人体学指标,检测HbA_1c、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行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共调查838名,NAFLD 204例,3年发病率为24. 34%。NAFLD发病率随基线HbA_1c上升而逐渐升高(χ2=8. 367,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A_1c[OR(95%CI)2. 401(1. 343~4. 293)]和HbA_1c差值[OR(95%CI)2. 763(1. 297~5. 886)]是非糖尿病人群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中老年非糖尿病人群中,基线HbA_1c和随访时HbA_1c较基线升高程度均与NAFLD发病密切相关。
刘丽娟汤旭磊张忠平郭晓颖甄东户傅松波孙蔚明韩婕杨晓梅吴晓燕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糖化血红蛋白随访研究
兰州市社区40~75岁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与消退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兰州市社区40~75岁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和消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1年对兰州市社区40~75岁人群进行NAFLD患病基线调查,于2014年进行随访调查,均完成问卷调查,测量身高及体质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脂等,并行上腹部B超检查。结果基线无脂肪肝人群NAFLD 3年发病率为27.85%(291/1045);基线NAFLD患者3年消退率为26.98%(92/341)。NAFLD新发组比无脂肪肝组基线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1c、ALT、γ-谷氨酰基转移酶、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均P<0.05)。NAFLD消退组较NAFLD持续组基线ALT、AST、BMI降低,HDL-C升高(均P<0.05)。随着基线BMI水平逐渐升高,NAFLD发病率持续升高(P<0.01),而NAFLD消退率不断降低(P<0.05);在各基线BMI水平,BMI差值>0者中NAFLD新发率高于BMI差值≤0者(P<0.01)。基线BMI、BMI差值、基线TG和基线HbA1c、HbA1c差值是NAFL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呈正相关;基线BMI、BMI差值和HbA1c差值是NAFLD消退的独立影响因素,呈负相关。结论兰州市社区40~75岁人群NAFLD发病率及消退率均较高,基线BMI及BMI随访较基线的变化与NAFLD发病和消退密切相关。
刘丽娟汤旭磊甄东户赵楠朱腾飞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影响因素
兰州市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相关肥胖指标的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兰州市中老年人群不同肥胖指标与维生素D缺乏的相关性。方法:于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选取兰州市3个社区居民进行整群随机抽样调查,将调查资料完整的9437例年龄≥45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按照维生素D水平进行分组,并按不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各组不同肥胖指标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维生素D缺乏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对中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严重程度的影响。结果:在9437例研究对象中,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病率为97.7%。在总体和女性人群中,相较于低维生素D水平组中,高维生素D水平组体重指数、腰围、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内脏脂肪指数(visceral adiposity index,VAI)、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比值明显偏低,而在男性人群中,仅腰围、LAP、VAI、TG/HDL-C明显偏低(均为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在总体和女性人群中,这些肥胖指标与维生素D缺乏严重程度呈明显正相关,而在男性人群中,仅LAP、VAI、TG/HDL-C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均为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和女性人群中,随着这些肥胖指标增高,维生素D缺乏严重程度增高的风险增高,以LAP最为显著(均为P<0.05);而在男性人群中,仅当LAP、VAI、TG/HDL-C增高时,风险增高,尤以LAP最为显著(均为P<0.05)。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女性各种肥胖表型均与维生素D缺乏关系密切,而男性主要以内脏型肥胖和脂质代谢异常与维生素D缺乏相关,尤以评估内脏型肥胖的LAP最为显著。
闵行杨芳甄东户汤旭磊车红霞关聪会赵楠刘丽娟韩婕叶月郭梦然许晓双
关键词:肥胖维生素D缺乏中老年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