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育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理学艺术更多>>
- “勤工助学”纵横谈
- 1993年
- 自去年以来,一度受到冷落的勤工助学活动又迅猛地发展起来.勤工助学打破了学校范围,已经深入到社会许多行业,参加人数众多,据估计云大有百分之八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还有不少人正在等待机会.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各有不同目的,社会各界人士对此看法不一.笔者认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勒工助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勤工助学不仅应该提倡,还应该加强领导,引导学生从勤工助学中培养自立精神,使学生自食其力地渡过在校生活.
- 刘兴育
- 关键词:学费标准独立生活能力非义务教育社会经验
-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演变——以云南大学为例
- 2009年
-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就业。1997你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目前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法规性文件。云南大学近年来依据《规定》精神,在就业工作上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积极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这其中包括:通过加大选调生工作力度、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实行面向基层就业的定向招生制度等渠道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对有意愿去基层的毕业生,通过实施灵活的户籍管理办法、优惠的工资待遇,代为偿还助学贷款制度、向基层倾斜的公务员考录政策等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这些措施,适应边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也有利于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
- 刘兴育卫魏
-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 云大铜炮历史渊源之考察
- 2009年
- 巍峨的云南大学会泽院让参观校园的宾客赞叹不已,每当学生毕业离校时,就有不少毕业生聚集在会泽院九十五级台阶合影留念。在这座标志性建筑物的西侧,安放的一门铜炮更增添了会泽院的庄严。
- 刘兴育杨萍张玲
- 关键词:历史渊源铜毕业生建筑物标志性
- 单调变分不等式问题求解的一个迭代方法被引量:1
- 1998年
- 研究单调变分不等式问题求解的一个迭代方法.对任何初始点,方法通过求解强单调变分不等式子问题产生的迭代序列均收敛于问题的解.在适当条件下给出了方法的收敛率.
- 梁昔明艾文宝刘兴育
- 关键词:变分不等式问题迭代方法收敛性
- 在双无限节点序列上插值的简单双曲样条的C.A.Micchelli猜想
- 1991年
- 本文指出当节点序列t=(t_i)_(-∞)~∞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则对任意给定的有界序列ye(Z)这里恰好存在一个具有节点t_i的有界双曲样条H对所有i∈Z使得H(t_i)=y_i。
- 刘兴育傅建华
- 关键词:插值函数
- 高校档案在校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探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文章结合作者多年来高校校史研究、编纂的经历,认为高校档案在高校校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信息源泉、参考佐证、载体平台及文化黏合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刘兴育
-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史文化
- 认真做好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 1994年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在政治上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在经济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使社会生活不断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迫切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云南大学数学系为例,申请入党人数已占全系学生的23%,比八九年增加十二个百分点。这就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申请入党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值得认真研究。
- 刘兴育杨汉春
- 关键词:申请入党发展党员培养教育工作新党员党课教育
- 熊庆来与社会学系二三事被引量:1
- 2010年
- 成立于1938年的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及该系设立的“魁阁”研究室在我国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领域内享有盛名。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者,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创造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后来成为社区研究的典范,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认同。国立云南大学社会学系能在短短十余年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时任校长熊庆来先生的高瞻远瞩和竭力经营密不可分。
- 刘兴育
- 关键词:社会学系熊庆来战争年代人类学
- 云大促成费孝通走向学术辉煌
- 2011年
- 费孝通1938年来到昆明云南大学工作,1946年离开昆明,这期间担任云大社会学研究室负责人、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学系主任。在云大任教期间,费孝通从事内地农村社会调查,取得辉煌成就。这不仅由于他具有"从实求知"的研究精神、
- 刘兴育朱军
- 关键词:学术社会学系农村社会调查
- 西南联大歌咏书法绘画活动纪实
- 2022年
- 抗战时期,大批学校、科研机构、工厂迁至西南。1938年3月,由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组建的长沙临时大学迁至昆明,定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5月,该校完成战时使命,北返复员回到各自城市。西南联大在云南办学八年,不仅培养八千名学生,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还促进云南的文化生活。为挖掘这一丰富宝藏,笔者从2005年起一直在云南大学和云南省图书馆查阅当年报纸,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西南联大的校园歌咏和书画活动,是其中一项内容。
- 刘兴育
- 关键词:西南联大书法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