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卫硕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病理
  • 8篇肿瘤
  • 8篇临床病理
  • 6篇临床病理分析
  • 6篇病理分析
  • 5篇细胞
  • 5篇免疫
  • 4篇组织化学
  • 4篇免疫组织
  • 4篇免疫组织化学
  • 3篇腺瘤
  • 3篇垂体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乳腺
  • 2篇细胞癌
  • 2篇腺肿瘤
  • 2篇垂体腺瘤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血管球

机构

  • 11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常熟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刘卫硕
  • 5篇郭凌川
  • 4篇黄山
  • 3篇黄仁鹏
  • 3篇蒋建伟
  • 2篇康苏娅
  • 2篇惠国桢
  • 2篇郑玉双
  • 1篇刘振延
  • 1篇杨玲
  • 1篇惠国帧
  • 1篇朱明清
  • 1篇丘佳明
  • 1篇董凤林
  • 1篇邓敏
  • 1篇李向东
  • 1篇毛棣华
  • 1篇詹升华
  • 1篇干文娟
  • 1篇惠品晶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serous microcystic adenoma of pancreas,SMAP)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对11例SMAP进行检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1例SMAP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41~68岁,平均55岁,伴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消瘦等临床症状。肿物位于胰腺头部5例(45.5%)。11例SMAP中10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肿瘤界清,切面呈蜂窝状。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一的小囊构成,囊壁内衬单层扁平或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亮,细胞核小、无异型。免疫表型:11例SMAP均表达CK、CK7、CK18、CK19、EMA,3例表达NSE、α-ACT,Cg A、Syn、vimentin、TG、Calreti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D2-40、CD34血管阳性,二者在肿瘤细胞中阴性。结论 SMA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良性肿瘤,需与胰腺寡囊型囊腺瘤、假性囊肿、黏液性囊腺瘤、淋巴管瘤和毛细血管瘤、间皮瘤鉴别。
干文娟杨玲邓敏黄山刘卫硕郭凌川
关键词:胰腺肿瘤浆液性微囊性腺瘤免疫组织化学
胃血管球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胃GT活检及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胃GT中男女性各4例,患者年龄34~60岁,中位年龄53岁,发生于胃窦4例,胃体3例,胃底1例。6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眼观:肿瘤最大径1.5~3.0 cm,平均2.1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镜检: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少见,围绕血管呈实性巢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排列。肿瘤位于黏膜下或固有肌层间,1例侵犯胃壁全层。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和SMA,3例表达Calponin,4例部分或局灶表达Syn,Ki-67增殖指数2%~15%。随访时间3~122个月,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GT是胃部少见肿瘤,应与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等鉴别;绝大多数胃GT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随访。
刘卫硕蒋建伟黄山黄仁鹏康苏娅丘佳明郭凌川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球瘤预后免疫组织化学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探索MTSCC全外显子突变、微卫星稳定性及肿瘤突变负荷(TMB)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20年5月存档的5例MTSC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学资料、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对5例MTSCC病例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其中3例MTSCC病例行微卫星稳定性及TMB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37~76岁,肿瘤最大径3.5~6.0 cm,界限清楚,镜下以小管结构、梭形细胞及黏液样间质为特征,肿瘤细胞核级别低,细胞异型性小,偶有核仁,核分裂象罕见。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5例患者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细胞角蛋白(CK)7、CK19、波形蛋白、PAX8、P504s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Ki-67阳性指数均较低。5例MTSCC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NF2、PTPN14基因表现出较高的突变比例,分别为3/5和2/5。微卫星稳定性分析结果提示3例MTSCC均为微卫星稳定型(MSS),TMB分析结果显示3例MTSCC的TMB均<9 mut/Mb。结论MTSCC是一种独特的、低度恶性的多形性肾脏肿瘤。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提示NF2、PTPN14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提示MTS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ippo通路密切相关。微卫星稳定性分析提示微卫星稳定性与MTSCC的发病无明显关系,TMB结果提示MTSCC患者在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优势不明显。
邹子归王玉红周晋星詹升华郑玉双刘卫硕袁潇郭凌川
关键词:肾肿瘤外显子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织化学
垂体腺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垂体腺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情况、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2010年3月至2016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垂体腺瘤患者,共215例,同期纳入9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简称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分型的垂体腺瘤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的CD3^(+)、CD3^(+)CD4^(+)、CD3^(+)CD8^(+)、CD3^(+)CD25^(+)、CD3^(+)CD69^(+)、CD3^(+)HLA^(-)DR^(+)、CD3-HLA^(-)DR^(+)和CD3-CD(16^(+)56)^(+)(即NK)淋巴细胞的占比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探讨垂体腺瘤患者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占比与其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在总体垂体腺瘤组(215例)中,外周血中的CD3^(+)细胞占比较对照组降低,而CD3^(+)CD25^(+)、CD3^(+)HLA^(-)DR^(+)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1)无功能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的占比降低,而CD3^(+)CD25^(+)和CD3^(+)HLA^(-)DR^(+)细胞的占比升高(均P<0.05);(2)生长激素(GH)腺瘤和催乳素(PRL)腺瘤患者的CD3^(+)CD8^(+)、CD3^(+)CD25^(+)及CD3^(+)HLA^(-)DR^(+)细胞的占比均升高,而NK细胞的占比下降(均P<0.05);(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患者的CD3^(+)CD4^(+)细胞、NK细胞的占比均下降,而CD3^(+)CD8^(+)、CD3^(+)CD25^(+)、CD3^(+)CD69^(+)及CD3^(+)HLA^(-)DR^(+)细胞的占比均升高(均P<0.05)。基于2017版垂体腺瘤分类标准分型的GH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3^(+)细胞的占比均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GH细胞腺瘤、ACTH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患者的NK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GH细胞腺瘤、PRL细胞腺瘤、ACTH细胞腺瘤、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裸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细胞腺瘤患者的CD3^(+)CD25^(+)及CD3^(+)HLA^(-)DR^(+)细胞占比均较对照组升高(均P<0.05)。在PRL细胞腺瘤、多激素和双激素�
刘卫硕蒋建伟朱明清惠国桢
关键词:垂体肿瘤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
垂体腺瘤细胞形态变化及Ki-67、MMP-9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研究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细胞核内增殖抗原阳-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侵袭性、非侵袭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形态变化与蛋白表达相关性及与肿瘤侵袭性的影响。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手术标本125例,依据是否有侵袭性分为两组,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特征及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陷-67、MMP-9蛋白表达。结果侵袭性组瘤细胞高核质比、多细胞性、核异型性、出现核仁等病理形态学特征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在侵袭性组观察到核异型及核仁边集现象。同时发现侵袭性组Ki-67、MMP-9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细胞形态变化与Ki-67、MMP-9蛋白表达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Ki-67、MMP-9蛋白表达增高与肿瘤侵袭性存在相关性,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肿瘤侵袭性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郑玉双惠国桢李向东惠品晶刘卫硕康苏娅毛棣华刘振延
关键词:垂体腺瘤病理形态KI-67
三阴性乳腺癌与HER-2过表达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对比研究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人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一2018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3例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其中TNBC84例,HER2过表达乳腺癌7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TNBC组中肿瘤直径cm者占91.67%,组织学分级Ⅲ级者占72.62%,远处转移占14.29%;HER-2过表达乳腺癌组的肿瘤直径≥2cm者占79.75%,组织学分级Ⅲ级者占50.63%,远处转移占5.0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BC较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肿瘤体积更大,组织学分级更高,更容易复发及远处转移,而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明显差异。
祝敏圣刘卫硕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病理特征
原发性脾血管肉瘤的CT和超声及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血管肉瘤(PSA)的超声、CT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5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7例PSA的临床、CT及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例PSA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分为3型,Ⅰ型为单发病灶(n=1),CT平扫呈类圆形稍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边缘强化;脾脏病灶超声呈类圆形低回声。Ⅱ型为多发、分离病灶(n=5),其中平扫4例表现为稍低密度,其中3例超声检查,1例表现为低回声、回声不均,1例病灶表现为高低混杂回声,1例未发现明确病灶,增强CT扫描4例为边缘强化,1例表现为结节状强化。Ⅲ型为弥漫性病变(n=1),平扫为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稍低密度,增强部分边缘强化,部分结节状强化;超声表现为脾大,回声粗。病理表现4例为弥漫性、不典型的血管内皮细胞蜂窝状或海绵状排列,2例镜下见裂隙血管及乳头状结构,1例表现为纺锤状的内皮细胞增殖排列形成血管间隙。结论:PS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认识其影像学及病理特征对减少误诊有重要意义。
蒋诚诚滕跃董凤林刘卫硕李勇刚
关键词:血管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成像病理学
膀胱小细胞癌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膀胱Sm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膀胱SmCC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7~85岁,中位年龄66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表现:3例为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尿频、尿急伴排尿困难。影像学表现:CT及超声检查示膀胱壁软组织密度影或异常回声,膀胱壁不规则增厚。膀胱镜下观察多为菜花样、乳头状肿物,广基,多灶。镜检:3例伴高级别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UC),1例为单纯的SmCC,SmCC成分示胞核为致密深染的圆形、卵圆形,核分裂多见,染色质细颗粒状,缺乏显著核仁,胞质稀少,肿瘤凝固性坏死常见,肿瘤细胞片状、巢状分布;UC成分分化差,核深染,胞质少,呈巢状分布。免疫表型:SmCC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gA、Syn及CD56弥漫阳性,Ki-67增殖指数高;UC中CK弥漫强阳性,部分CK20及CK5/6阳性。4例随访4~36个月,3例患者健存,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物摘除术,术后1个月内死亡。结论膀胱SmCC高度恶性,且多伴膀胱UC,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患者预后差,确诊依赖病理检查。
杨倩倩黄仁鹏黄山刘卫硕郭凌川
关键词:膀胱肿瘤小细胞癌尿路上皮癌免疫组织化学
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GCT)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神经垂体GC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1例,女2例,年龄41~66岁。肿瘤由致密排列的多角形或圆形细胞构成,胞浆丰富,略嗜酸呈细颗粒状,无坏死及核分裂象。瘤细胞表达酸性钙链接蛋白S-100(3/3)、细胞表面糖蛋白CD56(2/3)、波形蛋白(Vimentin,2/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1/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约1%~5%。肿瘤细胞过碘酸雪夫氏(PAS)染色(+)。随访3例患者,均存活。结论神经垂体GCT非常罕见,对于鞍区发生的肿瘤,术前应考虑到神经垂体GCT的可能,以免误诊和延误治疗。
刘卫硕蒋建伟惠国帧
关键词:神经垂体颗粒细胞瘤
苏州地区146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N)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2013年确诊的消化系统NEN患者。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与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同期检出消化系统NEN患者146例,总检出率为0.09%,其中男78例、女68例;发病年龄(54.13±15.30)岁,其中60~69岁占28.77%(42例);病变部位以胃(30.14%)和直肠(28.08%)最为常见,其中男性多发部位依次为胃、直肠和食管,女性依次为直肠、胃和胰腺;病理分型为神经内分泌瘤(NET)63例,神经内分泌癌(NEC)78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5例;嗜铬蛋白A(Cg A)染色阳性率77.10%,突触素(SYN)染色阳性率95.62%,Cg A联合SYN染色阳性率99.17%。结论 2009~2013年苏州地区消化系统NEN检出率逐年上升,60~69岁高发,病变部位以胃和直肠(28.08%)最为常见,Cg A与SYN联合检测可以提高NEN检出率。
高欣许春舫郭凌川刘卫硕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点嗜铬蛋白A突触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