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增军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晚期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晚期非小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疗效
  • 2篇化疗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断层显像
  • 1篇序贯
  • 1篇正电子
  • 1篇正电子发射
  • 1篇正电子发射断...

机构

  • 4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济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4篇刘增军
  • 3篇于学娟
  • 3篇任瑞美
  • 3篇柳善刚
  • 3篇张品良
  • 2篇李明
  • 1篇徐亮
  • 1篇陈兆秋
  • 1篇高霞
  • 1篇韩大力
  • 1篇徐妮
  • 1篇刘颖
  • 1篇张建波

传媒

  • 2篇肿瘤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3.0T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分析3.0T磁共振成像(3.0T-MRI)表观扩散系数(AD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患者术前均行常规3.0T-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0和800s/mm^2,在ADC图上,于病灶最大层面和(或)其上下两层面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ADC值。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和生物因子表达问的相关性。结果I、Ⅱ、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分别为(1.152±0.072)×10^-3、(1.102±0.101)×10^-3和(1.035±0.107)×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Ⅲ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I、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06),I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Ⅱ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与ADC值呈负相关(r=-0.342,P〈0.001)。1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雌激素受体(E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0±0.089)×10^-3和(1.130±0.115)×10^-3mm^2/s(P〈0.001),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55±O.096)×10^-3mm^2/s和(1.121±0.106)×10^-3mm^2/s(P〈0.001),Ki-67阳性组和阴性组的ADC值分别为(1.063±0.101)x10^-3mm^2/s和(1.153±0.090)×10^-3mm^2/s(P〈0.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ADC值与ER、PR和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1、-0.317、-0.414,均P〈0.001)。结论ADC值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学分级和ER、PR、Ki-67的表达存在一定相关性。
于学娟柳善刚陈兆秋张品良张建波徐亮刘增军任瑞美
关键词:乳腺肿瘤表观扩散系数组织学分级KI-67
贲门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晚期贲门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2例初治晚期贲门癌患者,经一线化疗后达疾病控制患者分别进入维持组或观察组,维持组39例患者给予单药卡培他滨化疗,剂量为1 000 mg/m^2,口服2次/d,d1~14,每3周为1个周期,用药时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观察组43例患者临床随访。观察两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中位总生存期及维持组治疗前后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期间两组客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维持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9.0个月,观察组6.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维持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7个月,较观察组12.5个月有所延长(P<0.001)。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疲劳、手足综合征、外周神经毒性及口腔炎等,维持组治疗后只有手足综合征的发生高于治疗前(P=0.001)。结论:一线化疗达疾病控制后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晚期贲门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良反应较轻。
高霞柳善刚刘增军任瑞美翟华绪毕庆军
关键词:贲门癌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疗效
基于PET/CT影像的大分割后程加速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比较基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PE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大分割后程加速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与常规分割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9年4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被随机分为大分割后程加速3D-CRT组(A组,30例)和常规分割放疗组(B组,30例)。2组均在放疗前接受2个周期的诱导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A组患者按照基于PET/CT图像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接受大分割后程加速3D-CRT(2.5 Gy/次至50 Gy,随后3 Gy/次,至放疗总剂量达65 Gy);B组患者按照基于CT图像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60 Gy/30次)。2组患者于放疗结束后至少接受1个周期的辅助化疗(长春瑞滨+顺铂)。结果 :A组完全缓解8例(26.7%),部分缓解13例(43.3%),有效率为70.0%;B组完全缓解4例(13.3%),部分缓解9例(30.0%),有效率为43.3%;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A组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优于B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5和17.8个月,P=0.23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2和8.2个月,P=0.001)。2组患者的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经对症治疗后未明显影响化疗进程。急性放射反应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A组和B组患者中分别有1例和3例发生Ⅲ级放射性肺炎,此外分别有1例和2例发生Ⅲ级放射性食管炎。2组患者的放疗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T/CT图像制定的放射治疗计划进行大分割后程加速3D-CRT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较好的疗效,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相关不良反应。
于学娟韩大力刘增军柳善刚张品良李明任瑞美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二线厄洛替尼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二线厄洛替尼耐药后应用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ⅢB~Ⅳ期二线厄洛替尼耐药后缓慢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资料,其中15例接受1个周期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后序贯厄洛替尼治疗(A组),另15例仅接受化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B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和B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3.3%(2/15)和6.7%(1/15)(P=1.0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0.0%(6/15)和20.0%(3/15)(P=0.4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6.0和4.0个月(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二线厄洛替尼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于学娟张品良刘增军刘颖李明徐妮任瑞美
关键词:厄洛替尼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耐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