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巨超
- 作品数:38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细胞及肝内移植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及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移植情况。方法首先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分离和培养,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μg/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1.5mg/L)诱导定向分化。肝纤维化形成的大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使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门静脉向肝纤维化形成的SD大鼠肝脏移植,对照组用BrdU标记未经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肝脏标记细胞的分布及BrdU+/ALB+细胞数量。结果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细胞CK8及ALB表达阳性。移植2周后大鼠肝脏均可检测到BrdU标记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rdU+/ALB+细胞数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肝细胞,移植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环境中,白蛋白表达细胞数更多。
- 安伟德胡祥曹亮王金晶刘巨超李力宋旭华徐迎新
- 关键词:定向分化肝细胞肝内移植
- 骨髓基质干细胞/胶原凝胶复合物原位构建工程化肝组织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与胶原凝胶材料复合后原位植入肝内的组织再生潜能。方法将来源于雄性SD大鼠的BMSCs与液态鼠尾胶原复合后,原位植入雌性大鼠肝组织挖除部位,分别于植入后1、2周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植入部位组织学特征进行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FISH方法分别对白蛋白、CK19及SRY基因进行检测。结果BMSCs与胶原凝胶复合后,细胞均匀的分布在整个BMSCs/胶原复合物中。体内植入后1周,观察到植入细胞分化出圆形、多角形等细胞形态。植入后两周,组织学显示植入部位形成肝细胞样的细胞集落,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抗白蛋白抗体染色(Alb)阳性。此外,植入部位还形成由上皮样细胞围成的管状结构,抗CK19抗体染色提示这些上皮样细胞为胆管上皮细胞。原位杂交证实植入部位细胞主要来自植入的雄性大鼠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结论BMSCs与胶原复合后原位植入肝内可形成类肝样组织。该方法经进一步研究有望用于肝脏病损的修复治疗。
- 赵云山张博峰吴欣刘巨超张兰李力李荣徐迎新
- 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胶原凝胶
- HBV相关肝癌组织HBsAg和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HBsAg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CC组织25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HNF4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结果在256例HCC癌组织中,发现HBsAg阳性12例(4.7%);在39例高分化、119例中分化和98例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5%、1.7%和2.0%,前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HNF4α阳性百分比在高分化癌患者中为65.6%(21/32),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患者18.8%(3/16,P〈0.001);在12例HBsAg阳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1例(91.7%),而在选择的36例HBsAg阴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3例(36.1%, P〈0.05);在4例HBsAg阳性中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GPC-3呈补丁样分布。结论 HBsAg在HBV相关HCC患者肿瘤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低表达HNF4α有关。
- 朱云萌冯骥良宋晨朝张世杰孙琳孟令佳刘巨超薛冉赵苗苗吕福东
- 关键词:肝细胞癌肝细胞核因子4Α
- HBV相关的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组织CK1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在原发性肝透明细胞癌(PCC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1月一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PCCCL的住院患者7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CK19、P53、CD34、GPC-3和HepPar-1表达。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Wilcoxon检验分析CK19阳性与阴性的PCCCL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在76例PCCCL组织中,CK19阳性9例(11.84%);在肿瘤直径大于3cm患者,CK19阳性患者发生肿瘤远端转移为60.0%(3/5),显著高于CK19阴性患者的8.7%(2/23,P〈0.05);经Kaplan—Meier和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CK19阴性的PCCCL患者生存期为60W,显著长于CK19阳性的PCCCL患者(31W,P〈0.05)。结论PCCCL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可以起源于CK19阳性的肝前体细胞,也可能转化自趋于分化成熟的肝细胞。PCCCL组织CK19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车睿雯冯帅冯骥良刘巨超吕福东诸国华张士杰宋晨朝董昆廖孟涵
- 关键词:肝透明细胞癌细胞角蛋白19预后
- 双特异性单抗对胃肠癌的体内杀伤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介导CIK细胞在体内杀伤胃肠癌的作用。方法分别将人胃低分化腺癌BGC823细胞和人结肠中分化腺癌SW1116细胞种植裸鼠后,建立裸鼠胃癌及肠癌模型,分为3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入生理盐水、CIK细胞及CIK细胞+双特异性单抗,每3天治疗1次,共6次,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计算出各组的抑瘤率。结果在体内,CIK组和CIK+双抗组均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胃癌的抑瘤率分别为29.90%和44.33%。对结肠癌的抑瘤率分别为14.93%和38.81%。CIK+双抗组:胃癌及结肠癌的瘤体积、瘤重明显小于CIK组。结论 CIK细胞本身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在加入抗CD3抗CEA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后抑瘤作用明显增强。
- 刘洪一李荣刘巨超李力梁文涛钟苑徐迎新
- 关键词:胃肠癌CIK细胞双特异性单链抗体
-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注射利多卡因减轻大鼠肝脏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 2004年
- 陈明易李崇辉黄志强刘巨超周宁新王燕生陈永亮
- 关键词:利多卡因热缺血再灌注损伤
-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迁徙与分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在荷人胃癌裸鼠体内的迁徙与分布特点。方法采用皮下注射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的方法建立荷人胃癌裸鼠模型。将荷瘤裸鼠分为2组,每组9只,分别经尾静脉输入^99Tc^m标记的CTL和CIK细胞。输入后1、6和24h,每组各取3只裸鼠,应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观察2种细胞在裸鼠体内的分布状况,之后处死动物取肿瘤和肝、脾、肾、肺、肠等器官,以井型探测器测量每克组织百分注入活度(%ID/g),计算肿瘤组织%ID/g与正常组织%ID/g的比值(T/NT)。结果SPECT示踪显示2种细胞输入裸鼠体内后均迅速分布至肿瘤和肝、脾、肾、肺、肠等器官。CTL的%ID/g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肿瘤(7.79±0.46)、肝(4.12±0.51)、肠(2.71±0.16)、肾(1.44±0.25)、脾(1.24±0.12)和肺(1.12±0.11),各组织器官T/NT值均〉1;CIK细胞的%ID峰值由高到低依次为肝(6.64±0.67)、肿瘤(5.47±0.87)、肠(3.55±0.23)、肾(2.34±0.41)、脾(1.45±0.17)和肺(1.27±0.21),除肝以外,其他各组织器官T/NT值均〉1。细胞输入后1、6和24h在肿瘤组织的%ID/g值,CTL分别为2.35±0.28、4.58±0.52和7.79±0.46,CIK细胞分别为2.23±0.46、3.25±0.70和5.47±0.87,24h时间点CTL组明显高于CIK组(P〈0.05)。结论CTL和CIK细胞在荷瘤裸鼠体内的分布均具有明确的肿瘤靶向性。
- 武增瀛杜晓辉徐迎新李力刘巨超王金晶李则学
- 关键词:细胞毒性杀伤细胞
- 不同细胞因子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肝脏损伤修复过程是一个多步骤、多因子、涉及多种信号相互作用的精确而有序的复杂过程,肝脏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参与肝脏再生就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模拟体内多种细胞因子协同作用进行体外诱导,观察体外不同细胞因子对BMSCs定向肝细胞分化率的影响,探讨提高诱导分化率的最佳条件。
- 曹亮胡祥安伟德刘巨超王金晶徐迎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因子肝脏损伤体外诱导细胞分化肝脏再生
- 肝大部切除术后小鼠血浆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差异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肝大部切除术后小鼠血浆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描述肝大部切除后早期血浆蛋白质组变化的概况。方法以肝大部切除术方法制备小鼠模型,对12 h后切肝组及对照组小鼠血浆样品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每组设平行胶3块,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肝后12 h小鼠血浆蛋白中新增蛋白点37个,缺失15个,浓度上调蛋白点4个,下调7个,总的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63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肝再生小鼠的血浆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了一批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分析鉴定与肝脏再生启动相关的关键蛋白,探寻肝脏再生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 宁宁刘巨超夏季刘斯奇徐迎新
- 关键词:肝切除术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肝样细胞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方法自大鼠的股骨中提取骨髓细胞,利用 Percoll 法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取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ng/ml 表皮生长因子(EGF)1.5μg/ml 联合诱导。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鉴定诱导后细胞白蛋白的 mRNA 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一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变为圆形,两周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肝细胞标志物 CK18和白蛋白表达,RT-PCR 检测有白蛋白的 mRNA 的表达。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能定向分化为肝样细胞。
- 安伟德胡祥曹亮王金晶李力宋旭华刘巨超徐迎新
- 关键词:细胞定向分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体外诱导分化细胞标志物CK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