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中

作品数:34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儿童
  • 8篇血管
  • 8篇血管瘤
  • 8篇特应性
  • 8篇皮炎
  • 6篇婴儿
  • 6篇婴儿血管瘤
  • 6篇特应性皮炎
  • 3篇蛋白
  • 3篇双波长
  • 3篇皮肤
  • 3篇皮炎患者
  • 3篇综合征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结合珠蛋白
  • 3篇激光
  • 3篇激光治疗

机构

  • 34篇深圳市儿童医...
  • 7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34篇刘建中
  • 33篇李萍
  • 31篇李建红
  • 16篇罗珍
  • 15篇冯进云
  • 15篇崔荣
  • 10篇刘启文
  • 8篇唐鹏跃
  • 5篇冯思航
  • 4篇孟圆
  • 4篇张珍珍
  • 2篇李丹
  • 2篇申美兰
  • 2篇罗均芬
  • 1篇谭卫群
  • 1篇饶国洲
  • 1篇刘玉萍
  • 1篇彭振辉
  • 1篇贠国俊

传媒

  • 10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中国麻风皮肤...
  • 4篇皮肤性病诊疗...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华医学美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普萘洛尔治疗120例婴儿血管瘤的回顾性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价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20例普萘洛尔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婴儿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120例患儿服药3个月有效率为59.2%,6个月有效率为96.46%,82例停药时有效率为98.7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1.67%。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儿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且轻。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罗珍罗均芬李丹魏海琴
关键词:婴儿血管瘤普萘洛尔
神经生长因子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检测AD患者血中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并观察与病情及瘙痒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在A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25例、中度30例、重度25例)和60例...
李萍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冯进云崔荣
特应性皮炎外周血白介素17水平检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白介素17(IL-17)水平。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血中IL-17含量。结果:患者组血中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01),中度组与轻度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L-17可能在AD患者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白介素17
幼年黄色肉芽肿85例临床分析
2021年
回顾性分析8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年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患者中男54例,女31例,中位发病年龄为395天。60例患者(71%)为单发皮损,25例(29%)为多发皮损。皮损主要颜色为黄色(44例,52%)和红色(29例,34%)。85例患者共有108处皮损,其中位于头面部的皮损占31.5%(34/108)、躯干占34.2%(37/108)和四肢占28.7%(31/108)。黄色和红色皮损中更容易见到Touton巨细胞、以泡沫细胞为主的浸润和嗜酸粒细胞。85例患者均未发现系统受累。
唐鹏跃李建红冯进云李丹刘建中罗珍冯思航朱思虹石航李萍
关键词:黄色肉芽肿幼年
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的脊髓拴系综合征74例临床分析
2018年
目的总结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患者骶尾部的皮肤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的74例TCS患者的皮肤表现类型、就诊年龄、首诊原因及合并系统表现的情况。结果 74例患者中共有脂肪瘤50例、潜毛窦19例、脊髓脊膜膨出12例、脊膜膨出10例、血管瘤8例、皮赘2例、藏毛囊肿2例、脊髓表皮窦1例。其中一种表现39例、两种表现29例、三种表现6例。明显类33例、非明显类41例。以皮肤表现首诊者48例,其中皮肤肿物33例、血管瘤8例、皮肤凹陷6例、皮肤缺损1例。结论脊髓拴系综合征常合并骶尾部皮肤表现,且常为首发的单一症状,临床易忽视,臀沟不对称和血管瘤皮损为预示因素之一,早期识别并行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可以尽早诊断和治疗。
刘建中李萍唐鹏跃李建红罗珍冯思航
关键词:脊髓拴系综合征皮肤表现骶尾部
幼儿Sweet综合征1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儿男,2岁7个月。面部、颈部及手背突发水肿性红色丘疹及斑块2周。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水肿、弥漫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大量核尘。诊断:Swee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冯进云李建红李萍崔荣刘建中罗珍
关键词:SWEET综合征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儿童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白介素17含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白介素17(IL-17)水平,并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IL-17与AD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22例、中度23例、重...
李建红李萍刘建中崔荣冯进云
结合珠蛋白对特应性皮炎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IFN-γ和IL-4细胞因子的影响
2009年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是肝细胞产生的一种急性期蛋白,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体内主要的血浆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除了具有血红蛋白清除剂的作用,还作为一种血管生成因子、抗氧化剂和抗炎症因子而起作用。研究表明,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我们观察结合珠蛋白对培养的AD患儿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
李萍李建红刘建中冯进云崔荣刘启文
关键词: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结合珠蛋白IFN-Γ特应性皮炎细胞因子患儿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中结合珠蛋白含量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血中结合珠蛋白(Hp)含量,并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后比色的方法检测12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其中轻度40例、中度44例、重度40例)和134例正常对照者血中H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血中Hp含量明显增高(P<0.001),其中病情中度和重度患者组均显著增高(P<0.05),轻度组增高无统计学意义。Hp含量与A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Hp可能通过一种负反馈机制来抑制皮损局部的过度炎症反应,而参与了AD患者体内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
李萍刘启文李建红刘建中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结合珠蛋白
先天性血管瘤31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2019年
目的分析先天性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皮损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先天性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中男12例,女19例。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23例(74.19%)、非消退型先天型血管瘤6例(19.35%)、部分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2例(6.45%)。首诊年龄2 d^11岁。皮损位于四肢12例(38.71%)、头面颈9例(29.03%)、躯干9例(29.03%)、臀部1例(3.22%)。均表现为单发、界限清楚、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或斑块。呈紫红色肿物或斑块11例(35.48%)、蓝红色肿物或蓝色斑块11例(35.48%)。皮损表面见粗糙的毛细血管扩张10例(32.26%),周缘见白色晕圈12例(38.71%)。皮损消退后呈不同程度的局部空袋样多余皮肤、萎缩、颜色改变和静脉扩张。结论先天性血管瘤临床少见,容易忽视和误诊,本病有其特征的临床表现和演变过程,早期识别、正确分型可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和干预。另需警惕可能的少见并发症,定期随诊直至皮损稳定。
邓霞李萍李萍李建红刘建中罗珍罗珍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