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114 被引量:52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7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8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文化科学
  • 6篇建筑科学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水利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地质
  • 14篇地下水
  • 11篇花岗岩
  • 7篇地质意义
  • 7篇锆石
  • 7篇榴辉岩
  • 7篇辉岩
  • 6篇地体
  • 6篇岩石
  • 6篇片麻岩
  • 6篇超高压榴辉岩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雅鲁藏布江缝...
  • 5篇熔融
  • 5篇年代学
  • 5篇教学
  • 5篇缝合带
  • 5篇变质
  • 4篇多硅白云母

机构

  • 62篇中国地质大学
  • 38篇中国地质调查...
  • 1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吉林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吉林建筑大学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地质矿产...
  • 2篇青海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四川省交通运...
  • 1篇华东勘测设计...
  • 1篇山西省第一水...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13篇刘强
  • 13篇杨坤光
  • 11篇胡斌
  • 10篇王新刚
  • 9篇金振民
  • 8篇章军锋
  • 7篇田辉
  • 7篇蒋海飞
  • 7篇郭晓东
  • 7篇金洪涛
  • 6篇王长琪
  • 6篇吴耀
  • 5篇续海金
  • 5篇王晓光
  • 5篇向树元
  • 5篇朱巍
  • 4篇段隆臣
  • 4篇徐亚军
  • 4篇孙岐发
  • 4篇林楠

传媒

  • 9篇地质与资源
  • 5篇大地构造与成...
  • 4篇地质科技情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金属矿山
  • 3篇中国地质
  • 3篇人民长江
  • 3篇地下水
  • 3篇中国地质教育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岩矿测试
  • 2篇地质论评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中...
  • 2篇2014年中...
  • 2篇2016中国...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年份

  • 12篇2024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9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英质片麻岩中花岗质熔体的分异演化过程:来自锆石中纳米花岗岩包裹体与均一化实验的证据
东喜马拉雅南迦巴瓦岩群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一部分,是印度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经历高压麻粒岩相至榴辉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向华等, 2013)。长英质片麻岩是南迦巴瓦岩群的主要岩石单元之一,其岩相学特征表明该类岩石发生过...
樊燏刘强
关键词:长英质片麻岩包裹体
文献传递
考虑岩土蠕变特性的边坡长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FLAC3D的Cvisc模型,采用考虑岩土蠕变特性的强度折减法对十堰某建筑场地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得到了监测点在不同折减系数下的蠕变曲线。对蠕变曲线的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边坡工程的长期稳定性系数。与传统强度折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岩土体蠕变特性时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18,不考虑岩土体蠕变特性的边坡稳定性系数为1.30,说明岩土体蠕变特性不利于边坡的长期稳定,建议采用稳定性系数1.18作为边坡支护的设计参数。
蒋海飞胡斌刘强王新刚
关键词:蠕变强度折减法
深埋断层节理段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西南某水电站导流隧洞K1+350-400桩号发育F13断层等多条节理,埋深大,地应力较高,地质条件复杂。运用三维离散单元软件3DEC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其围岩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段围岩稳定性主要受结构面控制,F13断层下盘右拱肩掉块较多,位移较大,支护后导流隧洞围岩稳定性得到加强,支护效果较好。
刘强吴文兵段隆臣
关键词:导流隧洞断层开挖支护围岩稳定
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2年
近年来对造山带花岗岩构造与侵位机制的研究表明 ,花岗岩不但可以侵位在区域伸展的构造背景 ,也可以侵位在区域挤压 (缩短 )的构造背景。花岗岩侵位受断裂的控制并不是像以前认为的那样明显 ,而是受多种侵位机制的共同作用 ,而构造样式和变形组构则是侵位机制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此外 ,对大别山中生代花岗岩构造、侵位机制作了简要讨论。
杨坤光刘强
关键词:花岗岩体构造样式侵位机制造山带
一种新的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被引量:7
2014年
根据岩石流变力学特性,提出了一个能描述岩石加速流变阶段的黏塑性流变模型。然后,将这个岩石黏塑性流变模型与5元件黏弹性剪切流变模型串联起来,构成了一种新的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利用花岗岩剪切流变试验曲线对该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进行辨识,获得了模型的流变参数。将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拟合结果与剪切流变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岩石黏弹塑性流变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加速流变特性。
蒋海飞胡斌刘强王新刚
关键词:岩石力学非线性
西藏边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22年
白垩纪是班公湖-怒江洋演化的重要构造转折期,该时期火山岩对于研究古大洋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西藏边坝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火山岩由底到顶,主要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锆石U-Pb年龄为116~120 Ma。中基性火山岩SiO_(2)为54.07%~62.63%,Mg^(#)为48~67,SiO_(2)-Mg^(#)显示良好线性关系;酸性火山岩SiO_(2)为72.64%~75.41%,Mg^(#)为40~50。火山岩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K、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CaO-δEu和SiO_(2)-Na_(2)O没有明显线性关系。因此,西藏边坝地区火山岩应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中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岩浆源区不同。在班公湖-怒江洋萎缩关闭早期,板块俯冲流体交代古老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镁铁质矿物分离结晶而产生中基性火山岩;晚期则发生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
李华亮李华亮刘强刘强
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
山西太原西山东缘(晋祠-平泉)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21年
太原西山地区位于山西吕梁山‒太行山中部,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及分析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太原西山东缘的晋祠‒平泉一带进行详细构造解析及相关构造模型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以石炭系本溪组‒奥陶系峰峰组的区域不整合面为构造分界面,太原西山东缘奥陶系碳酸盐岩与石炭系‒二叠系碎屑岩的构造样式具有明显差异性。碳酸盐岩层主要发育近S-N向箱式褶皱及断层,碎屑岩层主要发育NE-SW向宽缓褶皱,NE-SW向断层对二者进行叠加改造。上述构造样式的垂向差异性是力学性质不同的岩层在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中差异性变形的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太原西山地区S-N向和NE-SW向构造形迹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中部燕山期陆内造山作用的不同阶段,其区域应力场表现为早期近E-W向(或NWW-SEE向)挤压和晚期NW-SE向挤压,具有“顺时针”演化特征。将野外观测结果与水文钻孔数据相结合,初步构建研究区的构造模型。模型结果显示,近S-N向断层和NE-SW向断层为研究区内主要断裂体系,直接控制了节理等次级裂隙的产出特征,对于太原西山地区的古岩溶作用、岩溶地下水强径流带和强富水区的分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樊燏刘强任利民
关键词:构造样式水文地质学
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文地质用地下水采样装置,包括底板与采样机构,所述底板的下表面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支腿结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的内腔通过收卷机构设置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能够活动地延伸至...
郭晓东刘强张慧荣王长琪
华南东部白垩纪晚期-古近纪构造转换的沉积记录——以粤北南雄盆地为例被引量:15
2019年
粤北南雄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受控于华南东部晚白垩世-古近纪构造体制的转换。本文从沉积学角度,利用盆地内沉积碎屑记录、沉积特征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获得盆地内部的岩石碎屑组分信息和相应源区的特性。研究表明南雄盆地是一个不对称的伸展断陷盆地,与盆地两侧的花岗岩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半地堑式的构造体系。盆地在侏罗纪-早白垩世挤压造山的基础上,于早白垩世晚期,在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以前寒武纪-早古生代碎屑岩为基底,发育了一套完整的晚白垩世-古近纪红色碎屑岩沉积。盆地形成初期,碎屑沉积物主要来自前寒武系-下古生界;伴随着两侧花岗岩体的抬升、剥露,后期物源主要来自加里东期、印支期和早燕山期岩体。结合盆地沉积相和物源变化的研究,认为盆地形成和演化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萎缩的过程,反映了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华南东部区域经历了由伸展向挤压的构造体制转换,转换时间为古新世中晚期(约60Ma),主要动力学背景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汇聚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俯冲。
张族坤徐亚军刘强杨坤光杜远生
关键词:晚白垩世南雄盆地锆石年代学
南迦巴瓦岩群石榴黑云片麻岩中多晶包裹体与均一化实验
<正>在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喜马拉雅山东构造结的南迦巴瓦岩群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及深熔作用(张泽明等,2007),变质峰期条件为820~850℃、1.35~1.6 GPa,深熔作用以白云母和黑云母的脱...
刘强章军锋续海金
关键词:深熔作用
文献传递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