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歧焕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十堰市东风汽车公司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生成素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红细胞生成
  • 4篇红细胞生成素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体外
  • 3篇体外培养
  • 3篇间充质
  • 2篇人骨髓
  • 2篇人骨髓间充质...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关节炎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关节炎
  • 2篇促红细胞生成...

机构

  • 4篇郧阳医学院附...
  • 3篇武汉大学
  • 3篇郧阳医学院
  • 2篇东风总医院
  • 1篇医学实验中心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十堰市东风汽...

作者

  • 8篇刘歧焕
  • 4篇陈赵玲
  • 3篇唐俊明
  • 3篇刘婧依
  • 3篇程范军
  • 3篇曾琴兵
  • 3篇陈龙
  • 3篇张卫国
  • 3篇王家宁
  • 2篇高清平
  • 1篇张有顺
  • 1篇郭凌郧
  • 1篇鱼强
  • 1篇郭昆全
  • 1篇孔霞
  • 1篇叶林秀
  • 1篇程范军
  • 1篇薛颖
  • 1篇王妍妮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郧阳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对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r ITP)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4年12月r ITP患者78例,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剂量利妥昔单抗375 mg/m^2,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1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变化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和淋巴细胞CD3^+、CD4^+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10%、复发率为5.13%与对照组比较53.85%、7.69%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PL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高(P<0.05),PT、a PT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Ig M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Ig A、Ig G、CD3^+、CD4^+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较对照组28.21%显著较低(P<0.05)。结论常规剂量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r ITP患者均有显著疗效,复发率低,有利于凝血功能的恢复,小剂量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安全性更高。
刘婧依陈赵玲刘歧焕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液,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取第3代MSCs(P3-MSCs),通过细胞形态特征观察、细胞免疫表型检测以及诱导分化的方法鉴定MSCs。取经过鉴定的P3-MSCs,分别与不同浓度(0.5、1、5、10、50IU/ml)rhEPO共培养,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过量特异性抗体封闭EPO受体(EPOR),再用MTT法观察P3-MSCs增殖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P3-MSCs的EPOR表达,用Western印迹检测增殖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贴壁培养获取的P3-MSCs同时高表达CD105和CD90,低表达CD34和CD45,并可被诱导分化为脂肪、成骨及软骨细胞。MTT结果显示,给予EPO后,MSCs的增殖明显增强,以浓度为10IU/ml者的作用最为显著;同时加入抗EPOR抗体封闭EPOR后,MsCs的增殖率明显降低(P〈0.01)。P3-MSCs的EPOR表达阳性;用10IU/ml EPO刺激4d后,EPOR、磷酸化蛋白酪氨酸激酶2(pJAK2)及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因子-5(pSTAT-5)的表达均明显上调。结论EPO能促进体外培养的骨髓MSCs增殖,该效应经EPOR介导,并与JAK2-STAT5信号途径有关。
曾琴兵程范军陈龙唐俊明刘歧焕张卫国高清平王家宁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骨髓间质干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衰老的影响。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EPO 1U/mL处理后,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OCT4、Nanog、SOX2 mRNA表达,30代后检测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另设空白对照组。结果:随MSC增殖,对照组β-半乳糖苷酶活性较EPO组明显增高,群体倍增时间较EPO组长,EPO组OCT4、Nanog、SOX2 mRNA表达在一定时间内上调。结论:在长期培养过程中,促红细胞生成素能维持间充质干细胞未分化潜能,延缓衰老。
王妍妮陈龙刘歧焕张有顺程范军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衰老
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初步探索EPO在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MSC)迁移中的作用及其信号传递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细胞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其表面标志(CD133、CD34、CD90、CD105)等鉴定MSC特征;以第3代MSC为实验材料,利用Transwell体外迁移体系,先观察不同浓度的rhEPO对MSC迁移的影响,随后在50nm0L/L Wortmannin、50μmoL/LPD98059、10μmoL/LU73122、4μg/ml抗EPO—R IgG、30μmol/LSB203580、10mmol/L Straurosporine、6nmol/L G0697、50μmol/L Pseudo Z等不同的信号转导途径阻断剂的干预下观察EPO对迁移的影响。结果培养的MSC呈现出CD90、CD105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MSC体外迁移能力随着rhEP0浓度(1、10、100、1000IU/ml)的递增而逐渐增强,并且rhEP0浓度在100U/ml时,MSC迁移到滤膜上的细胞数接近于峰值;Wortmannin、PD98059、抗EPO—RIgG、Straurosporine、G06976、Pseudoz对MSC迁移均有影响,其中U73122、抗EPO—RIgG、Straurosporine、PseudoZ对MSC迁移阻断的效应最显著。结论EPO—EPO—R所介导的MSC迁移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ζ(PKC-ζ)等信号传递途径有关,且PKC-ζ途径可能处于中心环节。
陈龙程范军唐俊明张卫国刘歧焕曾琴兵孔霞郭凌郧王家宁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
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甙对甲氨蝶呤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TX治疗反应不佳(MTX治疗超3个月,但应答不足)的活动性RA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加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患者对疾病总体症状的耐受情况,监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R、CRP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减少、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ACR50、ACR7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MTX反应不佳活动性RA疗效肯定,可下调患者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刘婧依陈赵玲刘歧焕鱼强薛颖徐延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雷公藤多苷甲氨蝶呤安全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OSCAR与TNF-α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CAR)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风湿科收治的155例RA患者(RA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骨关节炎组)以及同期我院体检科确诊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此外,再根据临床分期将155例RA患者分为早期组(42例)、中期组(37例)、严重期组(40例)、终末期组(3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OSCAR、TNF-α,这2个指标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血清OSCAR、TNF-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OSCAR显著低于骨关节炎组、对照组(P<0.05),血清TNF-α显著高于骨关节炎组、对照组(P<0.05)。骨关节炎组与对照组血清OSCAR、TNF-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临床分期RA患者血清OSCAR、TNF-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中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中期组(P<0.05)。中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严重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严重期组(P<0.05)。严重期组血清OSCAR显著高于终末期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终末期组(P<0.05)。3RA组患者血清OSCAR与TNF-α的相关系数r=-0.752(P<0.05),骨关节炎组、对照组血清OSCAR与TNF-α无相关性(P>0.05)。结论:RA患者血清OSCAR与TNF-α之间呈负相关,且这两个指标与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十分密切,从而有可能成为评价RA疾病活动度的指标。
刘婧依陈赵玲刘歧焕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肿瘤坏死因子-Α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并全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1例被引量:4
2009年
叶林秀郭昆全刘歧焕陈赵玲
关键词: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被引量:1
2008年
为了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抽取健康志愿者的骨髓液,贴壁培养获取第3代细胞,通过细胞形态特征、细胞表面抗原及诱导分化的方法进行MSCs鉴定;取经过鉴定的第3代MSC(P3-MSC)加入不同浓度rhEPO(0.5、1、5、10、50U/ml)后培养,应用细胞计数法及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发现:骨髓贴壁培养获取的第3代细胞同时表达CD105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并可被诱导分化为脂肪、骨及软骨细胞,被鉴定为MSC。MTT结果显示EPO处理组的光密度值(OD)均高于对照组(p<0.05);50U/ml浓度EPO组作用最显著,细胞计数法获得的结果与其一致。FCM细胞周期分析表明,rhEPO能明显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并提高S+G2/M期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该效应与EPO调节其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曾琴兵程范军张卫国唐俊明陈龙刘歧焕高清平王家宁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