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昌
- 作品数:20 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象对胰腺癌的诊断及其价值被引量:12
- 2004年
- 刘永昌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疾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统计参数图软件对Alzheimer病患者脑PET图像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特点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对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统计参数图 (SPM)软件对 13例AD患者和 13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脑PET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1)健康老年人可出现顶叶葡萄糖代谢的减低 ,但程度较轻 ;AD组全脑葡萄糖代谢减低 ,以顶叶为最明显 ,其次为颞叶 ,再次为额叶 ;(2 )AD组扣带回 31、2 3、7、30区 ,顶枕 4 0、39区 ,颞叶 2 0区和额叶 9、6、8区等部位葡萄糖代谢减退较明显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0 0 0 1)。降低区域双侧基本对称 ,但额叶和颞叶的降低区左侧明显大于右侧。 结论 A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普遍性降低 ,个别脑区较为明显。扣带回的 31、2 3、7、30区 ,顶枕的 4 0、39区 ,颞叶的 2 0区和额叶的 9、6、8区等部位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指标降低可作为诊断AD的重要依据之一。
- 江开达曹秋云单保慈袁秀丽张明园肖世富左传涛黄红芳刘永昌
- 关键词:ALZHEIMER病AD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 不同严重程度的阿尔茨海默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AD患者(AD组)和10例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对照者(NC组)进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检查(PET)并分析两组间不同脑区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异.结果 AD组与NC组比较,有多个感兴趣脑区的局部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降低(P<0.05,P<0.01),在额叶的上、中、下回和眶回代谢下降17.0%~28.4%,颞叶的上、中、下回下降3.3%~25.0%,岛叶下降9.3%~9.8%,海马下降10.5%~10.6%,海马旁回下降7.8%~11.3%,前后扣带回下降16.7%~22.7%,右侧尾状核下降10.6%,顶颞枕叶联结区下降12.7%~14.5%.其中,额上回、额中回、眶回、颞中回和前扣带回代谢降低最明显,均超过20%.轻度痴呆代谢降低的脑区较少,程度也较轻.右颞下回、左海马、左颞上回和右岛叶判别的正确率达100%(均P<0.01).结论 PET能灵敏地反映AD的脑葡萄糖代谢变化,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AD的脑葡萄糖代谢缺陷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和海马结构,呈额-颞叶型缺陷,代谢缺陷程度和范围与痴呆程度密切相关.海马、海马旁回、前扣带回、颞下回等脑区的葡萄糖代谢下降可能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 肖世富曹秋云薛海波刘永昌左传涛江开达张明园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氟脱氧葡萄糖F18
- 发作间期颞叶癫痫的^(18)氟-脱氧葡萄糖PET和颞叶MRI的对比研究
- 2000年
- 目的 对脱氧葡萄糖 (18F DG)PET与MRI显像方法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PET与MRI在癫痫灶定位诊断中各自的优缺点。方法 32例经临床及脑电图诊断的颞叶癫痫患者分别在同期进行发作间期18F DGPET和MRI检查 ,用MRI的FLAIR序列扫描来显示海马结构 ,其中 2 6例定位明确的患者进行了颞叶切除手术 ,并进行术后的随访。图像分析通过目测的方法及图像信号强度测量的方法进行比较。 6例未行手术的患者中 ,3例因双侧病灶未行手术 ,1例为胶质瘤 ,另 2例失去随访。结果 2 6例进行颞叶切除的患者中 ,发现18F DGPET对癫痫灶检出率为 92 .30 % (2 4/2 6 ) ,而MRI对癫痫灶检出率为 80 .76 % (2 1/2 6 ) ,18F DGPET对癫痫灶的探测敏感性高于MRI,但MRI的图像定位精确程度则明显优于PET。结论 PET、MRI、皮层脑电图对癫痫病灶定位的一致性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仅从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来看 ,PET比FLAIRMRI灵敏 ,但由于缺乏特异性 ,仅18F DGPET的低代谢并不能完全确定癫痫灶的位置 ,故需要其他的诊断措施加以肯定。而且18F DGPET和FLAIRMRI序列有互补的作用 ,两者的结合 。
- 管一晖林祥通孙伯民何慧谨左传涛赵军王红兵刘永昌
- 关键词:颞叶癫痫MRI发作间期
- ^(99m)Tc-RBC显像对胃肠道出血的定位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出血核素显像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胃肠道出血的99mTc-RBC核素显像检查,常规作体内标记法,先作动态血流灌注显像,然后于注射后10,20,30min,1和2h作静态显像,自1999年2月开始加作24h延迟显像。结果:(1)52例核素显像的阳性率为53.8%(28/52),定位准确率为82.1%(23/28)。(2)52例中,血流灌注动态显像早期以及静态显像的定位准确率分别是94.1%(16/17)和72.2%(13/18);11例24h的延迟显像中,发现出血者7例,定位准确者4例。(3)22例阳性显像中,大便隐血(OB)试验阴性7例,阳性3例,强阳性12例;阴性显像 14例中, OB阴性 11例,强阳性3例。(4)核素显像阳性与BUN/Cr阳性之间未见相关性。结论二为了提高99mTc-RBC显像对小肠出血点定位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应注意观察早期动态血流灌注显像和一系列静态显像。对于出血的预测,显像前的大便隐血试验、BUN/Cr不如核素显像准确。
- 史德刚金少津林祥通刘永昌管一晖
- 关键词:胃肠道出血显像
- 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脑脊液显像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190例核素脑脊液显像的随访病史 ,部分结合CT和(或)MRI进行回顾性图像分析。结果 :交通性脑积水 ,脑池显像均可见脑室返流明显 ;正常脑压脑积水 ,示踪剂缓慢上升到大脑凸面 ,上矢状窦放射性分布少 ,即使伴脑室返流 ,但其程度较轻。脑脊液漏诊断的灵敏度在持续性、间歇性、可疑或无明显脑脊液鼻漏三组中分别为100 %(19/19) ,90 %(27/30)及71 %(17/24)。其他 ,脊髓空洞症12例中无阳性发现4例 ,脑脊液吸收缓慢5例 ,脊髓段有放射性缺损区3例。颅内压增高21例中脑脊液吸收缓慢9例 ,吸收正常12例。脑室分流术后11例 ,放射性核素分流显像可以显示分流管是否畅通。本组与脑脊液相通的蛛网膜囊肿5例均能显示。结论 :脑池显像有助于正常脑压脑积水的诊断 ,及估测手术预后 ;结合棉拭放射性计数测定 ,是诊断脑脊液漏有效而灵敏的方法。还可用于脑室分流术后随访。
- 金少津林祥通刘永昌
-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成像脑积水
- 抗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2F_7F(ab′)_2片段的肺癌放射免疫显像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抗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99Tcm 2F7F(ab′) 2 放射免疫显像对肺癌诊断的可行性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1 8例肺癌患者静脉注射99Tcm 2F7F(ab′) 2 1~ 2mg约 1 1 1 0MBq ,7~ 8h后行胸部平面前后位及断层显像 ,2 4h再行平面显像。显像结果与X线胸片对照 ,以病灶区与正常对照区的计数比 (T/N) >1 .2为阳性。结果 1 8例患者从注药到显像结束以及随后的随访均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未经治疗或正在化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 9例显像均呈阳性 ;化疗超过 1 0d或多次化疗者计 5例 ,4例显像阳性 ,临床均为治疗效果较差者 ,余 1例显像阴性 ,治疗效果好。 2例腺癌、1例鳞癌显像阴性 ,另 1例腺癌显像阳性。 2 4hT/N比值比 7~ 8h大。结论 99Tcm 2F7F(ab′) 2 显像阳性率高 ,无不良反应。
- 苗积生潘惠忠刘进军吴吉勇沈毅林祥通刘永昌薛方平左传涛史德刚
-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放射免疫显像
- FDG PET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准确和早期的诊断在临床治疗中是非常必要的。材料和方法 :我们把98例临床拟诊NSCLC患者及22例肺癌术后患者肺部CT扫描、全身FDGPET显像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研究PET对鉴别肺部孤立性结节的性质、判断远处转移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及PET在NSCLC诊断中的某些特殊情况的优越性。结果 :FDGPET对NSCLC总的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6.9 %和86.6 %,CT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74.6 %和80 %。其中33例肺部孤立性结节患者中 ,23例恶性病变出现局部FDG浓聚(SUV=4.7±2.2) ,明显高于良性病变(SUV=1.2±1.2) ,其中7例可观察到一侧纵隔的转移 ,15例患者尚可见肺门病灶伴胸内转移 ,PET所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CT。在判断22例术后患者NSCLC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92.3 %及88.9 %,均高于同期的CT。此外 ,对于有其他检查有困难的患者(如大量胸水等) ,PET是寻找肿瘤病灶的最佳检测手段。结论 :FDGPET在对NSCLC的诊断优于解剖显像 ,通过PET全身显像 ,可以及早发现早期转移灶 ,避免对已属晚期的患者盲目进行手术治疗。在肺癌术后随访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 ,图像融合技术等是发展的方向。
- 管一晖董竞成何胜利左传涛赵军刘永昌林祥通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脱氧葡萄糖
- FDG-PET在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 2001年
- 为评价18FDG -PET在胶质瘤复发和坏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对经手术治疗或放射治疗后的脑胶质瘤患者 15例进行PET检查。结果表明 ,随访证实复发的 12例胶质瘤患者中 ,11例的FDG -PET显像结果提示肿瘤复发 ,另外未复发的 3例患者 ,FDG -PET结果提示无复发。FDG-PET显像表明 ,胶质瘤复发可以表现为原发部位片状、环状、点状FDG摄取及远隔部位FDG摄取增高。肿瘤复发病变最高放射性浓度比平均白质放射性浓度的比值为 2 .85± 1.0 ,而未复发或放射性改变组织的最高放射性浓度比平均白质放射性浓度的比值为 1.32± 0 .0 7,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结果提示 ,FDG -PET显像有助于胶质瘤放射治疗后患者放射性坏死和复发的鉴别。
- 左传涛刘永昌管一晖赵军林祥通
- 关键词:胶质瘤复发放射性坏死神经系统肿瘤
- ECAT HR^+ PET仪性能初步测试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 鉴定PET仪的实际使用质量及维护其长期使用的稳定性 ,并为上海市核医学质控中心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模型和放射源为 :NEMA标准圆柱模型、可灌注点源、可灌注线源、测试模型内的线源插件 ,测试用的放射源均为18F ,根据测试要求采用不同放射性的18F及68Ga的柱源。结果 测试前对PET仪进行完整的调试和校正 ,包括二维和三维的相对效率变异、能量阈值、支架以及活度仪的调试等。根据Siemens公司提供的测试程序 ,参照NEMA的测试标准 (1994年版 ) ,结果显示二维模式时横向分辨率 (FWHM)在中心点为 4.5 0mm ,距中心点 10cm处为 4.6 3mm ;轴向二维模式的FWHM为 4.0 5mm等。应用三维模式采集时 ,FWHM在中心点为 4.5 3mm ,距中心点 10cm处为4 76mm。二维模式散射分数为 15 .1% ,灵敏度为 6 .16 7+0 5MBq·mL-1·min-1。二维模式采集时体积偏差为 3.6 %。结论 SiemensECATHR+
- 管一晖林祥通赵军陆汉魁王红兵左传涛刘永昌
- 关键词: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