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蓓蓓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2篇意象
  • 2篇基督
  • 1篇意象分析
  • 1篇再教育
  • 1篇召唤
  • 1篇身份
  • 1篇身份认同
  • 1篇生态批评
  • 1篇女勇士
  • 1篇奇卡诺文学
  • 1篇自然意象
  • 1篇文学
  • 1篇戏剧
  • 1篇美国文学
  • 1篇迷途
  • 1篇教育
  • 1篇镜像
  • 1篇华人
  • 1篇工具箱
  • 1篇《女勇士》

机构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龙娟
  • 4篇刘蓓蓓

传媒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第二师范...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虚构故事:昂丁的再教育》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2020年
《虚构故事:昂丁的再教育》是美国当代杰出黑人女性剧作家林恩·诺塔奇的作品,讲述了中产阶级黑人女性昂丁在"逃离"与"回归"布鲁克林黑人社区的过程中审视自我并进行身份解构与重建的经历。剧中情节围绕着曼哈顿中心地区与布鲁克林黑人社区展开,体现出诺塔奇对当下美国社会资本运作下的城市空间非正义现象的关注,以及对城市空间、社会阶级、种族与个人身份之间关系的思考。
刘蓓蓓龙娟
关键词:身份认同
“召唤迷途之人踏上归路”--论《在基督脚下》中的自然意象
2020年
《在基督脚下》是美国墨裔作家海伦娜·玛利亚·伏蒙特的处女作,讲述了13岁的墨西哥裔少女埃斯特雷拉与她的家人在加利福尼亚州做葡萄园工人的经历。作品中频繁出现以橘子和桃子为代表的"果实"、被污染的果园和"星月"这三类自然意象,表现了未经雕琢的自然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所产生的激烈对抗,以及埃斯特雷拉作为一名墨裔未成年女性在寻找个人身份时对自然的不懈坚持与追求。
刘蓓蓓龙娟
关键词:自然意象生态批评
美国早期华人的性别形象建构——以《女勇士》与《中国佬》为镜像被引量:1
2017年
汤亭亭的《女勇士》和《中国佬》是两部传记性长篇作品,其共同主题是追叙和解码美国早期华人的性别形象建构问题。透过朱迪斯·巴特勒的"性别操演"理论的棱镜,村子里的男女长辈实际上是传统性别形象的代言人,而在查尔斯·泰勒的"承认的政治"观以及南希·伊斯特林的认知生态批评观的视域下,移民美国后的长辈在异国他乡所经历的痛苦及取得的成就既体现了早期华人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冲击时对传统性别形象的解构,也在一定意义上表征了其对性别形象的重塑。通过揭示美国早期华人如何进行性别形象建构,汤亭亭实际上是在探究移民在多元文化社会的生存之道。
龙娟刘蓓蓓
关键词:《女勇士》
从“红色工具箱”看《在基督脚下》中的墨裔困境
2018年
《在基督脚下》是美国墨裔作家海莲娜·玛利亚·伏蒙特的处女作,讲述了13岁的墨西哥裔少女埃斯特雷拉与她的家人在加利福尼亚州作为葡萄园工人的经历。红色工具箱被视为文中的主要男性角色佩费克托的个人身份的主要象征,并在他与周围人物的情感关联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揭示了文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伦理关系及各角色所处的艰难困境。
刘蓓蓓龙娟
关键词:奇卡诺文学意象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