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选
- 作品数:17 被引量:4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现状被引量:10
- 2010年
- 本文在对远程教育专业人员能力研究领域的三个核心概念——角色、能力、能力框架———辨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发展脉络、内容和过程以及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对其他方面研究的影响与辐射,提出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应该重视微观层面的研究、多重视角的研究以及应用研究。
- 刘选杨素娟
- 关键词:远程教育教师能力
- 试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变革思路被引量:21
- 2016年
-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虽然在提高民众素质、提高高等教育普及率、推进终身教育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仍然面临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学质量危机凸显、社会认可度较低等现实困境,"互联网+"作为一种创新和变革教育的重要理念,为解决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困境提供了契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变革思路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整体规划"互联网+成人高等教育"的战略布局;中观层面,省域应借力"互联网+",促成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区域联盟;微观层面,成人高等教育院校应借势"互联网+",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支持服务水平。这三个层面的变革思路相辅相成,只有不同层面的变革协同推进,才能从整体上推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 刘选刘斌
- 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要素
- 科研引领开放大学发展之思考
- 大学的三项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科研在高校中的份额决定了大学的层次,科研在高校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办学定位、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等原因造成科研在电大的弱势地位和不容乐观的现状.建设开放大学的伟业为...
- 刘选
- 关键词:教学水平科研管理社会服务
- 文献传递
- 全球云学院的架构设计及其对我国云学习的实践观照被引量:2
- 2015年
- 云技术支持的教育教学变革是全球教育信息化的热点问题之一。英国纽卡斯大学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教授团队研发的全球云学院是其多年来开展自组织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全球云学习实践的典范。对全球云学院从技术和实践应用两个维度进行深度剖析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此可形成四个层面的分析框架:用户结构层、学习活动结构层、技术架构层和工具应用层。用户结构层是重中之重,云平台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学习活动结构层是内核,主要包括确定问题、形成自组织学习团队和展示发现三大环节;技术架构层和工具应用层是云平台的支持环境和保障基础。在我国推进新一轮云学习平台的建设进程中,应借鉴全球云学院的做法:在政策制定上,大力整合多方资源,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的新路径;在研究与实践上,开展"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改试验,为变革学习提供可能;在教与学实施上,精心设计"大问题",促进深度学习;在学习效果保障上,采用混合学习方式,开放共享云学习支持服务。
- 吴长城刘选李端
- 关键词:自组织学习架构设计
- 科研引领开放大学发展之思考
- 大学的三项基本功能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科研在高校中的份额决定了大学的层次,科研在高校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广播电视大学由于办学定位、管理体制与评价机制等原因造成科研在电大的弱势地位和不容乐观的现状.建设开放大学的伟业为...
- 刘选
- 文献传递
- 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以5本远程教育类期刊为例被引量:2
- 2018年
- 学术期刊对学科领域的影响主要通过学术影响力实现。以5本远程教育类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可见出版周期、栏目设置、主办单位等与学术影响力无显著相关关系,但期刊声誉是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传播途径、发行情况、编辑素质等对期刊学术影响力产生间接影响;热点选题、理论综述类文章、名人名家作品,容易引起研究者关注,产生高被引频次。
- 汪燕田党瑞刘选
- 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及共有问题——来自中国大学MOOC实践报告被引量:308
- 2014年
- 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如何?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在2014年北京召开的中国大学MOOC发展论坛上的报告,基本展现了中国大学MOOC实践现状:中国大学MOOC发展已经从学习借鉴阶段进入到了建设实践阶段,呈现出以自主推进为主、合作共享等特点。中国大学MOOC实践目前存在的共有问题:一是如何推进教育民主化;二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如何增强学习体验和提高结业率;四是如何实现学习成果认证。怎样看待MOOC在中国大学的实践?MOOC作为"舶来物",在中国的实践需要探索符合本土化特色的实践路径: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从课程开放到大学开放,从开放教育资源平台到构建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
- 袁松鹤刘选
- 扎根理论指导下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要素研究被引量:25
- 2009年
- 国内外对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的研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视角都有其典型代表。为了进一步探究这些研究中所提出的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要素所属的范畴以及这些范畴之间的关系,笔者挑选出13篇国内外关于远程教育教师能力研究的典型文献,分析整理出173项能力要素,并尝试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所选文献样本中的能力要素进行抽取概念、归类范畴和建立概念网络等一系列的分析和编码工作,最终形成七大能力范畴。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以"技术"为中心、以"交互"为中心和以"评价"为中心的能力范畴结构图,梳理出远程教育教师能力范畴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 杨素娟刘选
- 关键词:远程教师扎根理论
- 论教育实证研究的本质溯源与未来发展路径被引量:1
- 2018年
- 实证研究作为一种推进教育科学化进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从历史纵深的视角来探讨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大人文社会科学中实证研究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揭示并互证教育实证研究的真正内涵与逻辑,回应学界对教育实证研究在概念辨析、合法性辩护、不同教育学科下的争议等。实证研究本质上应从"研究"和"实证"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中"研究"是中心,"实证"是解决问题的科学途径。实证研究应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体系来看待,包括方法论指导、基本研究类型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既体现了实证研究的量化特征,也显现出质性分析的典型特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持研究问题的科学解决。未来教育实证研究应该尝试在两个方面推进:既关注传统教育实证研究开展的路径,也关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教育实证研究的变革路径和可行途径。
- 刘选
- 关键词:教育实证研究
- “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科学研究:进展与前瞻--2016年第四届学习科学国际会议综述被引量:1
- 2016年
- 第四届学习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16年6月7-8日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180多名参会代表汇聚于此,围绕学习科学的进展与前瞻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大会收集的24个主题报告以及25份摘要基本反映了当前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也彰显出其发展趋势。在研究主题上,学习科学研究者致力于围绕"人为什么要学习"、"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人应该如何学习才更有效"等三大核心问题展开研究,以期协同各学科领域力量来共同促进与学习相关的人类发展。在研究方法上,学习科学研究体现出三个方面的跨界融合特征,分别是研究对象的跨文化融合、研究方法的跨范式融合、研究技术的跨学科融合。在研究应用上,学习科学研究既体现出政策在研究与实践中的高层次导向作用,也体现出贯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全员育人功能,还体现出广泛的实践创新应用及策略与方法。面向"互联网+"时代,学习科学的研究主题将不断开放生态,走向网络化;研究方法将不断跨界融合,走向综合化;研究应用将不断沟通连接,走向系统化。
- 左璜陈欢刘选
- 关键词: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