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林

作品数:14 被引量:22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生态
  • 4篇土地利用
  • 3篇意愿
  • 3篇生态系统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气候
  • 2篇受偿意愿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泾河流域
  • 2篇问卷
  • 2篇问卷调查
  • 2篇利益相关者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英文
  • 1篇支付意愿
  • 1篇中国生物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脆弱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瓦格宁根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4篇刘雪林
  • 13篇甄霖
  • 8篇魏云洁
  • 5篇李芬
  • 4篇杨莉
  • 2篇王菱
  • 2篇陈操操
  • 1篇刘纪远
  • 1篇成升魁
  • 1篇焦雯珺
  • 1篇姜鲁光
  • 1篇姜群鸥
  • 1篇曹晓昌
  • 1篇杨丽
  • 1篇黄河清
  • 1篇龙鑫
  • 1篇韩鹏
  • 1篇杜秉贞
  • 1篇邓祥征
  • 1篇郭广猛

传媒

  • 8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计量——以传统农业区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2
2010年
目前国内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多是从供给的角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量和价值量进行评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及其与供给的相互关系重视不够。以传统农业区贵州省从江县为例,利用不同计量方法对当地居民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进行测算,并对当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消费平衡关系进行衡量。结果表明:(1)价值量方法、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的计量结果都说明,从江县居民对供给服务的消费构成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主体部分;(2)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得到的负荷能力系数表明,从江县2007年基本上处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状态。尽管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不失为计量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有效方法。
焦雯珺闵庆文成升魁甄霖刘雪林
关键词:传统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社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和受偿意愿研究——以泾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6
2007年
本文以黄土高原泾河流域为例,通过对位于流域上游固原市的两个村落利益相关者问卷调查,研究其对生态服务产品消费状况和受偿意愿。借助SPSS软件,分析影响农户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的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及其饲养家畜对有限的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并没有满足其营养需求,消费量受家庭人口、粮食作物面积、退耕地面积和养殖规模影响;受偿意愿与退耕地面积、养羊数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通过改变农户种养格局和收入间接影响了家庭消费和生态受偿意愿。基于条件价值法的理论,对该区农户因保护水源地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和放弃利用的水资源价值做出初步估算。
刘雪林甄霖
关键词:条件价值法泾河流域
1992-2005年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被引量:21
2008年
基于1992、2002年遥感图像以及2001、2005年的MODIS影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研究了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特征、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差异,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2—2005年,研究区耕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减少,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水域面积略有减少,草地面积相对稳定,但质量有所下降;2001—2005年,蒙古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明显,西部山区和南部戈壁区北部是全国土地利用变化最集中的区域;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包括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在内的自然因子以及政策法规、人口增加等社会经济因子.
魏云洁甄霖刘雪林Ochirbat Batkhishig
关键词:气候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生态系统服务消耗:概念框架与中国西部案例(英文)
2011年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全球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这些驱动因素中,只有人为因素可进行调控。本文以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耗为着眼点,分析人类在获取舒适生活的过程中与生态系统形成的相互作用。研究从回顾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入手,建立了将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消耗和生态系统管理三者相联系的概念框架,并构建了生态系统服务消耗研究模型。同时,进一步以中国泾河流域为案例,对模型在生态系统服务直接消耗模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探讨。
甄霖刘雪林魏云洁杨莉龙鑫杜秉贞李芬曹晓昌
关键词:效用函数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28
2010年
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和消费日益增加,对生态系统状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产生了深刻影响。人类采取了一系列响应措施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其中通过生态补偿的途径来保护生态系统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的目的是结合脆弱生态区的研究结果,对近年学术界在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和生态补偿研究领域实质性进展进行论述,提出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分析表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向消费行为、消费方式、消费效用,以及对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的定量化研究发展;生态补偿研究在补偿标准厘定方面有了重要进展,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的应用使得补偿主客体界定更具科学性。但是,应当充分重视相关研究面临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满足人类福祉需求提供保障。
甄霖刘雪林李芬魏云洁Hannes Koenig
关键词: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分析生态足迹
蒙古高原中部气候变化及影响因素比较研究被引量:42
2008年
利用蒙古国中部6个气象站1940-2004年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个气象站1951~2004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对两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平均升温1.35℃,蒙古国6站上升1.13℃,2000-2004年与60年代相比:中国内蒙古6站上升1.89℃,蒙古国则为1.37℃,中国内蒙古6站的升温速率高于蒙古国6站。对温度变化趋势作突变性检验,结果表明:温度发生突变时间是纬度较高地区早于纬度较低的地区,大城市早于中小城镇,城市化对温度变化影响比较明显。相对于温度变化,降水变化没有显著性的突变,但有周期变化,中国内蒙古降水变化有2.8年周期,蒙古国有4年、8年的周期,这可能因为中国内蒙古降水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而蒙古国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
王菱甄霖刘雪林Ochirbat Batkhishig王勤学
关键词:气候变化
蒙古高原生态服务消费空间差异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本文结合一手问卷调查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者的角度,对蒙古高原典型牧区生态系统服务中食物和燃料的消费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消费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结果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的消费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蒙古国粮食消费中以小麦为主,其他副食品以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为主,而家畜干粪和木柴则是蒙古国最主要的燃料来源;我国内蒙古牧区基本无马肉消费,蔬菜和秸秆人均消费量高于蒙古国。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获得性或可达性以及消费行为如消费偏好等,均影响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消费模式和意愿,也影响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空间差异。本文是对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理论的实证研究,可以为整个蒙古高原牧区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魏云洁甄霖Ochirbat Batkhishig刘雪林李芬杨莉
关键词:问卷调查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以泾河流域供给服务和景观愉悦服务消费为例
生态系统服务消费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状态的维持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给,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研究为生态系统服务管理提供重要信息。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消费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统计学多学科方法,对泾河流域供给服...
刘雪林
关键词:支付意愿泾河流域生态系统
中国生物能源政策情景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利用DLS模型,在中国的9个土地利用分区上分析了栅格水平上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设定了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的不同情景,模拟了基准情景和发展生物能源政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分区2010年~2025年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相互竞争及其在空间分配上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发展生物能源情景下内蒙古及其沿线区、黄淮海区和黄土高原区的土地利用变化都有较大的变化,而东北区变化不明显,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从整体来看,林地在各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模拟结果可为决策者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魏云洁甄霖邓祥征姜群鸥李芬刘雪林杨莉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生物能源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以鄱阳湖生态脆弱区为例被引量:52
2009年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3762~1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李芬甄霖黄河清韩鹏刘雪林姜鲁光魏云洁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利益相关者生态脆弱区受偿意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