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炳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烟台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犯罪
  • 4篇刑法
  • 2篇新刑法
  • 1篇贷款诈骗
  • 1篇贷款诈骗罪
  • 1篇定罪
  • 1篇刑罚
  • 1篇刑罚运用
  • 1篇刑法教学
  • 1篇刑法修订
  • 1篇刑事
  • 1篇刑事政策
  • 1篇刑讯
  • 1篇刑讯逼供
  • 1篇刑制
  • 1篇行为人
  • 1篇学案
  • 1篇隐瞒真相
  • 1篇诈骗
  • 1篇诈骗罪

机构

  • 7篇烟台大学
  • 4篇山东省政法管...

作者

  • 11篇初炳东
  • 2篇许海波
  • 1篇黄春燕

传媒

  • 2篇政法论丛
  • 2篇烟台大学学报...
  • 1篇理论观察
  • 1篇法学
  • 1篇青少年犯罪问...
  • 1篇法学论坛
  • 1篇山东法官培训...
  • 1篇2006年度...
  • 1篇中国法学会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8
  • 1篇199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罪、功、刑相适应——对犯罪后重大立功的认定与处罚问题的思考被引量:4
2007年
“罪、功、刑相适应”要求犯罪、重大立功和刑罚三者之间的均衡。认定重大立功,应当将犯罪分子所立的功与其所犯的罪进行功、罪比较,动态分析,做到功、罪均衡、相当。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减轻处罚时,应当是在其犯罪所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所在的具体法定刑幅度以下判处刑罚,做到罪、功、刑相适应。
初炳东
关键词:犯罪重大立功
谈我国刑法修订的特点
1997年
谈我国刑法修订的特点初炳东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这次刑法的修订,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吸收特别刑法和附属刑法,组成完整统一的刑法典这次刑法的修订,一是将刑法施行1...
初炳东
关键词:刑法修订新刑法罪刑法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侵犯商业秘密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刑法教学案例库建设原则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刑法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对于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刑法教学案例库的建设要坚持全面兼顾、突出争议、理论最佳阐释、重视无罪判决及注重社会影响等原则。
初炳东
关键词:刑法教学案例库
论牵连关系被引量:8
2002年
构成牵连犯 ,行为人必须实施两个以上独立的并具有牵关系的犯罪行为。本文论述了牵连关系的主客观特征 ,客观上存在一个犯罪为另一个犯罪服务的关系 ,同时 ,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一个犯罪为另一个犯罪服务的牵连意图。
初炳东
关键词:牵连犯牵连关系犯罪刑法
宽严相济与主客观相统一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严打”一直是我国刑事司法工作的基本方针。近些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严打”方针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本文认为,宽严相济是我国惩办与宽大相结合这一传统刑事政策的具体化,是新时期提出...
初炳东
关键词:宽严相济主客观统一刑事政策司法政策
文献传递
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犯罪预防被引量:3
2012年
自我同一性混乱和消极的自我同一性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有密切联系。学校、家庭和政府在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建构中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预防青少年犯罪。
初炳东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
论贷款诈骗罪的认定
2002年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主观上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如何认定贷款诈骗中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司法实践中有一定的难度。本文认为,要将贷款诈骗罪的过程分为贷款的取得阶段和贷款的使用阶段,来分析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从而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罪。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贷款诈骗罪的全过程,就会发现,那种骗取贷款,到手后大肆挥霍或者携款潜逃的,实践中是极少数,并且这种情况也是毫无争议地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能够定为贷款诈骗罪的。大多数行为人提出借款。
初炳东许海波
关键词:贷款诈骗罪非法占有行为人主观方面隐瞒真相犯罪目的
死刑与公众的情感和国家的责任
本文对死刑与公众的情感和国家的责任进行了分析。文章围绕死刑与公众的情感、死刑与国家的责任、全社会公众情感的一致性等进行了阐述。
初炳东
关键词:刑罚运用死刑制度死刑存废公众情感
文献传递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独立犯罪化问题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交通肇事后肇事者逃逸现场的现象有增无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我国刑法典目前将逃逸行为依附于交通肇事罪,只作为交通肇事罪的一个情节,不利于对这种行为的抑制和打击。逃逸行为与肇事行为相比,有自己独立的罪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符合独立犯罪的本质特征,理应对其进行独立的刑法评价。我国刑法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使逃逸行为脱离交通肇事罪,实现独立犯罪化。
初炳东黄春燕
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犯罪化交通肇事罪
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定罪及证明责任被引量:6
2005年
刑讯逼供罪“致人伤残、死亡的 ,依照本法第 2 3 4条、第 2 3 2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应属于可反驳的推定犯 ,即立法推定的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推定犯中 ,公诉机关和被告人各自承担相应的证明责任。
初炳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