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4篇X线
  • 3篇动脉
  • 3篇新生儿
  • 3篇128层螺旋...
  • 3篇CT
  • 3篇MSCT
  • 2篇低场
  • 2篇低场磁共振
  • 2篇低血糖
  • 2篇低血糖脑病
  • 2篇动脉病变
  • 2篇血管
  • 2篇血糖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支镜
  • 2篇支气管
  • 2篇体层摄影
  • 2篇气管

机构

  • 16篇中山市博爱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劳国荣
  • 13篇孙多成
  • 10篇徐林
  • 9篇张剑
  • 8篇刘超凡
  • 5篇詹志鹏
  • 4篇李福彰
  • 3篇欧常学
  • 3篇靳瑞娟
  • 3篇汪建华
  • 2篇罗世康
  • 2篇李世忠
  • 1篇李小琳
  • 1篇陈传明
  • 1篇靳瑞娟
  • 1篇付四毛
  • 1篇徐林
  • 1篇夏雨
  • 1篇夏雨
  • 1篇肖忠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排螺旋CT在小儿颈面部血管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小儿颈面部血管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小儿颈面部海绵状血管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2012年10月经手术确诊的18例小儿颈面部血管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进行多排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肿瘤部位、范围、形态以及强化方式等进行观察。结果 18例颈面部血管瘤患儿中,4例(22.22%)患儿病变位于颞下窝,10例(55.56%)为腮腺咬肌区,3例(16.67%)为眼眶部,1例(5.55%)为唇部,肿瘤大小为2.0~7.5cm。血管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主要为:平扫可见颈面部一侧软组织均匀密度团块,肿块内可显示条带状低密度影,肿块与周围血管、肌肉界限不清晰,肿块对周围结构造成压迫使之移位。增强扫描显示肿块为均一明显强化,肿块内可呈小叶状强化,小叶间无强化。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清楚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与颈面部/颅内血管间的关系,特征性表现为增粗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粗大扭曲的回流静脉是血管瘤的。结论多排螺旋CT扫描与后处理重建能较好地显示血管瘤病灶的位置、范围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多排螺旋CT是诊断小儿颈面部血管瘤的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治疗的术前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劳国荣张剑刘超凡徐林孙多成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联合应用MSCT及MRI在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MSCT及MRI在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怀疑为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的患儿2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进行MSCT和MRI联合检查,对照组只进行MRI检查。所有患儿的影像学检查均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以比较两组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儿的影像诊断符合率为100%,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50%(5/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SCT及MRI在小儿脊柱和脊髓先天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对发现更多的先天性脊柱畸形有重要的作用,联合MSCT能发现更多的其他脊柱畸形。比单纯运用MRI更有优势。
张剑劳国荣刘超凡孙多成徐林
关键词:小儿脊柱脊髓先天性疾病
128层螺旋CT应用于颅咽管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应用于颅咽管瘤的诊断优势,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11例颅咽管瘤的影像学资料,采用评分的方法,估算每个病灶的评分值,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常规CT轴位图像与CT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两种方法显示效果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1例病灶中,肿瘤累及鞍上8例、鞍内2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例;CT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与常规CT轴位图像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助于显示肿瘤的位置及了解毗邻受累情况。结论:CT增强结合多平面重建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影像诊断信息,多角度了解病灶的周边及毗邻,对于完善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靳瑞娟劳国荣欧常学张园孙多成
关键词:颅咽管瘤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期胸部影像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以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胸部影像的认识,尤其是该并发症的早期胸部影像的认识。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并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66例患儿,随访2年,出院诊断明确,有完整胸部影像资料和完整临床资料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NRDS治疗后并发BPD66例,治疗过程中平均治疗2-3周后复查影像检查,几乎所有并发BPD患儿胸片均开始出现“两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玻璃’样改变,两肺野可见斑片及云絮状阴影,边界模糊不清”表现,而且治疗过程中该影像较肺水肿影像持续时间长、吸收相对较慢。66例最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网格状囊泡状阴影改变,25例此后连续拍片影像无明显变化。结论:胸部影像是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最直观、最方便、最快捷的首先方法,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胸片、CT表现虽无特征性,但具有诊断意义,尤其是高分辨率CT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征象,有助于BPD的早期诊断,为临床及患儿尽早预防治疗赢得时间。
劳国荣张剑罗世康叶伙华刘超凡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部影像
小儿智力障碍的CT征象分析
2006年
目的:对84例智力障碍的小儿CT表现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材料与方法:分析84例患儿头部CT表现。结果:①脑发育不良35例,其中一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27例,双侧大脑半球发育不良4例,小脑半球发育不良1例,脑白质发育不良3例。②脑软化灶12例,均有出生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缺血缺氧性脑病史。③脑穿通畸形3例。④结节性强化3例。⑤脑积水4例。⑥胼胝体发育不良3例。⑦巨脑回畸形2例。⑧基底节区苍白球钙化2例。⑨CT表现无异常22例。结论:CT对小儿智力障碍病因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徐林孙多成李世忠李福彰詹志鹏劳国荣
关键词:智力障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川崎病冠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128MSCT)在诊断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川崎病患儿128MSCT及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结果。128MSCT在无屏气状态下进行扫描,扫描时心率为80-130次·min-1,平均(99±18)次·min-1。主要观察冠状动脉瘤的数目、部位、大小及形状。冠状动脉病变按左冠状动脉(LCA)主干、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主干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30例川崎病患者中17例行128MSCT和ECHO冠状动脉检查均未见异常。128MSCT显示冠状动脉损害患者13例[病变累及冠状动脉起始处或近端6例,累及冠状动脉中段和(或)远端7例];ECHO只显示冠状动脉起始处和近端的损害6例,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76.67%(23/30)。ECHO评估中远端冠脉病变有限;漏诊7例(LCA、RCA近、中、远端多处瘤样扩张3例,双侧远端冠状动脉增粗迂曲2例,LCA中端中度或LAD轻度狭窄2例)。恢复期:13例冠状动脉损害患者以128MSCT结果为对照,ECHO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1.54%(8/13),8例同期随访(1-6个月)128MSCT及ECHO均提示冠状动脉病变消失。漏诊5例(128MSCT提示RCA中、远端节段性瘤样扩张2例,LCA、RCA多发巨大瘤合并双侧冠脉瘤壁钙化1例,LCA中端或LAD狭窄各1例)。结论在较高心率、无屏气模式下,128MSCT有助于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全貌,能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患儿随访和诊断策略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李小琳劳国荣付四毛罗序峰刘玉玲孙多成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128层螺旋CT
128层CT和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对比研究128层CT和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3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同时进行2种检查,以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为标准,超声与之对比,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经128层CT进行诊断冠状动脉扩张患者13例(57%),冠状动脉狭窄患者2例(9%),冠状动脉瘤患者4例(17%),中小动脉病变4例(17%);经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冠状动脉扩张患者9例(39%),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例(4%),冠状动脉瘤患者2例(9%),中小动脉病变2例(9%),2种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的特异性、敏感性高于超声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汪建华肖飞鹰劳国荣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疾病
急性脑梗塞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和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关系。方法对180例ACI患者行CT检查,并于发病后24-72小时内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比分析ACI患者CT表现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关系。结果 ACI患者额叶、颞叶、顶枕叶和基底节等不同梗塞部位与血浆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塞大小与ACI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病灶大小有关,与病灶部位无关。
徐林夏雨劳国荣詹志鹏李福彰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CTD-二聚体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究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及X线DR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并进行分型,分别在术后进行复查以观察患者的复位和内固定置入质量。结果:术前DR分型与术中结果比较中,PAB、SAB、PER及SER行的Kappa值一致性良好。CT三维重建与术中结果的一致性、特异度及灵敏度都优于DR。术后CT三维重建对PAB、PER及SER的复位质量判断的准确率明显优于DR。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术前分型、术后复位治疗和内固定置入质量的判断方面均有很高的准确性,并且可靠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林启明劳国荣汪建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踝关节
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的应用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联合MSCT及低场磁共振(MRI)在诊断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治疗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28例卵巢性索间质性肿瘤患者病例资料,对所有患者的联合MSCT及低场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均符合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 ,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低场MRI可清晰观察到患者的实性肿块,MSCT可显示患者的骨化情况,弥补MRI不足,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高,对诊断有积极意义。
詹志鹏劳国荣张剑刘超凡徐林
关键词:MSCT低场磁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