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丙俊

作品数:61 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皮炎
  • 13篇细胞
  • 10篇特应性
  • 9篇特应性皮炎
  • 8篇皮肤
  • 7篇基因
  • 6篇中药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湿疹
  • 4篇中医
  • 4篇慢性
  • 4篇白癜风
  • 3篇亚群
  • 3篇验案
  • 3篇天疱疮
  • 3篇突变
  • 3篇皮肤病
  • 3篇皮炎患者
  • 3篇中医外治

机构

  • 4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8篇重庆市第一人...
  • 11篇贵州中医药大...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泸州医学院
  • 2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仁怀市人民医...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三六三医院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0篇史丙俊
  • 34篇刁庆春
  • 12篇江雪
  • 8篇徐伟
  • 8篇邓莉
  • 7篇钱思宇
  • 7篇薛梅
  • 7篇韩晓凤
  • 6篇徐可佳
  • 5篇龚娟
  • 5篇戚东卫
  • 5篇蒋有让
  • 5篇刘洋
  • 4篇刘毅
  • 4篇郑文豪
  • 4篇张颖
  • 4篇王禹毅
  • 3篇郝进
  • 3篇冯捷
  • 3篇胡刚

传媒

  • 7篇临床皮肤科杂...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重庆医学
  • 3篇2016全国...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实用中医药杂...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云南中医中药...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医疗美容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西南军医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期梅毒合并生殖器疱疹和HIV感染1例被引量:7
2013年
患者女,27岁。全身暗褐色斑疹2个月,外阴溃疡1个月。皮肤科情况:面、胸、背、躯干及四肢可见圆形或椭圆型斑疹、斑丘疹及丘疹,外阴见两处溃疡,大、小阴唇明显肿大。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TPPA(+),CD4+/CD8+为0.207;Ⅱ型疱疹抗体IgG(+);Ⅱ型疱疹抗原(+)。HIV抗体确证试验(WB)阳性。诊断:二期梅毒;生殖器疱疹;HIV感染。
刘洋刘毅史丙俊郝进
关键词: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殖器疱疹
miRNA-142-5p在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预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NA-142-5p的表达情况,并对其进行潜在靶基因预测。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该院门诊皮肤科AD患者8例为观察组,与观察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6例为对照组。提取分离所有受试者PBMC中的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NA-142-5p的表达水平,运用miRanda、PicTar和TergetScan等靶基因预测分析软件等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其潜在靶基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NA-142-5p在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预测到交集靶基因有39个,涉及到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等。结论 miRNA-142-5p在AD患者PBMC中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其下游靶基因在AD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肖能鑫史丙俊刁庆春王修勇蒋有让闫国富
关键词:微RNAS皮炎特应性聚合酶链反应
肤光方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肤光外洗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结局者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共纳入121例慢性湿疹患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肤光方组(40例)、复方氟米松组(41例)和肤光方、复方氟米松联合治...
卢芳刘毅卢阳王禹毅闫国富王苏平郝进史丙俊陈征左开伦饶燕李小刚李敏孙源梅宁春竹王娟高燕妮黄燕刘洋刁庆春
文献传递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联合局部封闭注射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
2022年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的46例少阳挟瘀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单独采用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封闭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毒副反应。结论: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有效、可靠。
张雪张颖张颖史丙俊
关键词:慢性光化性皮炎小柴胡汤桂枝茯苓丸局部封闭注射
L929成纤维细胞在皮肤B16黑素瘤细胞成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在皮肤黑素瘤成瘤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系L929与小鼠皮肤黑素瘤细胞系B16为研究对象,细胞共培养体外诱导L929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学检测a-SMA的表达,Western blot证实表型的变化;建立C57小鼠皮肤黑素瘤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L929成纤维细胞对B16黑素瘤移植成瘤率的影响。结果B16黑素瘤细胞可以诱导部分L929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变化;L929成纤维细胞可提高B16黑素瘤细胞移植成瘤率。结论肿瘤细胞外基质中的成纤维细胞与皮肤黑素瘤细胞的成瘤性有关。
崔荣冯捷阎小宁李文彬张彩晴胡刚史丙俊魏玉平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黑色素瘤皮肤
肿瘤-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分化及对皮肤鳞癌生长侵袭作用的研究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不局限于单个细胞类型的分化,而是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及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肿瘤进展过程中一个最重要的现象即是肿瘤细胞侵袭至周围结缔组织以及肿瘤从原发部位转移至远隔部位,在这一过程中,细胞的激活、细胞与细...
崔荣冯捷闫小宁李文彬张彩晴胡刚史丙俊魏玉萍曹伟
文献传递
硫嘌呤甲基转移酶个体化检测在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中的意义和应用
2017年
目的 研究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口服硫唑嘌呤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硫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及基因型的关系,探讨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硫唑嘌呤优化用药方案。方法 70例口服硫唑嘌呤治疗的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纳入病例组,其中12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组),58例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无不良反应组)。同时,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取EDTA抗凝血2 ml,制备红细胞裂解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PMT活性。从全血中提取全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结果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TPMT活性为(25.80 ± 8.34) U/ml,对照组为(23.58 ± 5.70) 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82,P 〉 0.05)。不良反应组TPMT活性为(18.86 ± 9.22) U/ml,无不良反应组为(27.27 ± 6.72) U/ml,不良反应组TPMT活性明显低于无不良反应组(t = 3.437,P 〈 0.05)。测定2组共120份样本TPMT基因型,发现基因突变7例(患者5例,健康对照2例),均为TPMT*3C(A719G)型杂合突变,基因型突变频率为5.8%,等位基因突变频率为2.9%。病例组与对照组TPMT*3C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8,P = 0.742)。12例有不良反应者中发现TPMT*3C型突变3例,58例无不良反应者中2例,有不良反应组基因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无不良反应组(χ2 = 40.093,P 〈 0.05)。结论 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口服硫唑嘌呤出现的不良反应与TPMT基因突变及低TPMT活性有关,积极调整低活性、突变型TPMT患者的药物剂量能实现更安全的治疗。
江雪韩晓凤钱思宇史丙俊刁庆春
关键词:硫唑嘌呤药物毒性DNA突变分析硫嘌呤甲基转移酶
特应性皮炎患者microRNAs表达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miR-155和miR-142-5p的表达,为进一步研...
肖能鑫史丙俊刁庆春
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的定点诱变及其突变载体构建
2013年
目的利用大引物PCR技术对发现的中国人Darier病ATP2A2基因A68E突变进行体外定点诱变,并构建携带有突变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首先设计三条引物(包括两条外侧正向和反向引物以及内部突变引物),通过2轮PCR扩增,扩增出含有所需突变位点的片段(ATP2A2-A68E),然后将突变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中,通过双酶切后进行连接,将目的片段重组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结果用大引物PCR法成功构建ATP2A2基因A68E突变片段,测序结果显示了ATP2A2基因上203位碱基C已变为A,此突变导致ATP2A2基因第68位密码子由丙氨酸变为谷氨酸。结论 pcDNA3.1-ATP2A2-A68E突变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进行该突变体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史丙俊江阳薛梅刁庆春胡刚冯捷
关键词:毛囊角化病定点诱变PCDNA3
IL12B基因rs7709212和rs3212227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与IL12B基因rs7709212,rs3212227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庆市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192例银屑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时纳入16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IL12B基因rs7709212、rs3212227多态位点进行扩增,并运用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resolution melting HRM)对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的产物进行分析测序,统计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病例组IL12B基因rs7709212位点CT、CC、TT基因频率分别为57.0%、11.0%、36.0%。C、T等位基因在银屑病人群中比例分别为35.0%、65.0%。银屑病人群的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35),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P=0.75);病例组IL12B基因rs3212227位点AC、CC、AA基因频率分别为67.0%、8.0%、25.0%,C、A等位基因在银屑病人群中比例为42.0%和58.0%。银屑病人群的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02),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578)。结论IL12B基因rs7709212和rs3212227基因位点多态性与银屑病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
王蒙昕史丙俊江雪戚东卫李艳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银屑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