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光辉

作品数:74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哲学宗教
  • 18篇文化科学
  • 12篇政治法律
  • 12篇文学
  • 6篇历史地理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哲学
  • 13篇教育
  • 8篇文化
  • 8篇高等教育
  • 6篇京都学派
  • 5篇朱子学
  • 5篇子学
  • 4篇西田几多郎
  • 4篇科举制
  • 3篇信仰
  • 3篇学科
  • 3篇儒学
  • 3篇文学
  • 3篇西田哲学
  • 3篇妈祖信仰
  • 3篇明治
  • 2篇学术史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语言
  • 2篇哲学研究

机构

  • 73篇厦门大学
  • 5篇福州大学
  • 4篇厦门理工学院
  • 4篇京都大学
  • 3篇莆田学院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赣南医学院
  • 2篇龙岩学院
  • 2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静冈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天津中德应用...
  • 1篇武夷学院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明治大学
  • 1篇宁波诺丁汉大...

作者

  • 74篇吴光辉
  • 3篇陈晓隽
  • 3篇藤田正胜
  • 3篇肖珊珊
  • 3篇张凌云
  • 2篇杨广云
  • 2篇戴玉金
  • 1篇肖珊珊
  • 1篇余项科
  • 1篇赵叶珠
  • 1篇李美莹
  • 1篇佐藤学
  • 1篇郭颖
  • 1篇吕绮锋
  • 1篇林晶
  • 1篇吕灵芝
  • 1篇王增芳
  • 1篇杨晓莉
  • 1篇余祎延
  • 1篇熊娟

传媒

  • 5篇厦门大学学报...
  • 5篇日本问题研究
  • 4篇东南学术
  • 3篇日本学刊
  • 3篇日语教育与日...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福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社会科学...
  • 2篇台湾研究集刊
  • 2篇南洋问题研究
  • 2篇世界哲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教育与考试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 2篇科举学论丛
  • 2篇南开日本研究
  • 1篇中国职业技术...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8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竹内好笔下的鲁迅形象——以《藤野先生》的译文为媒介被引量:4
2013年
1944年出版的《鲁迅》,是竹内好研究鲁迅的标志,也是日本鲁迅研究最深刻的著作。呈现在竹内好笔下的鲁迅形象,作为日本人确认自我身份的"镜像",带有双重性的意义与内涵:一方面,竹内研究视角下的"文学者的鲁迅"或者说"竹内鲁迅"带有与日本"转向"的文化立场截然不同的"回心"之觉悟,是一个持续抵抗的"中国人"式的形象;另一方面,竹内翻译视角下的、即《藤野先生》之译文所体现出来的"鲁迅想象",则被刻画为了一个深受外部刺激、不得不选择内在"转向"的"日本人"式的形象。作为日本的鲁迅研究的第一人,竹内好的这一充满了悖论的鲁迅形象也持续地影响着日本人的中国认识与中国想象。
吴光辉余祎延
关键词:竹内好《藤野先生》
近代日本的科举评价与文明转型被引量:3
2010年
近代日本的科举评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程。最初,日本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大加赞美,希望借其树立起日本近代的官僚制度;继而通过实地考察认识到它的落后性而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最后则是将它还原为中国的本质性的存在,针对中国文明本身提出了深刻的质疑与批评。在近代日本科举评价的转变过程中,东西文明二元论框架下的西方话语霸权以及日本谋求自身文化建构的主体意识,产生了最为深刻的影响。当前,我们应当站在全球化历史学的、多元主义文明观的视角,给科举制度以合理而公正的评价。
吴光辉
关键词:文明转型
“Philosophy”翻译的学际诠释与境位反思被引量:3
2016年
围绕日本学者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高坂史朗站在思想史视角,推导出日本脱离中国儒学,树立以西方学术为根本的思维模式与价值体系的问题,由此来论证近代日本的主体性与合理性之所在;藤田正胜站在哲学史视角,阐述西周翻译为"哲学"、中江兆民表述为"理学",并将西田几多郎探索哲学的出发点与笛卡尔"怀疑一切"的现代性思想联系起来,论证西周创立"哲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归结为"接续西方"这一主题;而林美茂站在批判史立场,指出西周对于"Philosophy"这一概念存在着本质性的误读,陷入到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困境"之中。围绕"哲学"一语翻译研究,中日学者基于不同的学术立场与问题意识来加以阐发,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研究"境位",亦反映出这一术语之中所潜藏的话语权或者文明选择的重大问题。
陈晓隽吴光辉
关键词:PHILOSOPHY哲学西周翻译研究
日本科举制的兴亡被引量:19
2003年
古代日本积极模仿唐朝的科举制,选择性地施行了考试选拔的贡举制,它的根本目的在于巩固以天皇为中心的封建体制。但是,随着贡举制的贵族化与高等教育的私家化,贡举制也蜕化为一种"科名世袭制",逐渐走向消亡。到了日本封建体制趋于成熟的江户时代,日本没有施行大量选拔人才的科举制,而是提出倡导学问、普及教育、推动出版的文教政策,从而为日本高等教育近代化打下了一个连续性的思想与文化基础。
吴光辉
关键词:科举制文教政策
试论伊藤整的现代文艺批评观
2003年
日本文学批评家伊藤整认为 ,日本近代文学的独特性反映在“私小说”这一文体 ,它的现代性特征体现为 :强调自我的主体意志、艺术至上的审美观念、注重生命的调和思想。由此 ,伊藤整进一步确认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现代文艺批评观 ,即文学的本质是以语言来把握与体现自我的生命意识 ,新文学就是要通过文体的探索 ,注重文学的艺术性 。
吴光辉
关键词:日本近代文学
潘懋元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被引量:5
2003年
潘懋元先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奠基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耕耘 ,潘懋元先生奠定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框架 ,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指导 ,为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后备人才。潘懋元先生的突出成就不仅获得国内外的一致赞誉 ,他的为师治学之道也鼓舞了一大批年轻学人。
杨广云吴光辉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奠基人学科规划
“第三个问题:如何与中国交往”——竹内实的现代中国形象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是什么?中国将走向何方?这是我之前一直关注的两大问题。今后,我会关注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与中国交往。”这是我离开日本古都——京都之际,京都大学名誉教授竹内实向我讲述的一段话。
吴光辉余项科
关键词:交往名誉教授
从水户学的“尊王攘夷”到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被引量:1
2019年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水户学者借助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来宣扬尊王攘夷的思想,树立起了日本作为中华、作为神州的中华主义。步入明治维新之后,以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代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批判中国儒学主义教育,否定仁义礼智的观念,并将这一批判转向了中国。事实上,这样的批判或者否定应该说也是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的一个逻辑转用,它凸显出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朱子学认识,即自作为“学问”的朱子学转向了作为“方法”的朱子学。
陈晓隽吴光辉
关键词:朱子学福泽谕吉
何谓思想间的“对话”?被引量:1
2013年
思想间的对话是日本哲学家西田几多郎探讨的哲学内容之一,就西田几多郎的立场而言,所谓"思想间的对话",首先体现为一个"我与汝"的主体间的对话,这样的对话必须是在"对话之场"下的直接对话,是一种以批评或者对决为形式的对话,是以探索"知识的根底"究竟如何的对话,是以怀疑论为根本起点的对话,是以自身的语言为根基来展开的"互镜"的对话。
藤田正胜吴光辉
“火不烧火”——论西谷启治的“空”与“互空”
2013年
"火不烧火"是日本哲学家西谷启治在《宗教是什么》一书之中为了表述火的实在性而采取的一个表述方式,并将之归结为了"空"的哲学立场。西谷认为,只有在这样的"空"的立场之下,事物的实在性才能如实地展现出来,世界也会如实地走向世界化。
美浓部仁吴光辉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