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唯民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斯坦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降解
  • 4篇微生物
  • 4篇黄粉虫
  • 3篇乙烯
  • 3篇生物降解
  • 3篇塑料
  • 2篇电池
  • 2篇电池阳极
  • 2篇阳极
  • 2篇生物燃料电池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微生物燃料
  • 2篇微生物燃料电...
  • 2篇污染
  • 2篇解聚
  • 2篇聚苯
  • 2篇聚苯乙烯
  • 2篇废水
  • 2篇苯乙烯
  • 1篇低密度聚乙烯

机构

  • 15篇斯坦福大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九州大学
  • 1篇密歇根州立大...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美国橡树岭国...
  • 1篇佛罗里达州立...
  • 1篇田纳西大学
  • 1篇北京国环清华...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浙江清华长三...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作者

  • 16篇吴唯民
  • 3篇陈家斌
  • 3篇张亚雷
  • 2篇周雪飞
  • 2篇任南琪
  • 2篇王爱杰
  • 2篇赵阳国
  • 2篇高崇洋
  • 2篇王敏
  • 2篇赵艳辉
  • 1篇李春杰
  • 1篇汪诚文
  • 1篇郑敏
  • 1篇张振家
  • 1篇迟莉娜
  • 1篇许玫英
  • 1篇顾宝华
  • 1篇高大文
  • 1篇侯德义
  • 1篇周集中

传媒

  • 4篇环境卫生工程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年份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198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田中的(微)塑料污染:来源、迁移、环境生态效应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4
2021年
近年来,继海洋中的微塑料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后,土壤微塑料的环境风险逐渐受到重视,有关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本文总结了迄今为止的有关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成果和进展,阐明了当前国内外农田微塑料污染现状;详细论述了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不同源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的潜在贡献;对农田微塑料污染现有的研究方法尤其是采样方案和微塑料的提取技术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论证;探讨了微塑料在土壤中的迁移、老化、与其他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环境行为和归趋,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和生态风险,并重点关注了微塑料污染对于农田土壤质量和食品安全带来的挑战;最后列举了部分现有的微塑料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对农田中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意义,并对未来土壤中微塑料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文章认为,农田土壤的塑料与微塑料来自多种源头,其中塑料固体废物尤其是农业地膜是农田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微塑料进入土壤后,在外界物理、化学与生物等因素扰动或作用下,会发生不同尺度的迁移转化甚至生物反应,造成广泛的环境生态影响,主要有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土壤动物、植物生长等的不利影响,从而损害土壤健康,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此外,细小的微塑料颗粒尤其是纳米塑料存在经由食物链向人体富集的潜在风险。塑料在土壤环境中可能被生物碎化与缓慢生物降解。考虑到微塑料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持久性和生态风险,结合各国现有的防治策略,提出了相关的防治建议。
李鹏飞侯德义王刘炜吴唯民潘仕镇
关键词:农田土壤地膜生态效应
黄粉虫降解聚苯乙烯的证据及其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石油基塑料世界年产量高达3亿吨,其中聚苯乙烯占塑料总生产量的7%。聚苯乙烯化学结构稳定,迄今为止,在自然环境中尚未确认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微生物及其它生物体。近年来,我们发现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等咀嚼...
杨宇杨军吴唯民江雷
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7
2018年
废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是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我国对煤化工废水处理的标准与循环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综述了我国对煤化工废水排放的政策变化过程,以及煤化工产业与水资源利用和废水处理的工艺发展;对近年来全球煤化工废水处理研究论文的数量,特别是我国在煤化工废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我国在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与应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今后不仅要注重具体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的开发,同时也应加强工艺系统的优化和监控。
吴唯民杜松
关键词:现代煤化工废水处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煤制油煤制气
平行启动的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微生物群落差异性解析被引量:2
2016年
为揭示平行操作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效能出现差异的原因,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个平行启动和运行的MFC阳极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及多样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差异性与反应器效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上控制条件完全一致的平行MFC,其运行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反应器Mfc-1和Mfc-3可获得220~240 m V电压及1.85~2.33 W/m3的功率密度;Mfc-2电压一直较低,最高仅为120 m V.同一底物富集的MFC阳极微生物群落组成和丰度差异明显,Mfc-1和Mfc-3中富集了高丰度的有利于产电的微生物种属Anaeromusa、Dechloromonas、Geobacter;Mfc-2则存在较独特的与产电无关的高丰度种属Acinetobacter,这种优势种属的差异最终导致Mfc-2产电效能较差.表面上操作条件相同的平行MFC其阳极微生物优势类群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决定MFC产电效率的不同.应用MFC探讨其产电效能与影响因子关系时,需运行至少3个平行MFC反应器,以减少潜在的操作失误或缺陷,提高数据可靠性.
高崇洋吴唯民王爱杰任南琪赵阳国赵艳辉王敏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高通量测序产电微生物
地下水铀污染的原位微生物还原与固定: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橡树岭放射物污染现场的试验被引量:29
2011年
总结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在美国能源部田纳西州橡树岭综合试验基地进行的铀污染原位微生物修复阶段性试验结果.本试验利用微生物以乙醇为电子供体还原地下水和沉积物中的六价铀为不溶解的四价铀,使之原位固定化.随后通过加入溶解氧和硝酸盐来试验微生物还原后的地下水层中还原固定态铀的稳定性.通过预处理和长期间隔注入乙醇溶液,地下水中铀浓度从40~60mg·L-1降至0.03mg·L-1以下,达到了美国环保署饮用水的标准.还原的四价铀主要以U(Ⅳ)-Fe复合物的形态存在.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四价铀只有在厌氧条件下才是稳定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侵入地下水层后会使固定化的四价铀重新氧化为溶解态的六价铀.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微生物种群的变化和与铀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功能微生物.本研究表明,在维持试验系统无氧和无硝酸盐的条件下,通过添加乙醇为电子供体可有效地促进地下水中土著功能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实现铀的原位还原固定与稳定.
吴唯民Jack CarleyDavid Watson顾宝华Scott BrooksShelly D.KellyKenneth KemnerJoy D.van Nostrand吴力游许玫英周集中罗剑Erick Cardenas黄家琪Matthew W.FieldsTerence L.MarshJames M.TiedjeStefan J.GreenJoel E.KostkaPeter K.KitanidisPhilip M.JardmeCraigS.Criddle
关键词:铀污染微生物还原原位生物修复地下水
硅氧烷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物气应用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近年来大量使用含有机硅氧烷材料造成硅氧烷作为污染物进入环境,数量逐年增加.在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消化产生的生物气(沼气)中出现的硅氧烷会在燃烧过程中结垢,十分不利于生物气的利用,必须清除.本文综述了硅氧烷的理化性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与生物降解性能、在生物气中的浓度分布以及去除技术,并对生物气应用中的硅氧烷的控制对策研究作出展望.作者强调,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硅氧烷的生物降解的机理.
郑敏吴唯民迟莉娜汪诚文
关键词:硅氧烷生物气去除技术
以创新为目标、以资源回收为基础的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
应用环境微生物技术无论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在过去三十年有了革命性的发展。新的环境微生物学理念、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分析方法的进展为新一代环境微生物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在开发技术和新工艺过程中,斯坦福大学的模式...
吴唯民
利用农作物废弃物作为饲料生产黄粉虫和其虫粪制备生物炭去除重金属被引量:2
2020年
1研究亮点*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幼虫可以小麦秸秆、稻草、稻米糠、玉米秸秆和稻米壳为食;*原料的生物降解性顺序为稻草>稻米糠>玉米秸秆>小麦秸秆>稻米壳,稻草、稻米糠和玉米秸秆可作为黄粉虫的补充饲料;*以稻草为食的黄粉虫虫粪制作的生物炭对所有测试的金属离子均有最佳的吸附能力;*该生物炭吸附重金属机制包括静电作用、π-π相互作用、官能团、氢键、离子交换与络合。
杨珊珊(文/译)陈以頔张叶周慧敏计昕瑀何蕾邢德峰任南琪贺诗欣吴唯民
关键词:黄粉虫清洁生产生物炭重金属去除
厌氧升流式污泥层(UASB)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形成及其特性研究
吴唯民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被引量:12
2013年
为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修复,从人工湿地土壤样品中分离到7株能够以PAE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1-D7,对其综合形态特征、主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通过3d摇瓶间歇试验检测其对PAEs和邻苯二甲酸(PA)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D1、D2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的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8%,D3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的同源性在99%以上,其余4株细菌与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的同源性都在98%以上.这些菌株对邻苯Z-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的降解率分别在65%,60%和30%以上,且对PAEs的降解率随侧链烷基链的增长而下降.这7株PAEs降解菌均能在以PAEs的降解中间产物——PA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液中生长,对PA的利用率在18%-39%,这说明它们可能通过PA途径实现PAEs的完全降解.
温志丹高大文李喆吴唯民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RRNA邻苯二甲酸菌种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