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小如

作品数:31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古籍
  • 4篇古籍整理
  • 3篇文学
  • 3篇小说
  • 2篇代文
  • 2篇电视
  • 2篇读书
  • 2篇学术
  • 2篇俞平伯
  • 2篇散文
  • 2篇戏曲
  • 2篇京剧
  • 2篇古典
  • 2篇古书
  • 2篇古文
  • 2篇出版
  • 1篇电视屏幕
  • 1篇读书札记
  • 1篇多读
  • 1篇新唐书

机构

  • 16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央文史研究...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华书局股份...

作者

  • 19篇吴小如
  • 1篇董乃斌
  • 1篇吴承学
  • 1篇曾枣庄
  • 1篇罗宗强
  • 1篇傅璇琮

传媒

  • 3篇文献
  • 2篇文学遗产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当代电视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语文建设
  • 1篇戏曲艺术
  • 1篇世纪行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古籍研究
  • 1篇中国文化
  • 1篇语文世界(上...
  • 1篇中国书画
  • 1篇新湘评论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9
  • 2篇1988
  • 1篇198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孔繁敏《包拯年谱》题记
1986年
一一九八三年春天,我调到北京大学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工作开,始认识了孔繁敏同志;到一九八六年春天他调往教学第一线为止,我们共事恰满三年。繁敏同志是北大历史系专攻宋史的研究生,取得硕士学位后便留校工作。在我们共事期间,我发现他是一位质朴热情的青年。经历了十年动乱,他的业务基础不算太坚实;但他一直孜孜不倦,勤奋钻研,用了几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包拯年谱》,说明他的刻苦劳动已获得有效的成果。由于同在一个单位,我又比他痴长几岁,对这部《年谱》
吴小如
关键词:包拯古史研究题记治学方法宋史
读书是求师的桥梁
1998年
吴小如
关键词:武侠小说俞平伯社会言情小说功利主义谴责小说
在京剧大师马连良艺术百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被引量:1
2010年
吴小如
关键词:京剧戏曲艺术
字義小札(三則)
2007年
《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公孙丑曰:‘齐卿之位,不为小矣;齐滕之路,不为近矣;反之而未尝与之言行事,何也?’曰:‘夫既或治之,予何言哉!'”
吴小如
关键词:字义言行
《陋室铭》作者质疑被引量:4
1996年
明末清初,坊刻各种古文选本多收《陋室铭》一篇,各本皆署刘禹锡作;而传世历代各种刻本之《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等,无一本载其文者。故久疑其不出自刘禹锡之手。1996年春,在一次座谈会上偶发此论,并写小文略申己见(拙文载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惟行文之际,既欠深思熟虑,又未稽考古籍,实不够谨严,故不久即遭人驳斥。驳我者据后世晚出文献,谓“陋室”云者在唐之和州(今安徽和县),且有柳公权所书铭文刻石,惜所列各项证据均已久佚。鄙意既无实物可以征信,则此《铭》作者为谁,仍属悬案。至1996年6月,中华书局出版之《文史知识》第六期,发表段塔丽君大作《〈陋室铭〉作者辨析》一篇,据《新唐书》卷129《崔沔传》,谓《陋室铭》乃崔沔所作。今按,《崔沔传》篇末云:
吴小如
关键词:《陋室铭》《新唐书》明末清初北京晚报刘禹锡
“文献”、“文献学”及其它被引量:6
1992年
这篇小文原是平时读书的零星札记。为了引起读者注意,才化零为整,煞有介事地改用这样一个"耸人听闻"的题目,与内容并不相称。应该承认,此文仍属"不贤识小"的短饤之作。一释"文献" "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其后又见于《礼记·礼运》等篇,
吴小如
关键词:文献学古籍整理论语考古学学术著作旧体诗
缅怀顾羡季(随)先生
2003年
远在上个世纪40年代,那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1944年秋至1945年冬),由亡友高庆琳兄领着我,分头到当时的辅仁大学和中国大学去'偷听'诸多名教授讲课。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听俞平伯先生和顾羡季先生讲古典诗词。后来因亡友刘叶秋先生绍介,曾到厂桥附近的南官坊口羡老寓所专诚拜谒,从此得识荆州。羡老为人谦和诚挚,奖掖后进不遗余力,对我从不以晚辈相待,而视之为忘年小友。我自然不敢妄自攀附,故始终未列羡老门墙。但在1949年我迈出北大校门到天津教书时为止,却经常是羡老座上客。每亲謦欬,获益良多。1951年秋我重来北京入燕京大学任助教,正赶上'三反'、'五反'深入开展,接着又是'忠诚老实运动'。当时各高校教师无分老、中、青,几乎要人人'过关'。因此我再无余暇和勇气进城探望师友,与羡老自然更缺少亲近机会。未几院系调整,燕京、辅仁两所大学分别合并到北大和北师大。羡老则受河北大学聘(河大前身为津沽大学,我于1949年至1951年在那儿教了两年书),去了天津。最初每逢我回津探亲。
吴小如
关键词:院系调整古典诗词俞平伯
新注本《三言》题记被引量:1
1994年
北京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冯梦龙纂辑的《三言》新注本,是由北大校友陈曦钟、吴书荫、张明高三位同志分别进行注释的。曦钟等在北大中文系肄业时,都听过我讲课,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有过从。我既痴长几岁,他们因而很希望我把这次的新注本初稿审读一遍,我也乐于先睹为快。我先后读了曦钟注的《古今小说》(《喻世明言》)和书荫注的《警世通言》前二十回,并分别提出一些意见;而明高注的《醒世恒言》全稿还未及拜读,我就因突患脑病而无法系统地仔细地认真读书了,只抽样似地翻了几回。这样,审校工作也自然半途而废,这是应向他们三位深切致歉的。但他们三位和出版社责编同志仍希望我能为这一套新注本写点什么,借以留个纪念。盛情难却,只好勉强从命。于是有此《题记》之作。
吴小如
关键词:《三言》宋元话本注本拟话本《古今小说》
多读 熟读 细读
2008年
青年朋友每问我读书有什么诀窍。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多读、熟读、细读六字而已。 所谓“多”,多到什么程度,什么范围?我是搞古典文学的,当然这里说的读书的主攻方向是指读这一专业的书。但从我国文化学术的发展源流来看,最初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这就要求治古典文学的人多少总要把经、史、子、集这四大部类古籍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翻读一些。
吴小如
关键词:多读熟读细读古典文学文化学术读书
古书校释标点问题举例
1988年
我曾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写过几篇有关古书校释标点的小文字,初意仅供内部参考,不想公之于众。现考虑到所谈的都是古籍整理工作中很常见的问题,爽性摊到桌面上大家共同商榷研究,至少有供参考的价值。故将旧作三篇重新改订,汇辑于此,以就正于同行的专家和广大读者。
吴小如
关键词:标点古籍整理古书校释古代散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