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丰
-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应用CPU‑GPU平台进行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CPU‑GPU平台进行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应用于反射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主控节点根据炮集数据生成任务池;主控节点根据GPU对单炮地震数据执行逆时偏移计算所需的内存大小,确定CPU‑G...
- 吴晓丰戴南浔武威刘磊
- 文献传递
- 起伏地表条件下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
- 山地地震勘探是当前勘探地球物理界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其中信噪比低、静校正困难是最突出的两个问题,而它们均与地形起伏有直接的关系,复杂的地形条件给地震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解释提出了严峻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首先认识地...
- 吴晓丰
- 关键词:地震波数值模拟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地震数据
- 文献传递
- 一种三维TTI地震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维TTI地震各向异性介质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反射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需要进行逆时偏移成像的所有炮;针对每一炮,执行如下处理步骤:在该炮对应的炮点位置放置子波,并应用耦合二阶偏...
- 吴晓丰戴南浔武威刘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逆时偏移的吸收边界条件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逆时偏移的吸收边界条件方法,叠前与深度域建模后炮点波场模拟,沿时间方向二阶差分,每一个时刻t对计算区域四个水平方向分别增加n层的计算层;采用Higdon法对每个计算层循环计算,更新波场;对计算区域顶面和...
- 吴晓丰戴南浔武威刘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地震数据偏移剖面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震数据偏移剖面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相关设备,该方法包括:在由地震数据构建的速度场模型中按照预设的间隔筛选离散绕射点,并基于筛选的离散绕射点确定的点扩散函数提取筛选的离散绕射点的均方根振幅值,以确定筛选的每...
- 武威吴晓丰郭明杰戴南浔李文卉王飞
- 一种适用于逆时偏移的吸收边界条件方法
- 本发明是一种适用于逆时偏移的吸收边界条件方法,叠前与深度域建模后炮点波场模拟,沿时间方向二阶差分,每一个时刻t对计算区域四个水平方向分别增加n层的计算层;采用Higdon法对每个计算层循环计算,更新波场;对计算区域顶面和...
- 吴晓丰戴南浔武威刘磊
- 文献传递
- 一种应用CPU-GPU平台进行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CPU-GPU平台进行地震波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应用于反射波地震数据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主控节点根据炮集数据生成任务池;主控节点根据GPU对单炮地震数据执行逆时偏移计算所需的内存大小,确定CPU-G...
- 吴晓丰戴南浔武威刘磊
- 起伏地表弹性波传播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被引量:22
- 2007年
- 有限差分是进行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的最常用方法,但该方法处理起伏的自由边界比较困难。为此,通过对不同地形起伏情况下自由边界的具体分析,将整个二维空间离散点划分为24类,对每一类自由边界处的网格点选择了合理的表现方式,实现了起伏地表自由边界条件的数值化。该方法可以模拟出地表起伏情况下弹性波复杂的传播现象,为进行起伏地表地震波传播规律研究、山地地震勘探野外观测系统设计、山地地震勘探干扰波分析和识别、以及静校正研究提供了正演模拟工具。模拟实例表明,地形起伏引起面波、体波等地震波型之间的相互转化,产生了大量的散射P波、散射S波和散射面波,尤其是由沿地表传播的强能量面波,在地表起伏及近地表物性突变处产生了大量的强能量散射面波,同时也产生了相对较弱的散射P波和散射S波,这是造成山地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主要原因。
- 董良国郭晓玲吴晓丰马在田
- 关键词:有限差分法信噪比
- 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和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逆时偏移成像方法和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一炮数据;并将深度域速度场由规则网格变换至金字塔网格;将各向异性参数δ和ε、对称轴倾角参数θ和对称轴方位角参数φ的坐标由规则网格变换至金字塔网格;通过金字塔网...
- 戴南浔吴晓丰武威章晓
- 文献传递
- 逆掩推覆构造的地震波照明与观测系统优化被引量:57
- 2006年
- 在中国的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表条件复杂,逆掩推覆构造广泛分布。在这些地区进行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观测系统设计应该基于 CRP 点而不是 CMP 点。为此,对基于 CRP 点的观测系统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根据波动方程地震波照明结果,利用照明统计、双程波照明或单程波照明方法,确定针对某勘探目的层的地面最优炮点分布范围;利用射线追踪和波动方程模拟,分析特定目的层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以及照射能量的分布情况;综合地下各目的层不同炮检距地震道对各 CRP 点的覆盖次数和能量贡献分布曲线,确定这些目的层的最优检波器排列方式和排列长度。以玉门油田 JX01逆掩推覆构造模型为例,对面向目标的地震波照明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勘探目标更好地进行成像。
- 董良国吴晓丰唐海忠陈生昌杨锴刘守伟
- 关键词:共反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