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杰

作品数:122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8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0篇文学
  • 25篇小说
  • 14篇审美
  • 11篇文化
  • 10篇艺术
  • 8篇叙事
  • 8篇散文
  • 8篇女性
  • 8篇文本
  • 7篇大众
  • 7篇代文
  • 7篇史剧
  • 7篇历史剧
  • 6篇当代文学
  • 6篇短篇
  • 6篇短篇小说
  • 6篇学史
  • 6篇生命
  • 6篇作家
  • 6篇文学史

机构

  • 109篇辽宁大学
  • 3篇辽宁省作家协...
  • 2篇长春工程学院
  • 2篇营口理工学院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诗词学会
  • 1篇沈阳城市学院

作者

  • 109篇吴玉杰
  • 5篇曹帅
  • 4篇王春荣
  • 3篇郑思佳
  • 2篇张枫
  • 2篇安忆萱
  • 2篇徐迎新
  • 2篇郑夜白
  • 2篇邱丹
  • 2篇霍虹
  • 1篇李存葆
  • 1篇孟庆丽
  • 1篇刘萱
  • 1篇轩小杨
  • 1篇张冬秀
  • 1篇丁芒
  • 1篇王向峰
  • 1篇霍虹

传媒

  • 16篇沈阳工程学院...
  • 15篇辽宁大学学报...
  • 7篇芒种
  • 7篇当代作家评论
  • 6篇文艺争鸣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6篇艺术广角
  • 4篇满族研究
  • 4篇渤海大学学报...
  • 3篇广播电视大学...
  • 3篇小说评论
  • 3篇山西大同大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沈阳大学学报...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2篇职大学报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理论与创作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10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派文学的隔空比照——郭敬明《小时代》的症候分析
2019年
《小时代》的故事全部发生在上海,上海在海派作家和郭敬明的笔下,展现了从殖民地转型到开放性世界城市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由于所处的历史语境不同,对上海的解读当然也构成了差异性。试图从海派文学的一贯传统来探寻郭敬明作品《小时代》里海派文学的基因。虽然作为通俗流量作家的郭敬明,在文学史上无论从地位还是体量上都无法与海派作家相比,但是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文化现象都不是凭空而来,《小时代》也应该有它自己的历史参照系。海派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症候群似的特征,这种特征在时间的打磨中成为某种坚固的历史惯性,这种历史惯性到了郭敬明这里尽管已经变异模糊,但从《小时代》身上仍能找出海派文学历史惯性的痕迹。
吴玉杰李昊
关键词:海派文学
在历史与自我之间:论《晚霞阁新吟》的时间意识
2018年
历史与自我,看似宏观而形而上的哲学命题,似乎很难被人触摸与把握。然而,在阅读《晚霞阁新吟》中的诗词之后,历史与自我却变成具象化存在,不仅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对象统一体,更成为我们打开作者精神之门的一把钥匙。诗人通过对具体时间的强化与凸显,表达对历史与自我之间关系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又进一步张扬“新”的时间意识。
吴玉杰
关键词:哲学命题解读文本形而上具象化
历史剧创造的人性深度被引量:1
2006年
历史的人与现实的人在人性方面存在同构,历史剧作家和现实观众都能理解和接受历史人物。相通的人类本性像一座心灵之桥,沟通了历史和现实。观众欣赏历史剧,不是单纯地去寻求历史知识,而更是把它当成审美的对象。这就要求史剧作家追求人性真实的深度。但是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必须符合历史逻辑和性格逻辑,否则就失去历史的真实性,不能成为历史剧的创造。
吴玉杰
关键词:历史剧历史人物人性深度观众
历史意识与人文关怀的复归:新世纪小说创作论被引量:14
2022年
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是作家观照现实的两大尺度,历史意识是作家反思历史、考察当下、谱画未来的理性意识,人文关怀则是作家关注人的生存境遇,重视人的价值尊严的责任使命。1990年以来,多元历史意识的泛滥及消费主义文化的诱惑使一些作家遭遇了两大尺度的双重缺失。进入新世纪,作家们纷纷从世纪末文学场的无序状态中苏醒,开始注重在小说创作中兼顾历史意识和人文关怀双重维度。具体表现为重返历史真实,观照人的精神追求和家国情怀;立足当下现实,关注社会转型期底层人民的生存困境;回归自然传统,以“复魅”的历史意识观照人的生存危机。
郑思佳吴玉杰
关键词:新世纪小说历史意识人文关怀
韩国家庭剧的中国接受
2011年
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韩国家庭剧《爱情是什么》、《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加油!金顺》等抢占中国收视市场,吸引了受众目光。在韩国家庭剧的冲击之下,在短暂的阵痛之后,中国编剧和导演也不断地摸索,突破原有社会问题的模式,创造出既有家庭情韵又有文化深度的作品,出现《空镜子》、《浪漫的事》、《中国式离婚》、《结婚十年》、《金婚》等。
吴玉杰
关键词:《中国式离婚》《看了又看》《浪漫的事》《结婚十年》《空镜子》
视域、方法与效果:论辽宁女性批评家的小说批评
2017年
辽宁女性批评家深入批评实践,勇于探索小说批评的路径,形成自己的批评特点。聚焦小说类别归属与文体构筑,她们在文本史追踪与文学史表述的批评视域中,追溯知识谱系、关注文化批评,形成审美情思召唤与艺术哲学熔铸的批评效果。
吴玉杰
关键词:小说批评
清醒的审视与冷静的反思——论张洁《无字》中的审“父”意识被引量:1
2019年
"父亲"一词在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含义,其内涵的多义性在张洁的作品中尤其突出。这位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不仅赋予恋人以"父亲"的面具,更用女性的视角对父权与男权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她在《无字》中刺穿男性本质、审判父权暴力,还对加注在女性身上的压迫与不公进行了清醒的"报复"。她的"审视"既是自身恋父情结的幻灭,又体现出一种难得的"自审"式反思,透析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张驰吴玉杰
关键词:《无字》
经典性的内在构成与作品的艺术生命被引量:2
2013年
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的内在构成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时间的维度,从历时性考察,文艺作品经典性存在超越了它所属的时代,在所有时代被阅读,亦即艺术生命在历史长河中存续;二是空间的维度,经典超越它所属的创作个体与所表现的对象个体、所属的与所表现的民族与国别,在世界文学视域中被阅读,具有人类普遍性的特点。所以文艺作品的艺术生命具有超越性,而这一超越性源于文本的审美性、原创性以及对话性。经典如同文化语法的母体,不断创生出新的作家和新的读者,其辐射性使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阅读之中,同时也留存在一代代作家的互文性文本中。经典,表明文艺作品长久的生命存续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吴玉杰
关键词:经典性艺术生命
月夜之梦与晨阳之思——都本伟《和风细雨集》的审美意蕴
2009年
月夜之梦和晨阳之思是都本伟着力表现的审美对象,具有丰厚的审美意蕴。月夜之梦表现的是感性的自我,浓缩着都本伟的艺术人生;晨阳之思显示的是理性的自我,饱含着都本伟在现实人生中的审美理想。文本在细腻的情感中融合着积极的现世情怀,而且还透露出他对艺术人生的执着追求,成为寂寞、凄清的孤寂心灵特有的内在补偿。
吴玉杰
关键词:艺术人生心理补偿
谢宗玉乡土散文的双重叙述被引量:4
2008年
谢宗玉写小说,后写散文,但是他的散文超越其小说将可能成为'站着'的'经典'。'他在散文这种形式里所达到的文学纯度同高度应当得到社会的认可与佳评。他是潇湘之地一只飞得特别高的散文之鹰。'(何立伟语)他把小说部分地献给城市('谢宗玉的小说是浓墨重彩的都市风情画',李少君语),却把散文几乎全部献给乡村。他把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对语言文字的艺术敏感都倾注到远远的窑村。窑村,他生活和精神的气场,是他的乡土散文执著表现的对象。窑村是他的生命之源,也是他的艺术之源。
吴玉杰
关键词:散文写作童年经验风情画气场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