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铎

作品数:13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垃圾
  • 6篇厌氧
  • 4篇厌氧消化
  • 4篇污染
  • 3篇水解
  • 3篇废物
  • 2篇沼气
  • 2篇沼气利用
  • 2篇生活垃圾
  • 2篇生物预处理
  • 2篇生物质垃圾
  • 2篇水解程度
  • 2篇水解酸化
  • 2篇酸败
  • 2篇酸化
  • 2篇启动时间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素降解菌
  • 2篇均质工艺
  • 2篇垃圾减量

机构

  • 13篇同济大学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13篇何品晶
  • 13篇吴铎
  • 12篇邵立明
  • 12篇吕凡
  • 3篇张宗兴
  • 2篇郝丽萍
  • 2篇毛斌
  • 2篇柴丽娜
  • 2篇张春燕
  • 2篇管冬兴
  • 1篇章骅
  • 1篇杨娜
  • 1篇周琪
  • 1篇张静
  • 1篇姚其生
  • 1篇曹江林
  • 1篇彭伟
  • 1篇蔡涛
  • 1篇徐颂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卫生工程
  • 1篇中国城市环境...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质垃圾预水解-机械破碎一体化均质工艺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生物质垃圾预水解-机械破碎一体化均质工艺。具体步骤如下:生物质垃圾原料进入水解槽,经过预水解、除杂、机械破碎均质、固/液分离之后,滤液经过酶调理后,循环用于预水解环节,浓缩的均质生物质进入后续工序进行厌...
何品晶吴铎张宗兴吕凡邵立明
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以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消化反应,采用含固率(TS)、离心脱水后含固率(CTS)、模化毛细吸水时间(NCST)、过滤比阻(SRF)以及结合水含量(BW)为脱水性能评价指标,研究不同厌氧消化阶段产生沼渣的脱水性能.研究发现:沼渣TS变化范围为3.0%~9.9%,CTS为10.9%~31.0%,NCST为50.8~163.7 s·L·(g TS)-1,SRF为2.1×1013~13.8×1013m·kg-1,BW为2.3~15.1 g·(g TS)-1.厌氧反应器的累计甲烷产量始终是餐厨垃圾高于厨余垃圾,前者最高可达381 ml· (gVSadded)-1,而后者仅为280ml·(g VSadded)-1;沼渣的脱水性能主要受厌氧消化时间的影响.同时,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的沼渣可以达到的脱水程度较高,而以厨余垃圾为原料的沼渣的脱水速率较快;沼渣TS与NCST、SRF和BW脱水指标的两两间相关性显著,而与CTS没有明显相关性.
何品晶周琪吴铎蔡涛彭伟吕凡邵立明
关键词:厨余垃圾餐厨垃圾沼渣脱水性能
一种分区接种快速启动易酸败垃圾沼气利用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垃圾生产沼气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垃圾进行预处理;(2)将垃圾送入垃圾装填区进行水解酸化;(3)将步骤(2)中水解酸化后的物料输送入到微生物菌剂装填区,在微生物菌剂...
何品晶吕凡郝丽萍吴铎张春燕邵立明
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概括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的产生与处理现状;重点根据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技术进展,讨论了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的适用技术路线。目前,我国村镇两级居住社区(建制镇或乡驻地、行政村)的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5~1.0千克/人和0.4~0.9千克/人,产生量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垃圾主要组分为易腐有机垃圾,可回收废品的比例较低。我国的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同样与地域经济水平正相关,发达地区采用的集中式处理模式,有利于终端处理设施的规模效益和无害化,但运输成本高达总成本的50%以上;而在分类收集的前提下,通过易腐有机垃圾就地处理可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我国村镇垃圾的产生特点,本文提出了“分类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置结合”的城乡协同处理模式,可在村镇就地处理与利用60~80%的垃圾量,有效削减处理总成本并提高无害化水平。推进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规范化,强化各环节运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加强垃圾处理过程物流管理等,是促进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发展的关键措施。
何品晶吴铎杨娜曹江林章骅吕凡邵立明
关键词:村镇生活垃圾二次污染
一种菌解生物预处理提高藻类原料厌氧产能效率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及可再生能源领域,涉及一种菌解生物预处理提高藻类原料厌氧产能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藻类原料与营养盐溶液混合,接入预先培养好的厌氧纤维素降解菌种子液;(2)保温、避光培养,进行菌解预处理并同步...
吕凡季佳琪何品晶毛斌邵立明吴铎柴丽娜
文献传递
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工况优化及抑制因素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的生产大国,每年产生大量有机质丰富的抗生素发酵残渣(简称菌渣)。若不经恰当处理,则会成为环境中抗生素的重要来源,对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因此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厌氧消化适合处理高有机质含量的...
吴铎管冬兴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关键词:厌氧消化抗生素
含固率和接种比对林可霉素菌渣厌氧消化的影响被引量:25
2010年
通过林可霉素菌渣的中温厌氧消化摇瓶实验,比较不同的含固率(3%、5%、8%、10%)和接种比(0.5、1、2、3)对菌渣产甲烷能力的影响,以确定菌渣厌氧消化的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研究参数范围内,含固率越低,接种比越高,越有利于甲烷的产生;经过10d的培养,在含固率为3%、接种比为3时的工况中,菌渣的挥发性固体(VS)累计净产甲烷量最高,为106mL/g;而含固率>5%、接种比<2的工况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因此,林可霉素菌渣的厌氧消化应采用含固率<5%、接种比>2的液态发酵工艺,此条件既能保证厌氧消化不受消化产物(胺和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抑制,也可以缓冲菌渣中残留林可霉素对消化微生物可能产生的抑制效应.
徐颂吴铎吕凡邵立明何品晶
关键词:厌氧消化含固率
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组分动态水解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通过96h无置换动态水解批式实验和不同缓冲液置换频率动态水解批式实验,研究破碎预处理、翻转、甲烷化出水和不同时间间隔置换操作对于城市生活垃圾可生物降解组分(OFMSW)厌氧消化水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转可使OFMSW的动态水解效率最高达到42.7%(未破碎甲烷化出水缓冲液工况),而不翻转时仅有22.3%;与蒸馏水相比,未破碎预处理工况下,甲烷化出水可使OFMSW的水解效率提高40.6%;但破碎预处理之后,仅提高了3.6%,说明对OFMSW进行破碎预处理不会显著提高水解效率,反而增加了破碎能耗;缓冲液置换操作一定程度上解除了高浓度有机酸的产物抑制;不同置换频率工况相比,虽然每24h和每48h置换的工况比每12h置换的工况所得到的OFMSW减重率分别高出11.5%和40.7%,但能耗相应增加了100%和300%,因此,缓冲液置换频率以12h为最佳.
何品晶张宗兴吴铎吕凡
关键词:城市生活垃圾能耗
氨氮和林可霉素对有机物厌氧消化的抑制效应被引量:16
2011年
以含高蛋白质和抗生素的林可霉素生产残渣产沼利用为背景,通过中温厌氧消化批式实验,研究不同的氨氮浓度(300~4500 mg·L-1)和林可霉素浓度(0~100 mg·L-1)对含氮含抗生素类生物质废物的厌氧消化产甲烷能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氨氮和林可霉素浓度均与累积产甲烷量显著负相关。经过240 h的培养,氨氮和林可霉素对厌氧消化产甲烷量的半抑制浓度(EC50)分别为1445 mg·L-1和35 mg·L-1;游离氨的EC50在27~28 mg·L-1之间。在25 mg·L-1林可霉素存在下,氨氮对厌氧消化的抑制趋势和抑制程度并未明显改变,说明氨氮的抑制作用独立于林可霉素。
何品晶管冬兴吴铎吕凡邵立明
关键词:氨氮林可霉素中温厌氧消化
华南亚热带土壤-植被处理稳定渗沥液的现场试验
2012年
本研究采用不透水衬垫的土壤-植被层,在我国华南气候与土质条件下,验证土壤-植被灌溉工艺处理稳定渗沥液的效果,同时与同区域填埋场的膜处理工艺进行比较。在海南海口市某填埋场现场,进行了覆盖全年气候期的渗沥液生物处理出水灌溉试验及同场纳滤工序的取样测试。结果表明:比较高羊茅草、高羊茅+夹竹桃和空白3种植被,高羊茅+夹竹桃植被土壤层灌溉的水分减量率最高,以总水分(灌溉量+降雨量)和灌溉量计的减量率分别为53.2%和38.7%,而且同样具有最佳的灌溉污染物去除效率;计入灌溉水分减量贡献的COD、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85.3%、83.0%和93.9%。该场纳滤工艺处理同一水源的稳定渗沥液,其COD、总氮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0.9%、87.8%和84.0%。虽然表观去除率略优于灌溉,但从污染物总量削减的角度考虑,灌溉处理更具有实质性的环境效益。
张静姚其生吴铎邵立明何品晶
关键词:亚热带气候填埋污染物去除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